來源:經濟導報
2017-05-24 11:36:05
魯網5月24日訊 繼煙淄管線之后,山東地煉的第五條原油管線——董濰管線投產在即。該管線起點在青島董家口港,途經濰坊中化弘潤原油商業庫庫區,終點分別為齊魯石化和東營輸油站,年輸送能力可達3000萬噸。
“管道投產后,山東獨立煉廠的原油以及成品油的輸送能力將得到提升,即將迎來管道輸送的大時代,并解決石化、煉化企業原料運輸不暢、運輸成本高等問題。”23日,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謹怡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
同等運距下,使用原油管道運輸成本僅為使用油罐車運輸的三分之一,優勢顯而易見。自2015年地方煉廠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后,山東地煉原油進口量暴增,運輸成本成為地煉關注的重點,同時也加速了地煉管線建設。
多家地煉受益
“董濰管線投產后,從董家口港進口的原油將被輸送到沿線中國化工所屬的昌邑石化和濰坊、東營、濱州、淄博4市地煉企業,京博石化、齊潤化工、神馳化工、墾利石化、利津石化、匯豐石化、金誠石化、清源集團等地煉企業也將受益。”一地煉人士透露。
據了解,管道干線包括“一干六支”,總長度485公里。其中,干線輸油能力3000萬噸,主要將董家口港進口原油輸送至廣饒油庫;京博支線年輸油能力400萬噸,主要為京博石化輸送原油;齊潤支線年輸油能力400萬噸,主要為齊潤石化輸送原油;昌邑支線年輸油能力400萬噸,主要為中國化工下屬的昌邑石化輸送原油;廣饒-東營支線年輸油能力800萬噸,主要為神馳化工輸送原油;廣饒-墾利支線年輸油能力400萬噸,主要為墾利石化、利津石化輸送原油;廣饒-淄博支線年輸油能力600萬噸,主要為匯豐石化、金誠石化、清源集團輸送原油。
管線建設頻發力
近年來,山東地煉企業頻頻發力管線建設。
2013年1月投產的日東管線由東明石化和中石油建設,始發站為日照嵐山港,終點在東明石化,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服務煉廠為東明石化。同年8月投產的另外一條為黃濰管線,始發站為黃島港,終點站為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管線股東為中化弘潤,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服務于濰坊、東營、淄博、濱州的地煉企業。萊昌管線是2014后投入使用的,始發站為萊州港,終點在濰坊昌邑石化,管線股東為中國化工,年輸油能力1300萬噸,服務煉廠為昌邑、正和、華星3家企業。2016年12月投產的煙淄管線,始發站為煙臺港西港區,終點為淄博,管線股東為煙臺港務局、中國海洋,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為華星、正和、昌邑、金誠、匯豐、京博6家地煉企業服務。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除了上述管線外,仍有一些服務于山東地煉的管線尚在建設中。
不容忽視的是,山東省內油品管道運輸能力仍然偏低。
“現有原油管道運輸能力占加工能力的比例只有42%,成品油管道運輸比例占產量的比例不足30%。油品運輸仍以公路、鐵路運輸為主,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存在較大的運輸安全隱患。”2016年12月發布的《山東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中提到。
“十三五”期間,按照預計省內煉化企業原油加工量約1億噸來計算,全省將新增原油管道運輸需求8300萬噸,新增成品油管道運輸需求約2500萬噸。同時,為加快國家骨干成品油管線省內支線建設,完善煉化基地外輸管道,山東規劃新建成品油管道7條,總長度1975公里,年輸送能力4450萬噸。
租用管網短期成本更低
運輸費用作為煉廠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愈來愈影響其收益。
受體制機制和歷史原因影響,山東省油氣管道等輸送設施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投資建設,滿足自有油氣田、煉廠和銷售公司的使用需求,地煉企業長期無法共用。同時,由于各管網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連接,造成油氣資源調運不及時、不靈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復建設現象。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油氣干線管道、省內和省際管網均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自建石油管線前期投入大,隨著管線市場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不排除今后會有地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租用管網,從短期來看,成本費用相對自建會更低。”金銀島分析師周國霞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在天然氣輸送領域,中石油和中石化油氣管道已向民企開放。去年12月,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與廣匯能源簽署框架協議,前者將向后者的江蘇啟東LNG分銷轉運站實行第三方開放。在業內人士看來,石油輸送領域的管網向第三方放開值得期待。(經濟導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