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17-07-14 17:18:07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菊 報道
半島都市報7月13日訊 海水稻產業化推廣有了人才后備軍!7月13日上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與青島恒星科技學院合作共建的海水稻學院在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揭牌成立。學院由袁隆平院士擔任首席教授,將為海水稻產業鏈培養和儲備更多人才。
位于李滄區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海水稻長勢良好。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87歲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表示:“目前,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我們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目標用3年的時間研制出抗海水鹽度0.3%~0.8%,畝產在300公斤以上的海水雜交稻,如能推廣到1億畝,可產糧食300億公斤,多養活8000萬人口。”
袁隆平院士表示,青島海水稻學院作為我國校企雙方共建共管的一種新型產業學院,將依托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和恒星科技學院各自優勢,以培養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人才為主要方向,開展海水稻領域復合型、交叉性、應用型人才培養,他同時期望各位業界的專家、朋友,大力幫助、扶持推動海水稻產業鏈人才教育培養工作的開展。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董事長、校長陳昌金表示,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具有20年的辦學歷史。青島海水稻發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與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根據“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產學研協同的形式,共同成立了“青島恒星科技學院海水稻學院”。學校將全力以赴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的指導下,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緊密合作,努力把海水稻專業打造成為特色品牌專業,把“海水稻學院”建設成為海水稻專業人才的“集聚區”和新工科范式的“試驗田”“示范田”。
據悉,海水稻學院實行“運行企業化、辦學專業化、培養訂單化”的運作模式,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海水稻學院擬設置“種子科學與工程(雜交水稻方向)”等若干與海水稻種植以及產業鏈相關的本專科專業,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標準等人才培養方案。學院2017年開始招生。
解讀 海水稻不僅僅是在海邊種稻
青島海水稻學院院長、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介紹,海水稻也稱耐鹽堿水稻,是在一定鹽堿程度下生長的水稻。海水稻絕不僅僅是只能種在海邊,也面向我國內陸的大片鹽堿地。“目前全球鹽堿地約有9.5億公頃,我國內陸有15億畝鹽堿地,我們的目標是為中國增加1億畝良田,在世界推廣10億畝雜交水稻。到時候,不僅能為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還能把原來不能種植農作物的鹽堿地變成良田。”
當天,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3位農業、土壤等領域的專家也齊聚青島恒星科技學院,論證海水稻學院新專業設置問題。“雜交水稻的研發,在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是我國對全世界糧食產業所作的重大貢獻。目前雜交水稻的研究已經趨于系統化、理論化,但是作為一個學科、專業,確實還需要沉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處處長彭既明說,這次恒星科技學院能夠把雜交水稻作為一個課程模塊加入到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里,還是具有相當的行業前瞻性的。
“今天我聽了海水稻研究情況的介紹,感到很受鼓舞。”山東省濱海鹽堿地水土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長楊玉珍是一位“治堿”專家。他說,我們國家一直致力于鹽堿地的土壤改良,海水稻如果能在鹽堿地大面積推廣,是非常了不起的。以前的雜交水稻人才培養學歷層次高,培養面比較窄,這次能夠做到本科層面,能為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提供大批量人才。
據了解,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位于李滄區白泥地公園內擁有一片占地40畝的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再過4個月就能迎來豐收。另外,位于即墨金口鎮實驗田的400畝水稻也將于今年10月底大豐收,預計畝產300~500公斤。
張國棟表示,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是由青島市政府、李滄區政府與袁隆平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2016年共建。中心科研團隊實力雄厚并配有國際領先優勢的實驗基地,構筑為世界多養活5億人口的美好愿景,為中國水稻種植產業化推廣不懈努力。海水稻學院成立后,將以海水稻特色專業或專業群為載體,校企共同培養,實現深度融合,未來將創造30萬就業崗位,為解決饑餓問題,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提供專業而全面的人才梯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