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10-08 11:03:10
圖文本報記者張中
7日,從百花洲景區的一個四合院里,不時傳出陣陣喝彩和叫好聲。走進院子,只見幾位光著膀子的壯漢正在舞石擔。幾十斤重的石擔在表演者手中上下翻飛,仿佛失重一般,看起來那么輕松。場地旁豎著一面旗子,上書“雙石門”。原來是濟南“雙石門”第三代傳人趙存祿正在和他的弟子及愛好者表演石擔、石鎖。
今年已經67歲的趙存祿說,濟南人俗稱石擔為“砘轂輪子”,稱石鎖為“擲子”。石鎖、石擔這門功夫起源于唐宋。古時考武狀元要考弓、刀、石、馬、步、箭,石就是石擔、石鎖。行伍之人把這個當做訓練武術功力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石鎖、石擔雖構造簡單,撂石鎖的手法卻豐富多彩,上百斤的石鎖,不僅能練力量,還能鍛煉身體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性。
趙存祿講,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石擔石鎖曾是風靡濟南大街小巷的體育運動。他的父親趙百順的石擔技藝在濟南獨樹一幟,被稱為濟南的“雙石王”“趙千斤”。1953年,趙百順在全國民族體育運動大會上獲得石鎖第二名,在“華東七省市民族傳統運動會”上獲得“優秀表演獎”。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趙存祿也喜歡上了石鎖和石擔,上小學時力氣小玩不順手,隨著年齡增長,到了初中就有模有樣了,從此之后,趙存祿就一直沒有放下石擔和石鎖。退休以后,有時間了,趙存祿更是每天練習,漸漸地,早年和他一起練過石擔石鎖的兒時伙伴們又都聚在了一起,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愛好者也慕名找上門來討教,趙存祿傳統石擔石鎖健身協會也應運而生。
2015年,石擔石鎖被評為濟南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百花洲開街,有關部門將非遺引進百花洲,趙存祿和他的雙石門就有了如今這個場地。趙存祿每天9點準時來到這里,風雨無阻,既自己練習,又為愛好者義務教授石擔石鎖的玩法。如今,這里成了濟南老摔跤界的聚集地。
在表演技法上,趙存祿的父輩曾吸收劉中山、佟順祿等老一輩藝人飛叉、中幡、大刀等招式,自創左右插件、托塔、過橋插指等招式,如今,趙存祿又將繞脖、背花、砸肘進行了串聯,讓石擔表演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同時,他希望挖掘恢復許多歷史上有名無實的動作,創新套路,將石擔石鎖光大傳承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