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7-09 10:25:07
梁實秋曾在《雅舍小品三集·書房》中寫道,“我看見過的最考究的書房,當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廬’為第一”。他還寫道,“在青島的一個小小的山頭上,這書房并不與其寓邸相連,是單獨的一棟。環境清幽,只有鳥語花香,沒有塵囂市擾。《太平清話》:‘李德茂環積墳籍,名目書城。’我想那書城未必能和褐木廬相比。在這里,所有的圖書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棟,我記得藏書是以法文戲劇為主。所有的書都是精裝,不全是膠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裝訂,燙金的字在書脊上排著閃閃發亮……”
這間褐木廬位于青島福山支路6號,主人宋春舫,如今聲名不彰,但當年有“世界三大戲劇藏書家之一”和“中國第一喜劇作家”的美譽。彼時,他住在黃縣路,那條路上還有楊振聲與老舍的故居,褐木廬是他的書房,但我更愿將褐木廬視為其故居,只因他以書為伴的時間更多。
福山支路是福山路的分岔路,蜿蜒向下,直伸向海畔。這兩條路都十分寂靜,布滿歐式庭院,名人故居和逸事也極多,比如沈從文在福山路3號的故居里寫下大量作品,構思了《邊城》,還寫了大量情書,追到了張兆和并將之帶到青島;比如洪深在福山路1號的故居里寫下《劫后桃花》等劇本,電影版由影后胡蝶主演,取景亦在青島,乃至拍攝期間有大量影迷每日在洪深居所門前等待胡蝶出現;又比如福山支路6號是康有為故居,亦是他終老之所。
如今,康有為故居已辟為紀念館,每日游人如織,可在其左近的褐木廬,卻寥落無人知。小樓仍是民宅,頗為殘舊,恐怕誰也想不到,這里當年曾高朋滿座,舉世皆聞。
所謂褐木廬,是Cormora的音譯,指宋春舫喜歡的三位戲劇家——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他買下這棟小樓后,將平生所收集的戲劇圖書全部搬來,共計七千八百冊。那時客居青島的作家多“浸過洋水”,都是褐木廬的常客。胡適也曾專程來青,當時他意欲組織同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褐木廬便是最好的資料集中地,僅《哈姆雷特》就有五種文字的版本。李健吾不曾來,卻對褐木廬滿心向往,曾說“做夢自己有一天飛到青島,飛進他的書庫,在那些櫛比的書架中翱翔。”
我從未見過宋春舫的照片,但想象中總認定是翩翩佳公子形象。他出身書香門第,表哥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家境又殷實,先在晚清最后一次科舉中考得秀才,又赴歐留學。因他無家累,求學時與吃苦無緣,反倒有大把閑情逸致和銀子用于逛書店。我倒是最愛這種貨真價實的公子哥,有底蘊有風度,既無暴發戶嘴臉,也無小人得志之虞,對錢財功名都看得極淡,只愛心頭好,宋春舫就是這種人,與其他同學的專業方向不同,他立志于西洋戲劇,最愛購戲劇書籍。
回國時,他愣是把所購數千冊書籍全帶了回來,這便是后來褐木廬的基礎,以當年的交通條件,此事堪稱壯舉。因他通曉法、英、德、意、西班牙和拉丁等多種文字,所購書籍多是原版而非譯本,涵蓋數十個國家的戲劇史和劇本,其中不乏珍本,后來甚至還有國外學者寄信來華,向他借閱本國書籍。
他是劇作家、劇作理論家,他出版的法文版《海外劫灰記》是已知的第一部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法文著作,三冊《宋春舫論劇》被戲劇史家趙景深譽為啟蒙之作。
不過最讓我驚訝的卻是他在海洋學上的成就。戲劇學與海洋學,二者毫不搭界,在他這里卻變作通途。
他是中國現代海洋學的奠基人之一,建立了中國首個海洋研究所,如今那矗立在青島海畔,每日接待如織游人的中國首個水族館,同樣有他的心血。年少時常在水族館一帶玩,可多年后的某日,我才第一次去細看水族館的奠基碑文,只見宋春舫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是發起人,也是募捐人。他還在海濱設立觀潮站,每天準確測定兩次高潮、兩次低潮水位,得出平均值,連續幾十年未曾間斷。1949年后,因為全國僅青島有這樣的記載,因此將其海水平均高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平面,在青島觀象臺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全國各地的“海拔高度”一律以這個水準原點來計算。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予來青友人方便,宋春舫還建了一家萬國療養院,也做旅館,胡適來青期間便住在這里。1936年,他又買下福山路1號,也就是此前的洪深故居,把褐木廬搬了過來。若非戰爭,他怕會將青島作為人生歸宿。
離開青島后的宋春舫,一年后(1938年)便英年早逝,年僅46歲。他的病根要追溯到1924年,當時他因騎馬不慎失足傷及左肺,此后一直靠藥物維持。
因為英年早逝,也因世事變遷,他不免寂寞身后事,除了梁實秋等人在作品中的零星回憶外,他長久被人遺忘。所幸的是,近年來對他的研究日多,這位民國佳公子的逸事一一浮現。
(葉克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