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邊
2017-09-30 23:47:09
文|張機
“四時俱可喜,最好仲秋時。”一句頌揚中秋的佳話,把我這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帶回到童年記憶里。
俗話說得好,月是故鄉明,老濟南人把中秋節俗稱為過八月十五,圖的就是個親人團聚家庭團圓。
童年過中秋節的景象浮現眼前:
寬厚所街西口,向南便是繁華熱鬧的南門里大街。
入夜那一帶燈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大大小小的店鋪都爭相在門外用竹竿架起電燈,里里外外布置得五顏六色,光彩耀目,一派節日景象。
各式各樣的新鮮月餅,由大到小一層層地整齊重疊,擺得像塔一樣高,很是壯觀。
尤其架在街邊的那口大鐵鍋,在吹風機隆隆聲的吹動下,爐底噴射出炙熱的火焰,烤得人臉火辣辣的,還有大鍋里面那些滾燙的沙粒,不斷散發出陣陣香甜味。
光著膀子、手里揮動著大鐵鏟的賣糖炒栗子的人汗流浹背,“好吃又好扒的熱栗子”的吆喝聲不絕于耳。
兔子王是八月十五的象征。
商家紛紛在門前搭起像樓梯一樣的臺階,鋪上雪白的布墊做成展臺,擺上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兔子王吸引路人。
一群群男孩圍攏在賣兔子王的攤前爭相觀看:
似人似兔的面孔,常人的體態,穿著戰袍,頭上插著雉雞翎,雙手握著一把高過頭的大刀(或者花槍),威風凜凜端坐著。
聰明的店主現場表演:
拉動兔子王底座下的一根線繩,只見兔子王雙手抱著大刀上上下下不停地作揖,清脆的嗒嗒聲響贏得圍觀的孩子陣陣笑聲。
寬厚所街東頭路北有座獨門獨戶的四合院,一棵奇特的老槐樹從墻內生長出來,那就是我的家。
這是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深庭大院。院內夏天綠樹成蔭,種有多棵石榴樹、刺槐、無花果,南屋墻上的爬山虎郁郁蔥蔥,在第三個院落的西墻邊還有口砌有石墩的老井。
大家族四世同堂近40口人同住在這座老宅里。
舊式的封建家庭,古板的家規,還有那位中過舉人、做私塾先生的祖父,他極其苛刻的家教令我刻骨銘心。
祖父個子不高,長長的臉型,略顯消瘦,留八字胡。
他脾氣很大,對子孫后代不茍言笑,極其嚴厲,直到我五六歲時還不敢接近他。
倒是常常見他獨自坐在書房里讀線裝書,練毛筆字。
高興時,他要親自教我們孫輩寫毛筆字并按他的字體做帖來模仿。
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此時孩子才得以盡興玩耍,但又要恪守家規。
夜幕降臨時,庭院里擺上八仙桌,桌臺鋪上紅繡花絨布簾,供上月餅、石榴、蘋果、梨和葡萄等時令水果盤,一對高高的錫制燭臺上點燃高高的紅蠟燭。
在祖父祖母及父輩的帶領下祭月。
祭祀時把酒杯內的白酒點燃,冒出紫色的火焰,擺好蒲墊,面向北,從長輩開始,依次叩頭。
大人聚在一起品茶,孫男們按年齡依次來到祖父跟前,還要背一首與中秋有關的詩詞。
背完之后,兄弟幾個一字排開,祖父夸獎背得流暢的,賞一小塊月餅。
大家一邊吃著月餅,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仰天望月。
看到里面的凸凸凹凹、隱隱約約的影子,心里猜想著“玉兔”,嘴里還不時唱著:
“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好辣,好吃黃瓜,黃瓜有種,好吃油餅,油餅噴香……”等濟南孩童耳熟能詳的童謠,津津樂道地講述那些從書里知道的“嫦娥奔月”的神奇傳說。
1948年的中秋夜,我們這些孩子們照例喜笑顏開,歡天喜地地在院里打鬧。
只見大人們端坐在一起竊竊私語。
夜空中不時閃過一道道刺眼的火光,遠處炮聲隆隆。
院子里早已挖好地窨子(防空洞),那是從地面向下挖2米多深,長長的通道,里面有幾個矮矮的土洞穴。
大人一再叮囑我們外面在打仗,大白天,讓我們蹲在屋內的八仙桌下,更不允許我們走出自家的院落。
父母親還把蒸好的饅頭、咸菜、熱水瓶等放到地窨子里備用,夜里就帶我們睡在低矮潮濕的洞里,大人不敢合眼地守在我們身邊。
那年我剛七歲,對戰爭一無所知,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槍炮聲,看到的是火光沖天,從好奇逐漸恐懼……
經過幾天幾夜的鏖戰,解放軍攻克了城墻打進濟南府。
從緊閉的大門縫隙我好奇地向外張望:
身著土黃色軍裝,打著裹腿,肩背長槍的解放軍隊伍正向街里挺進……
這年的中秋之夜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
長大后讀史料知道,攻城的解放軍大部隊就是攻克了城墻的東南角,經過曲里拐彎的三曲巷入城的。
現在的解放閣就是為紀念解放濟南而興建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