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08 20:36:08
隨著濟南開埠,民國時期,濟南從一座封閉的內陸城市轉變?yōu)榱碎_放的商業(yè)城市,迅速成為中國近代商業(yè)版圖的重鎮(zhèn)。
百年前就是江北茶葉之都
糧棧、糧行原集中在濼口一帶,1912年開始,漸次向經一路、官扎營一帶轉移,大宗成交均在膠濟鐵路濟南站貨場。1928年“五三”慘案后,因鐵路受阻,濼口糧食市場交易又超越商埠。濟南解放前夕,市區(qū)共有糧棧、糧行93家,面粉代銷店96家。
開埠后,以肉、蛋、魚、菜為主的副食品市場有海產品棧、肉棧、醬菜、蔬菜專賣商行或商店等。1911年后,肉棧分化出牛行、羊行、屠宰行、熟肉制品行,海產品行分化成魚行、鹽行,禽蛋行也相繼分離自成行業(yè)。這些專業(yè)商行市場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建立前夕。
清同治年間,專營茶葉的源茂茶莊在院東大街開業(yè),每日營業(yè)額約三四十吊錢,花色品種較少,主要經營六安茶。1876年,章丘舊軍孟家出資,在院前大街開設春和祥茶莊。不久,源茂茶莊在競爭中倒閉。此后有長清、北京、天津人來濟開設茶莊,不久亦相繼衰落。后又有永和成、瑞生集等家在西關一帶開業(yè),但無力與春和祥抗衡。
1896年,孟洛川在院東大街路北開設泉祥茶莊,不久在西關設分柜。泉祥是當時北方最大的茶葉商號,日營業(yè)額1400多吊。加上春和祥,這兩家的營業(yè)額約占全市茶葉行業(yè)營業(yè)額的七八成。
1903年,濟南茶商增至十三四家。濟南開埠后,茶葉行漸次從雜貨行中獨立出來,最有名氣的為西關“五大棧”,即:裕成棧、致成棧、泰來棧、恒聚棧和復興棧。1912年,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的茶葉大量運來,市場擴大。1913到1916年間,河南周口人在濟開設的茶葉行棧占領了濟南的茶葉市場,使?jié)铣蔀榱膊璧募⒌亍?916到1937年,每年來濟南的六安茶在230萬公斤左右,約占全市茶葉總銷量的半數(shù)。
“上青天”以濟南棉價為牌價
1906年,廣濟花行在西關花店街開業(yè)。1910年后,復成信、廣成棧、恒升、恒裕公、恒祥、瑞興公、玉成、同盛等陸續(xù)開業(yè)。到1914年已有花行9家。到抗戰(zhàn)前夕,每逢新花上市季節(jié),花客經常多至數(shù)千人,棉商達400余家,日上市量達3.8萬余擔。此后幾年的年吞吐量一直保持在70萬包以上,此時濟南已成為全國的主要棉花貿易市場之一,青島、上海、天津均以濟南的棉花市價為牌價。
日軍侵占濟南后,日商洋行壓價搶購,并在鐵路沿線遍設分支機構,壟斷貨源,濟南30多家花行業(yè)務一落千丈。1938年,日偽政權對棉花實行“統(tǒng)制配給”。次年,成立“棉業(yè)組合會”,控制貨源。繼之,對棉花實行軍管,花行紛紛歇業(yè)或轉營他業(yè)。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漸次復業(yè)的花行有20余家。由于國民黨政府對解放區(qū)實行封鎖禁運,棉花市場名存實亡。
清朝中葉,濟南藥市會已成為全國著名的三大藥市之一。1911到1921年,是濟南中藥市場的鼎盛時期,每年藥市會期間的藥材成交量均在35萬公斤左右。濟南市場的藥材除供應附近省市外,還銷往東北、朝鮮等地。
抗戰(zhàn)期間,日偽政權實行經濟封鎖,藥材種植和采集遭到嚴重破壞。1938年黃河改道,上游貨物不能運入濟南,藥材市場成交量下降三分之二以上。抗戰(zhàn)勝利后,繼續(xù)衰退。
清嘉慶初年,章丘縣舊軍孟家在濟南開設瑞升祥、慶祥等土布店。清同治以后,不少街巷以其所經營的手工業(yè)產品和小商品命名,如:制錦市、剪子巷、篦子巷、花店街、估衣市街、筐市街等等。1919到1937年間,濟南發(fā)網生產十分發(fā)達,并由濟南逐漸擴展到省內十幾個地區(qū)。濟南較大的發(fā)網廠商有振興發(fā)網商行、益隆發(fā)網廠、德記發(fā)網廠等,產品大部分出口。抗戰(zhàn)開始后,受到重大沖擊。
濟南“洋貨”種類早就挺齊全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濟南的日用工業(yè)品主要由雜貨行兼營。四五十年代,逐漸形成了廣貨、申貨、杭貨、蘇貨、京貨、洋廣貨和南紙等業(yè)。20世紀初,地產日用工業(yè)品開始投入濟南市場,主要有毛毯、圓釘、紡織品、火柴、顏料、卷煙等類商品。清末民初發(fā)展為日用碎貨、廣貨、紙張、書店、筆墨莊、鞋帽、鐵貨、油漆等專營行業(yè),其中日用碎貨業(yè)尤為興盛,商店遍布市區(qū)街巷。
至1931年,先后建立新市場、萃賣場、勸業(yè)場、西市場、大觀園等五個以經營日用百貨為主的綜合性商場。
1904年,洋行20余家在濟傾銷火柴、紙張、石油、五金、電器、電料、自行車、鐘表等,收購棉花、發(fā)網、牛皮、牛骨、糧油、禽蛋等。1914年,洋行增加到30余家,壟斷進口貿易,大量傾銷五金、洋針、顏料、棉紗、棉布、西藥和化妝品等,直接操縱市場的起落。碎貨業(yè)、棉布業(yè)、五金業(yè)、交電業(yè)、鐘表業(yè)、石油業(yè)、服裝業(yè)、交通器材業(yè)、西藥業(yè)、金銀首飾業(yè)經營的商品八成為洋貨,其中主要是日貨。
商品的進口與銷售,主要由洋行承辦;土特產品的出口,則先經洋行與買辦或商販訂立合同,由商販到各地收購,交洋行統(tǒng)一出口。1928年后,日貨充斥市場。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商洋行、株式會社基本獨斷市場貿易。抗戰(zhàn)勝利后,日商洋行、公司等機構隨即撤離或被沒收。此后,美商大起,大量收購土特產品和手工業(yè)制品,極力傾銷美國機制工業(yè)品。至解放前夕,外商控制市場的狀況才告結束。
(作者:風華齊魯-張九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原創(chuàng))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