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08-24 08:39:08
老建筑廣智里如今破敗不堪。
文/片見習記者劉曉記者探訪
仿古街區還原歷史吃玩游購人氣挺高
紅瓦尖頂,閣樓亭榭,德式風情街區里既有國際連鎖咖啡店、蛋糕甜品店,又有本地特色餐飲;既有現代藝術美術館,又有玩味十足的新媒體藝術展……8月21日,雖然不是周末,但融匯濟南老商埠內有不少游客,“很有民國風情,還有一種老上海的感覺。”一位身穿旗袍的外地游客邊拍照邊說。
6月底亮相的融匯濟南老商埠位于中山公園東側,北起經一路,南至經四路,東鄰緯二路,西至小緯六路,而這里也是濟南商埠風貌帶核心區。15棟建筑基本都是原貌復原,修舊如舊,嚴格保護項目內的文物、風貌建筑和古樹,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和格局。按照“應保盡保、風貌延續、活力復興、文化傳承”的原則,還保留并修復了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張采丞故居。開發時對其建筑主體及室外小院的下土方并未挖掘,保留了故居中原有的兩棵百年老槐樹。為保持老建筑風格,修繕建材都是從曲阜舊民居上拆來的。
仿古建筑還原百年前商埠區原貌,保留下來的老建筑經修復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游客猶如置身百年前的商埠區。此外,這里隨處可見人們熟知的餐飲品牌、休閑項目,參觀的同時還可以吃飯、購物。新穎的設計,完善的配套,復合的業態,使這種仿古建筑風情街成了市民逛街新去處。
無獨有偶,每逢夜幕降臨,位于泉城路南側世茂國際廣場以南的寬厚里人流如織。青石板路、黛色磚瓦、木欞門窗、做舊雕塑營造的復古氛圍里,老字號商鋪、特色小吃、精品小店、民間藝術叫賣聲不斷……老濟南人都知道,寬厚里的前身就是濟南城南四大名街之一的寬厚所街,如今,隨著舊城改造深入,寬厚所街變身成仿古建筑商街寬厚里,人氣不散。不難看出,無論是融匯老商埠,還是寬厚里,抑或聞名全國的成都寬窄巷子,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南鑼鼓巷,南京的夫子廟……都是以仿古建筑的形式為依托,定位商業、旅游、文化于一體的情景式消費街區。顏值高、配套全和穿越感,讓外國人了解中國,外地人了解濟南,濟南人了解過去。雖然不是真的古建筑,人們也欣然前往。
管理現狀
一個老商埠分屬三區有維修金卻沒人牽頭做
與高顏值、全配套的仿古建筑受熱捧相比,真正的百年建筑卻鮮有人問津。“路過這些老建筑有時想進去看看,但很多都沒開放,門口也沒介紹。知道是座文物樓,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叫不出名字。”在讀大三的學生劉鵬說。
讓劉鵬困惑的還有,以老商埠區為例,他從網上查到老商埠保護區范圍大致為緯一路以西、膠濟鐵路以南、緯十二路以東、經七路以北的區域,文物樓相對集中,但這些樓散布在居民樓、辦公大院,與周圍環境既不融合,又沒聯系,顯得格格不入。
“濟南市區多數老建筑面臨相同問題,就是老建筑內住著多戶居民,而由于歷史原因,他們只有居住權沒有產權,只把老建筑當成容身之處,沒有保護意識。”市政協委員、濟南社科院文史哲研究所所長董建霞認為,如此現實,造成老建筑內私搭亂建、私自改造、破壞嚴重。其根本原因在于產權和管理權分離,“由于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現實情況比較復雜,當初的使用單位也不愿意承擔維修保護的責任。”
董建霞認為,老建筑獨有的歷史底蘊是仿古建筑無法比擬的,如今,老建筑無人管理日漸破敗而失去魅力,甚至不敵仿古建筑有人氣,原因就是缺少專門的管理機構。以老建筑比較集中的老商埠區為例,隨著城市建制和區劃調整,老商埠區被分割成三個部分,分屬市中區、槐蔭區和天橋區,從而制約了商埠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布局和發展,“商埠區的規劃管理歸市、區乃至各辦事處負責,其中又有規劃局、土地局、文物局、旅游局等多個職能部門分管,容易造成職責不清、相互推諉,很難形成統一認識。”
沒有統一規劃和認識,就無法對老建筑街區進行功能定位和規劃,也就造成濟南市內老建筑街區功能布局混亂、用地結構不合理,住宅、行政辦公單位等公用設施用地所占比例較大,沒有利用好街區的歷史文化資源。
同時,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也就沒有部門牽頭爭取老建筑的維修基金和解決居民外遷安置問題,“其實有的區文保建筑的維修基金是有的,但沒部門牽頭做這個事,也沒有部門能解決老建筑里居民的安置問題,只能看著老建筑越來越破敗,讓人覺得非常可惜。”
對游客來說,多數老建筑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大部分進不去,只能看看外觀,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全面深入的展示,自然也就無法聚集人氣、散發魅力。
專家呼吁
收回老建筑使用權組合開發打造新地標
提到對歷史建筑區的開發保護,成都寬窄巷子、太古里、東郊記憶已成城市名片,像福州、杭州等和濟南類似的二線城市,也經營得有聲有色。而有著獨特文化資源的濟南,幾十年來對歷史街區、歷史建筑也做了大量投入,卻總沒形成公眾認可的城市名片。
從全國來看,許多古建筑集中的城市都成立了相應的古城、名城管理委員會,如中國四大古城麗江古城、平遙古城、閬中古城、徽州古城都成立了古城管理委員會。福州成立三坊七巷管理委員會,并擴展為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濟南的老建筑不僅保存完好,而且存量大,尤其是老商埠區,擁有水電、西餐廳、鐵路、郵政、電報、照相館、銀行、私人別墅、教堂等老建筑,代表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建筑風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歷史遺產。有專家認為,濟南應該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
“濟南的經濟發展水平比四大古城要好得多,有能力對這些老建筑進行整合開發、保護利用。”董建霞認為,如果濟南能成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必要時收回老建筑使用權,一定能確保城市的歷史遺產不被破壞,永續利用。
市中區政協委員、濟南市小廣寒博物館館長李建軍也認為,應該成立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以老商埠區為例,成立“濟南市商埠區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制定科學、可持續的商埠發展規劃。
有了統一的管理機構,老建筑的開發利用也就有了統一的指揮棒,而如何將老建筑打造成濟南的新地標,成為濟南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新名片,有專家提出,要對老建筑街區進行組合式開發。將鄰近的老建筑劃分為方陣做專題規劃設計,打造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區域,形成方陣式主題文化展示區域。
如經三路與經四路之間,緯二路至小緯二路方陣,拓展小廣寒的成功案例,建成餐飲文化為主的娛樂區。緯三路至緯四路方陣,新建成的融匯地產項目可作為商埠新型特色小鎮文化區打造,集購物、休閑和名人故居特色展示等。
“歷史文化遺產要保護好還要利用好,要鼓勵具有本土特色的主題文化項目盡快落地,推動凸顯濟南本土文化特色的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真正實現遺產的活化利用”,市人大代表、意匠老商埠九號創意產業園總經理劉奎認為,應該按照專業知識要求認清歷史遺產的真正價值,客觀理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