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7-09-24 09:32:09
工地安裝的揚塵在線監測系統。
立體噴淋是工地降塵的必備“神器”。
工地上淋浴房已經成了“標配”。(本報記者 張一 攝)
以往說起建筑工地,人們多用“臟、亂、差”來形容,沙石亂堆、塵土飛揚,有的甚至沒有圍墻隔開,敞開式的工地直接影響群眾生活;近幾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圍擋變成了“畫廊”,工地長出了“眼耳鼻”,就連建筑工人都住上了“星級”宿舍。人見人煩的工地不僅變得“可愛”起來,還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小小的工地,折射出城市的大文明。
“顏值”高了 工地“穿衣戴帽”變整潔
“前些年,家門口要是有個工地,那基本不敢開窗;現在不一樣了,工地跟公園一樣。”說起小區附近建筑工地的變化,家住經八路的李輝高興地說,穿了綠衣的工地很養眼。
在濟南,李輝所見并非個例。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市在建工地的“臉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別說是塵土飛揚的場景,就連裸露在外的土方都很難找到。
在陽光新路與二環南路交叉路口附近一建筑工地,記者看到,施工現場被近3米高的圍擋遮得嚴嚴實實,上面張貼了一則則主題鮮明的創城公益廣告。受訪的施工人員表示,給工地“穿衣戴帽”已然成為一種新時尚。
“遍地開花”的綠籬圍擋成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相比于普通市民,每日在工地上辛勤勞作的建筑工人感觸更深。在奧體中路附近的一建筑工地,工人張傳水告訴記者,以前工地圍擋上多是污泥、油泥和污水,大家都不愛惜工地環境,常常讓工地周圍成為衛生重災區。“今年工地都換上了綠籬圍擋,大家也主動自覺愛護,工地周邊的環境衛生也一起變好了。”
“氣質”好了 艷陽天工地下起“毛毛雨”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位于經十路的漢峪金融商務中心A5-3#樓及附屬設施項目施工現場卻涼意陣陣,下起了綿綿細雨。進入工地后記者看到,施工現場正在進行噴淋作業,上百個霧狀噴淋裝置從近300米高的大樓四周噴灑出巨大水幕,均勻地覆蓋在工地上。不遠處,大門口的監測顯示屏上實時更新著揚塵數據:PM2.5:43、PM10:73。
“我們在道路兩側、圍擋、辦公區板房、大樓主體和易產生揚塵的關鍵環節部位安裝了1800多個噴頭,除每天固定時間‘下雨’外,還會根據天氣和現場作業情況隨時降塵。”該項目副經理武幫成介紹,為降低施工產生的揚塵,項目部還購置了霧炮車、灑水車、洗車臺等設備,并對現場的裸露土地進行了全面覆蓋。“門口的揚塵監控系統不僅跟市城鄉建設委的平臺互通,還能連到現場每一個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只要PM2.5數值超過70,噴淋就自動啟動,手機上還能調節‘雨量’大小。”
立體噴淋、裸土覆蓋、道路硬化……這些都是工地的“標配”。近年來,市城鄉建設委始終以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水平為目標,強有力地推進建筑工地環境整治工作。尤其今年年初,市政府下發《濟南市建設工程揚塵污染治理若干措施》,更是給揚塵治理工作提升了新的高度,各建設工地的“氣質”不斷提升。
在濟南CBD片區丁家莊城中村改造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水泥路從工地門口鋪到了各個施工點,工地內部的裸露土地上種植了草坪和綠植,猶如穿上了一件綠色衣服,極為干凈清爽。完備的洗車設施設置在正門口,進進出出的車輛都要在這里停留,把輪胎上的泥土清理干凈,施工期間還不時有灑水車、噴淋設備降塵。這些,已成為不少施工工地的“標配”。
“互聯網+”了 工地長出“眼、耳、鼻”
看得見問題,聽得到噪聲,嗅得著風險,想得出辦法……一個系統讓工地長出了“眼、耳、鼻”。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綜合病房樓項目施工現場,記者見識了小工地的“大智慧”。
門禁刷卡率90%,遠程監控上傳率87.5%,噪聲39DB,濕度41.1……在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這個“智慧工地”上,監控中心大屏幕上詳細顯示著各類實時信息,與之相連的是工地勞務管理、綠色施工、遠程監控、機械動態監控、安全管理等智能控制系統。
“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看到現場有多少人在作業,每個工種有多少人,工人都來自哪里。”項目部負責人韓志軍告訴記者,每個農民工的安全帽上都有一個專屬芯片,進場時自動刷卡,既方便考勤,又能避免不帶安全帽入場的違規行為。
此外,項目還對塔吊、施工電梯等大型設備安裝了安全監控黑匣子系統,實時記錄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隨時觀察運營狀態,安全監測全方位預警。
此外,VR技術也被運用到工人安全教育當中。“雖然只是一場虛擬體驗,但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今后一定注意安全施工。”在漢峪金融商務中心項目的智慧體驗館,工人張師傅摘下VR體驗眼鏡說。
據介紹,這套VR體驗式安全教育系統是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為項目“量身”開發的,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通過“親身”經歷工程建設中的電擊、高空墜落、失火、高空落物等工程事故,體驗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場景,讓體驗者從振動、搖晃、墜落中切身感受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前吃“后悔藥”。
“尊嚴”有了農民工住上“星級”宿舍
剛踏入宿舍的一剎那,來自安徽的農民工小鄭就被整齊干凈的室內環境、一應俱全的生活設施鎮住了。多年輾轉于各個工地、見慣了簡陋的宿舍的他,這次卻住上了“星級”宿舍。記者在小鄭的宿舍看到,房間里既干凈又衛生,不僅安裝了空調,還配備了USB充電接口,覆蓋了無線WIFI信號,但沒有安裝電源插座。“這樣能防止工人在宿舍做飯,使用熱得快、電熱毯等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器。”該工地負責人介紹,工地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24小時開水房和標準化的食堂,喝水、吃飯、洗澡問題都能解決。
今年6月,市城鄉建設委印發通知,要求改善建筑工人生活條件,宿舍要滿足消防安全、衛生、保溫、通風等要求,食堂要配置足夠有效的防蠅、防蟲、防腐、防鼠設施,保持餐廳、廚房環境整潔衛生,設置盥洗室和淋浴室,廁所采用封閉水沖式等。
“十幾年前出來打工,睡的都是大通鋪。現在條件普遍好起來,吃住都安心了。”在歷城二中項目工地食堂,記者看到,兩名廚師身著白色干凈的工作服,頭戴衛生帽正在忙活著。廚房內,熟食和生食分開放置、井井有條,營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都擺放在顯著位置。
在項目經理楊林看來,農民工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關乎工程的建筑質量和施工安全,有時一個小小的走神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從工地小細節處抓起。“項目部設立了職工夜校,為想提高學歷的工友創造了條件。”
原標題:創城新變化:穿衣戴帽各有一套 建筑工地模樣變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