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01 21:21:08
小時候背過義和團的揭帖,其中有一句話,叫做“天無雨,地發干,全因教堂遮住天”。后來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這句話所說的教堂,指得竟然是濟南的洪家樓教堂。
說起濟南的洪家樓教堂,可以用著名建筑學家林徽因的一句話來形容:“在詩意、畫意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建筑意的愉快。”
這座讓人“愉快”的洪家樓教堂并不是濟南城內的第一座教堂,但它絕對上可以說濟南最著名的教堂。
洪家樓教堂興建于同治九年(1870),建造者是天主教濟南教區德國神父顧立爵。
在這個教堂建造之前,在濟南老城的將軍廟街就有一座天主教堂,后來這座教堂被當地的老百姓焚毀。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戰敗,被迫允許外國傳教士在華傳教,中國的天主教徒數量開始增加。到了同治八年(1869),在原將軍廟街天主教堂的舊址上,又重新建造了一處教堂。羅馬教皇將其定位濟南教區總堂。
去過將軍廟街天主教堂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教堂不算太大,無法容納大量的信徒在此做禮拜。于是在總堂落成的次年,德國神父顧立爵就在城東六里洪家樓村建造了這處教堂。
在這座教堂興建的時候,齊魯大地正在孕育著一場巨變。
這場巨變的爆發點是1899年,原因是山東大旱,農民吃不上糧食,人心動亂。一種名為“義和拳”的組織開始在農民之間興起。
當時“義和拳”的領導人認為,之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吃不上糧食,是因為洋鬼子太多了,引起了上天的動怒,所以他們高舉“扶清滅洋”的大旗,號召全天下的中國人殺干凈洋人,對于為洋人服務的買辦和皈依天主教的信徒,也是一個不留。
在這種思想的鼓動下,“義和拳”開始沖擊教堂。為了保護中國教士和修道人員,時任歷城縣縣令李祖年親自來到洪家樓教堂,手書“天主堂產業歸公”,這座教堂因此沒有受到拳民的沖擊。
不過拳民雖然放過了洪家樓教堂,不過對教士們的墳墓可不客氣,將他們開棺鞭尸,隨后將附近的松樹林也砍光了。
現在洪家樓教堂的規模定型于1908年,天主教會山東代牧區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擴建了教堂。設計者為奧地利籍神父科比那利烏斯,仿照的是德國科隆大教堂。施工者為孫村著名石匠盧立成,在他三十多歲時被聘請為工程的總施工、總監管,帶著本村一百多名石匠,總管著工程的一千多人施工,按其提供的圖紙對采購、石雕以及木、瓦工等活進行安排調度,歷時三年終于使工程竣工。
作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筑,該教堂結構合理,建筑質量極高,細部處理精致,整座建筑給人氣勢如虹、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之感。新改建的洪家樓天主教堂,面積為1625平方米,西山墻為主入口,東側有祭壇,正門是三道平行的心型大門,上方有巨大的玫瑰花窗,兩側是對稱的高46米的雙鐘塔。教堂可供千人同時禮拜。在洪家樓教堂里面還有個黃銅鑄造的大鐘,鐘錘就重達一百多公斤。每當鐘聲響起,聲傳數里,分外悠揚。此外,教堂中門兩側上部石墻雕有兩個石龍頭,龍嘴大張,怒目圓睜,雕刻生動夸張,顯然借鑒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在二十世紀初,洪家樓教堂是華北最大的教堂。幸運的是,這處教堂沒有被視為帝國主義侵略的象征,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至今仍是濟南東部的一大景觀。
在1998年,歷城區政府將教堂南側的歷城電影院拆除后,以教堂為主景修建了一所廣場,這就是洪樓廣場,據說當時的歐式廣場,整個中國就有兩處,另一處在哈爾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文龍,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