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杭州交通918
2017-09-14 09:25:09
帶著外界關注的一連串問題,記者上門采訪了老張一家。
馬路中央三層小樓,租戶最多時有10多家
沿著滬亭北路往北行駛,老遠就看到馬路中央的一棟三層農家小樓,旁邊還簇擁著一圈“裙房”,四車道到了這里一拐,變成兩車道。
十多年前,隨著大批房地產項目入駐,再加上價錢相對市區便宜不少,位于郊區的九亭鎮吸引了大量人口。人和車越來越多,馬路就顯得越來越窄了,路面也破損不堪,下雨后積水能達十多厘米深。九亭當地人把滬亭北路稱作是一條被“拖拉機軋出來的馬路”。
據媒體報道,滬亭北路拓寬工程在2008年10月前有了方案,但由于動遷工程浩大,完工日期一推再推。“滯留戶”從最初的10多戶慢慢減少為4戶,2009年7月份僅剩2戶,一直到2011年1月僅剩下1戶不肯搬遷。
最后的這一戶便是徐先生一家。他們因為家庭人口眾多,訴求多而與動遷部門僵持不下,始終沒有達成動遷協議。協商拆遷沒結果,最終滬亭北路的拓寬工程只能繞過徐家的房子完成了通車。
“說我拿到6000萬元,其實沒有”
陸輝是松江區九里亭街道動遷辦主任,而老張家則是他一年來密集“攻關”的對象。當天,我們跟著陸輝,從路邊小門進入了張家,只見里面雖然不太寬敞,倒也干凈整齊,打好的包裹都用花被單蓋著放在墻邊。
聽到陸輝的聲音,走出來一位戴著眼鏡的爺叔,看起來清瘦精干,這就是69歲的張新國。把我們引到樓上餐桌前坐下,老張的愛人徐阿姨還特地給每人倒了一杯茶,十分客氣。
“最近,聽說我家終于簽約了,外界有各種謠言,親戚朋友紛紛打電話來詢問,今天上午還有3位陌生人上門來打聽。有的人傳,我家拿到了6000萬元,有的說,我家拿到了4000萬元、3000萬元。”
“我解釋幾句,又有人反過來說——看吧,他家摒了十來年,最后一分錢也沒多拿,你說傻不傻……”
老張十分健談,一見記者就倒起了苦水,“說實話,到最后,我們確實沒有多拿到房子和錢”。
2011年曾簽動遷協議,最終拿到4套房
今年8月21日,老張家終于簽約同意動遷,所獲得的補償也并沒有超出九亭地區動遷安置政策范疇。
最終,他家拿到了大中小三套動遷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的一套給老張已婚女兒的安置房,總共4套房子。
而老張最初的訴求——“動遷按兩個宅基地算,安置6套房子”,并未獲得政府部門支持。
“不簽協議沒關系、關鍵是你們保重好身體”
既然已經當了14年的“釘子戶”,最初的利益訴求最終也并未獲得支持,那老張一家如今為何突然同意動遷了呢?
“這并不是突然發生的。早在今年初,我們就發現,老張一家人在言談之中出現了松動,他們主動提出了幾種解決方案,希望要么貨幣安置、要么就近安置……這就說明,動遷有戲了。”為此,街道的班子成員幾次三番上門走訪,與老張一家面對面溝通,研究解決方案。
而十多年的“滯留”,也讓老張一家心理漸漸發生了改變,“其實,我們也想早點動遷的,并不想影響交通,更不想侵害公共利益”。而且,經過十多年的心理博弈,他們也看出來,政府部門應該不太可能支持他們家“按照兩個宅基地動遷安置”的訴求了。此時,溝通與信任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來,街道干部一次次上門,連黨工委書記也親自到我家來了,讓我們很不好意思。”張新國說,街道動遷辦主任陸輝和副主任徐民強更成了自家常客,每次臨走還握手安慰“不簽協議沒關系、關鍵是你們保重好身體”,讓自己很感動。
強制征收會白白少2套房子,得不償失
今年8月19日,陸輝、徐民強又與老張夫婦進行了最關鍵一次溝通,雙方談了兩個半小時。
他們坦白真誠地告訴老張夫婦:
你的面前有兩條路,一個是協議征收,另一個是依法征收,依法征收的程序雖然走得比較慢,但已經啟動了,一旦強制征收,將嚴格按照1:1的面積補償,到時候,你家就不能再享受九亭地區“1:1.25”的動遷安置面積補償政策,也無法享受多子女動遷安置政策,就會白白少了2套房子,得不償失。而且,萬一走到那一步,你們全家人的心態都會很糟糕!更何況,待在這個馬路“碉堡”里,你心里真的開心嗎……
兩天后,松江區規土局牽頭區委政法委、法制辦、九里亭街道辦事處和九亭鎮人民政府邀請滯留戶一家四口,召開了關于滬亭北路滯留戶動遷安置的專題會議。會上,老張一家對安置面積、補償價格終于達成了認可,表示同意動遷。會議結束后,街道動遷辦會同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公司上門,與87歲的徐老伯正式簽約,當天終止了依法征收的程序。
實際上,針對老張家的其他部分訴求,街道動遷辦也爭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融通解決。
比如,老張家提出,房屋征收后,87歲的老人沒有房子住,想申請先支取自家的部分補償款用來購買一套商品房,街道動遷辦經過積極爭取之后,幫其成功申請支取了70萬元。
另外,考慮到周三搬家時老張家只有一位87歲老人、兩位近70歲的老人,陸輝還特地安排了四位志愿者上門幫助其搬家。說起這些,老張對記者說:“政府部門為我們考慮了不少,我們心里也是十分感激的。”
“住馬路中央的日子不好過”
記者坐在老張家二樓采訪,有一些大卡車經過時,不僅噪音很大,還能立刻感覺到腳下地板和桌子在震動。
“到了夜里,往來的大卡車更多,轟隆隆的聲音和震動更明顯。三年前,我丈母娘就是因為心臟病去世的。”張新國坦言,住在馬路中央的日子當然不好過,除了灰塵、噪音、安全隱患,還有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他坦言,十多年來,這一段馬路發生了好幾起大大小小的車禍,自己也于心不忍、坐立不安,“好在,后來政府部門在外圍建起了防護欄”。也因此,他幾年前開始主動給政府部門寫信,希望早點動遷,“把這個碉堡給炸了”,也同時希望自己的訴求能得到滿足。但二者不可能兩全。
記者在采訪時,87歲的徐老伯兩次從房間里走出來,饒有興趣地與記者交談。記者問老人:“要搬家了,是不是有點舍不得?”他女兒徐阿姨馬上接過話:“有什么舍不得的?早就想搬了。”
因為商品房的空間有限,所以,老張家的大多家什并不能帶過去,只能舍棄。“喏,這兩臺大彩電買來1萬多塊呢,現在只能50元賣給收廢品的。空調、八仙桌、其他家具都帶不走……”老張說,最近,不少親戚朋友過來,一方面打聽他家的真實補償情況,另一方面也順便搬走些有用的家具等。
老張送給記者的一盆太陽花。
臨走,老張還特地來到二樓陽臺上,送了一盆自己種的太陽花給記者,“這么多花草肯定帶不走,只能送給朋友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