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7-12-06 13:48:12
退潮之后,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寬闊又平坦。一幫大爺、大媽們拿著鐵锨在海邊不停的挖,他們到底在尋找什么寶貝?很多市民和游客都在旁邊看熱鬧。
原來大爺大媽們找的這種東西叫“海知了”,這種海貨小編平時還真沒見過,看上去就像是蝦虎的頭部。據了解,“海知了”屬于蟬蝦的一種,是青島、日照近海的特產,這幾年隨著海洋保護力度的加大,在海水浴場也能零星發現。
別看長得丑,海知了經鍋煎炒后,入口香脆無比,鮮美異常,富含鈣磷鉀等礦物質,在一般的飯店吃不到這種美食。由于產量極少,肉質又比較鮮美,所以極為珍貴。
海知了在大海中以魚、蟹、蝦等生物吃剩下的肉渣為食。海知了在進食時會從沙子里冒出頭,有肉渣飄過它們就吃食,肉渣隨洋流飄走,它們也不會去追趕。
據說,海知了需要在大海中生長5年,才能夠達到上餐桌的個頭。
雖然說可以吃,但這樣任由市民去挖去吃,真的合適嗎?如此“挖掘”是否會破壞海灘的風貌?又會不會讓“海知了”越來越少,甚至破壞生態環境?
不少網友表示希望不要再擴散有關“海知了”的消息,也不要鼓勵大家都去挖。也有網友稱這種“海知了”并非蟬蝦,而是一種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
“解放眉足蟹,不是蟬蝦。是剛恢復的物種,七幾年在青島地域性滅絕,現在剛恢復四年,四年前開始出現,它們對于沙灘有很好的維護作用,這樣報道之后,它們又要面臨地域性滅絕了。”——網友
網友們說的到底是否真實情況?記者再次來到石老人海灘,發現三五成群的市民比昨天更多了,他們正在海灘上尋找“海知了”的蹤跡,大部分都拿著大鐵锨和水桶,一大早的收獲還不少。
帶著問題,記者咨詢了黃海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周麗青。
專家:解放眉足蟹 是珍貴的海洋生物
經專家鑒定,“海知了”的學名確實是“解放眉足蟹”,在山東,最先發現它的地方是煙臺,后來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島的海域上發現。
“我在日照看到的是整個鰲是黑色的,這邊的旁邊發白,這是雌性的,像是生殖器還有游泳足,都是雌性所特有的。”周麗青說。
連續挖掘 導致資源下降
專家介紹,這種解放眉足蟹實際上存活的范圍較窄,并對其棲息的沙灘有重要的生態意義,是一種介于蝦和蟹之間的珍貴海洋生物。
“一般都是位于低潮區的細沙這樣的地方,生存比較好一些,它對低潮區的細沙起到了疏松清潔的作用,由于它的營養價值比較好,村民對它就有大量的采挖,連續多年這種地毯式挖掘,使得解放眉足蟹的資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低齡蟹遇“滅種”危機
解放眉足蟹與普通的對蝦、梭子蟹不同,成熟期至少要兩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歲以上,因此解放眉足蟹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
“像低齡的1到2齡的解放眉足蟹也遭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整個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且它對生態環境是有修復作用的,所以盡管美味,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去采挖。”周麗青說。
評論:讓“海知了”長住島城,善莫大焉!
一件小事引起了這么大的關注,是我們在播出這條新聞之前始料不及的,這說明市民們的生態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大家不愿意看到我們身邊的環境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害。從前幾年銷聲匿跡,到這幾年“重現江湖”,“海知了”的回歸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對島城海洋資源修復工作的充分肯定。
專家說,“海知了”就像泥土中的蚯蚓,對疏松和清潔沙灘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善待這個小生命,讓它在青島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并成為島城海灘一道新的風景線。
任何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我們不加約束地濫挖濫捕,“海知了”很可能就會再次從青島人的視線中消失。青島人都有趕海的傳統,但是經過了生態破壞的教訓,我們在趕海的時候更要尊重大海的規則,對自然保有一顆敬畏之心。
因此,出于生態環境和物種保護的需要,我們還是不建議大家去采挖“海知了”,而是讓它留在沙灘,與我們共享這片藍天和大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