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11 08:51:06
入夏后,山東省自南向北、自西向東陸續進入麥收季節。在寸土寸金的濟南市區東部,300畝金黃的麥田在鋼筋水泥包圍的城中顯得格外顯眼。這300畝地就是山東省農科院小麥育種團隊的試驗田,也是育種人心中的圣地。
如今農業機械化大面積普及,夏收已很難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300畝地放在普通農田,用聯合收割機收割用不了一天。而農科院的試驗田,卻無法用收割機收割。試驗田被分成了千余個試驗小區,種了幾百個品種,各種試驗材料幾萬個。每個品種多的種十幾平方米,少的只種幾行,還有很多材料是單穗。每到夏收季節,你會發現,在科技含量最高的農科院里,夏收仍以人力用鐮刀為主。
掐穗頭,拔單株,割穗行,單穗脫粒,單株脫粒,穗行脫粒……怎么這些麥收流程跟老百姓的聯合收割機收獲完全不同呢?“這里是我們育種人員的選種圃,這些材料統稱為雜交后代。”作物所劉建軍研究員在地里一邊走著一邊介紹說。
曬場上,部分脫完粒的品比、鑒定、區試材料裝在白色的布袋子里整齊地躺在水泥地上曬太陽,另一邊網袋子里的穗頭也在抓緊曬太陽;棚子底下,還有近萬份單株材料被整齊地架在竹竿上等待脫粒。
“我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可是麥子熟了不等人,我也放心不下這些麥子?!闭跁駡錾习才艈沃昝摿5膭鄯逭f。從幾萬、幾十萬的雜交后代里挑選優良品系,這感覺聽起來真的跟參加高考差不多,優勝劣汰是生存的法則。“這些麥子在我們眼里就跟孩子一樣,甚至對孩子都沒有這么上心?!?/p>
耐得住麥田的寂寞,守得住豐收的繁華。農科院作物所小麥育種人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趙振東院士帶領下,獲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濟麥22等5個品種累計推廣4億多畝,在山東,我們吃的每兩個饅頭中,就有一個是用省農科院育種團隊提供的小麥品種制作的。(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中 攝) 編輯:hx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