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山東綜合
2017-10-16 10:19:10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現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我國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在日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進程中,如何植好這棵“樹”,并使其發揮出綜合的生態環保效益?對此,日照有著精彩的作答。
——牽手科技創新。日照與中國林學會、山東省林業廳共建5000畝中國(日照)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區,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林業科研示范基地、暖溫帶地區特色植物展示基地、國家良種與新品種培育基地、林業科普與休閑觀光基地”;
——結合“旅游富市”。堅持林中增香添彩、林下廣撒鮮花種子,日照聚力建設“山間竹海”和“林中花海”;
而通過“一林一特色、一果一產業”有效探索,借助土地流轉、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日照在促進林業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由此,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展林水會戰已成為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依托創新融合發展,日照探尋到了林業與綠色生態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良好愿望與科學態度的完美結合。而一個個項目、產業的運作成型,也不斷集聚出了港城生態發展的新動能。
在“林水會戰”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圍繞破解“錢從哪里來、管護機制怎樣理順、良好愿望與科學態度怎么結合”等問題,日照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創新鑄就出了綠色發展的“日照模式”。
“手中無米,喚雞不來”。要將具體工程落到實處,首先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為此,日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風向標”和“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制訂優惠政策撬動社會資本、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等投資林業。據了解,全市社會資本造林21億元,占造林總投資的80.7%。
植樹造林“三分在建,七分靠管”。今年48歲的常仁波是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護林員隊伍的一員。每天,他至少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完成兩項工作,一是查看樹木情況,二是預防山林火災,而像他這樣的森林防火護林員和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員等“多員合一”的專業工作人員,日照有2000多名。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日照建立起了“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護林防火體系,僅去年冬天,全市在森林防火方面的資金投入就達2500余萬元。
而在組織領導的保障方面,日照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強化督促檢查,實行協同作戰,凝聚起了綠色發展共識,匯聚起了生態建設合力。
記者感言:不尊重客觀規律,樹苗栽下不管理,只見“數目增”,不見“樹木長”……在全社會齊抓植樹造林工作的同時,“植數”的概念浮出水面。
日照人深知,植樹造林滋養的是自身的生命帶,受益者是每一個人。因此,如何真正讓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杜絕“植數”現象,被提上議程。近年來,日照建立“工程化”模式、走好“科技型”路子、用好“市場化”手段、促進“融合式”發展,在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