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7-10-17 11:43:10
魯網菏澤10月17日訊 濟水所匯,菏水所出,南有“菏山”,北有“雷澤”,故賜名菏澤。天下之中,千年文化。在工業文明沖刷農業文明的二十世紀末,菏澤由豐饒的平原沃土澶變為山東深度貧困地區。從此,脫貧攻堅,成為“掛”在各級領導心頭的一件大事。
戮力同心,埋頭苦干;風雨無阻,昂首向前。如今的菏澤大地,扶貧的浪潮在這里翻涌,脫貧的春風吹遍每一處角落。扶貧車間遍地開花、灘區遷建如火如荼,黨委政府、公益組織、愛心人士,正奔忙于脫貧的第一線、最前沿,扶貧繪就的時代畫卷正綻放出流光溢彩……
誓拔窮根,戮力苦干,讓自食其力者有其食
讓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有活干、有錢掙,是實現脫貧的治本之策。
王常元是鄄城縣大埝鄉冀莊村人,因患有小兒麻痹癥,右腿萎縮,系肢體二級殘疾。自從承包扶貧車間以來,他不僅自己實現了脫貧,還幫助20多名工人、12名貧困戶找到致富好出路。他說:“有精準脫貧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幫扶好措施,走在脫貧路上的我,有信心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共同奮斗、共同致富?!?/p>
全市已建成扶貧車間2826個,在建1486個,年底可建成使用4312個,實現有條件的行政村全覆蓋。直接安置和帶動235245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使57685名群眾脫貧??绲貐^勞務輸出貧困人口4.7萬名,優先安排2.4萬名貧困群眾在公益崗位就業。
一個個家庭看到希望,一張張笑臉格外燦爛,自食其力者最美。在精準扶貧政策指引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在脫貧道路上揚帆起航……
灘區遷建,挪移窮窩,讓居無所居者有其屋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遷建工程,也是灘區百姓盼望已久的工程。
“我這輩子蓋了五次房子,從土墻到磚墻,淹塌了蓋,蓋了再塌,一輩子的錢都用在了蓋房子上。”回憶起水災,東明縣長興集鄉棗營村村民劉進濤眼睛里有些濕潤。
竹林新村是東明縣灘區居民的“新家”。放眼望去,一座座二層小樓平地而起,村臺上,統一外觀樣式的兩層樓房錯落有致,水泥硬化過的主街和兩旁胡同平坦而干凈。周邊5個自然村5000多名村民正在陸續搬到這里。
竹林新村只是黃河灘區遷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將黃河灘區群眾脫貧作為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共計劃建設村臺28個、外遷社區6個,涉及8個鄉鎮、146953人,其中貧困人口25667人。黃河灘區遷建工程以高昂的斗志、一往無前的勇氣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打贏這場‘攻堅戰’,從根本上解決灘區14.7萬群眾安居及生產問題,徹底圓了灘區群眾的“安居夢”。
健康扶貧,治病濟困,讓鰥寡孤獨者有其依
疾病與人類相伴而生,吞噬著人類的健康和財富,制造著家庭的苦痛和貧窮。在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比例最高,返貧率也最高。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健康扶貧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如何才能徹底擺脫“因病致貧”這個攔路虎?答案是:只有治好“病根”,才能拔掉“窮根”。
“沒想到專家直接來到了家門口,像我們這些年齡大的想看病進個城都難……”日前,在定陶區扶貧辦開展的 “百名專家下鄉鎮、貧困人口大義診”活動中,陳集鎮貧困戶郭振玉拉著區人民醫院專家的手激動地說道。
為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助力脫貧攻堅的積極作用,全市先后投入健康扶貧資金3159萬元,構建健康扶貧六道防線,破解“因小病致大貧,因大病再返貧”的難題。
如今,貧困戶只要拿著健康服務卡,就可享受“先治療、后結算”的付費模式,真正讓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從根本上保障了貧困群眾“病有所醫”,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繼往開來,逐夢奮進,讓心思天下者有其行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應民意。使命如山,步履鏗鏘。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全市貧困人口逐年減少。數據統計顯示,2014至2016年三年全市減貧118.7萬人,今年計劃再減貧39.92萬人。
數字背后,與一支能征善戰、堅持不懈的扶貧隊伍緊密相關。創建“橫到邊、縱到底”扶貧工作體系,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鐵軍。全市共成立市、縣部門扶貧工作辦公室731個,5755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1名扶貧包村干部和1名扶貧聯絡員。市、縣、鄉、村扶貧工作人員由1918人增加到14111人,是過去的8倍,形成了“市級牽總、縣區負責、部門聯動、鄉鎮主體、村為重點、工作到戶、責任到人”的全覆蓋工作體系,實現了由市到村“縱到底”“不斷線”。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寒來暑往、從不停歇。建立專項督導機制,堅持開展“解剖式”明查暗訪,先后組織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駐村幫扶、扶貧車間建設等集中專項督導與暗訪檢查35次,走訪238個鄉鎮、506個村、2732戶貧困戶。
在人來人往的村級主干道,在縱橫交錯的田間小道,每一寸土地不曾忘記,這支迎難而上的扶貧隊伍,為了履行對人民群眾至上的承諾,用真情播撒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踐行了扶貧人“舍小家、顧大家,夙夜為公、鞠躬盡瘁”的錚錚誓言。
廣袤無垠的大地,蔚藍澄碧的藍天,此刻愈發溫暖莊重純潔。脫貧攻堅的號角激活了這片熱土潛伏良久的動力和青春,人們的心態年輕了,步伐矯健了,他們和大地同頻共振,正在繪就脫貧致富的最美時代畫卷…… (通訊員 王本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