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閱讀10萬+
2018-01-13 08:45:01
曹高芳
有人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而一個人思想的奠定、理念的形成與其最初的小學教育密不可分。老師的啟蒙性作用與主導性的力量,對于學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上世紀70年代,我在小學母校——博興縣曹王公社曹二小學學習成長的時段,有幸受到了10多位老師的教育培養(yǎng),其中楊東清老師對我的影響深遠,永生難忘!
一
楊老師是母校當時年齡最長、唯一拿工資的“公辦教師”。幾十年來,我和許多人一直認為楊老師當年就是學校的校長,但前不久方知母校多少年根本就沒有校長。可人們?yōu)楹我恢卑阉斪鳛閷W校的領導呢?主要還是因為他深邃的思想、縝密的思維、淵博的知識以及在工作中以身作則而形成的影響力,使人們甘愿接受他的“領導”與“教育”。
楊老師生于1937年,1956畢業(yè)于濟南師范學校,后來又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學院地理學專業(yè)本科。后來分別在博興、廣饒等縣直中學教書,1971年到曹二小學工作。
他善于從問題著手教育學生。針對有的同學貪玩、主動學習意識不強的問題,他指出,關鍵是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接種疫苗時,有的同學怕疼,楊老師則鼓勵說,打針如同被蚊子咬了一樣。我當時想,被蚊子咬也是怪疼的啊!后來才知道,人類能感受到的疼痛感可分為12級,其中“蚊子叮咬”僅僅是 第1級即最初級的疼痛。
他善于從思想上引領學生。楊老師經(jīng)常說:孩子們在成長中難免有各種不足,這好像小樹長出的樹杈,把這些不該有的東西割掉才會使同學們茁壯成長!有的同學上課精力不集中且不做作業(yè),有的同學學習挺好但不愿意參加勞動。楊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過錯并努力改正。他常說“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他從來沒有打過人,也沒有粗暴地批評過人,遇事總是講道理。
他善于從理念上啟發(fā)學生。有的同學“偏科”,他用“單純吃餅干長大的孩子不會健康”、“單腿走路不可能走得快”的比喻剖析其弊端。他強調(diào),勤奮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性因素。他列舉了“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僅演算的草紙就有好幾麻袋”的例子,讓同學們感嘆不已。他在全校組織了數(shù)學競賽,以此啟發(fā)學生思維,轉(zhuǎn)變學生理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他善于從方法上指導學生。他引導同學們早晨起床后可側(cè)重于記憶背誦,因為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后大腦比較清醒,但背誦一定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有的字寫不出來或拿不準時,可采用“變通”的方式,如可用“早上”代替“早晨”。有一次,他去巡視考試,在教室轉(zhuǎn)了一圈后,靜靜地在黑板上寫下了“先易后難、認真仔細”8個字,以提醒同學們把握好應對各類考題的策略。
二
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愛崗敬業(yè)的奉獻精神,是一所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一名教師崇高風范的重要體現(xiàn)。
在學習“分數(shù)”時,有的同學將該重要概念回答為“把單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shù)”,楊老師當即指出應判為“零分”,因為忽略了最重要的“平均(分成)”。那時,楊老師住在大隊安排的房子里,上班從來不遲到,也沒有早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在他的倡議下,老師們形成了每周日晚上集體備課與業(yè)務研討的良好習慣。他周末回家(離學校8-9公里),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會按時返校,其中有不少次趕上了雨雪天,他就踏著泥濘的土路推著甚至扛著自行車返回。在講授《農(nóng)機》課時,為了解長纖維棉花的種植情況,他自費從新疆買來了種子,但因內(nèi)地與邊疆的日照、土質(zhì)不同而影響了棉花生長,但讓學生明白了“因地制宜、合理種植”的科學道理。
近年來,曾出現(xiàn)了“數(shù)學是學美術的老師教的、英語是學體育的老師教的”網(wǎng)絡流行語,用來嘲笑某人的某學科沒有學好是源于老師沒有教好。楊老師所學的專業(yè)是地理學,但他卻是“圍著鍋臺轉(zhuǎn)一圈”,既能把數(shù)學教得“棒棒噠”,也讓學生感到聽他的《音樂》課是一種精神享受,還讓學生喜歡他的其它課程,更讓學生欽佩他的多才多藝。
《音樂》課上,楊老師不僅咬字吐字清晰圓潤,且表情、姿勢與發(fā)聲的方法等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常識》課中,他隨時可畫出標準的中國地圖,還自制了地球儀,設計了用于解釋“虹吸現(xiàn)象”、“牽引力”等內(nèi)容的實驗教具,現(xiàn)場展示給同學們。他的鋼筆字、粉筆字與毛筆字,是獨具特色的典型“楊體”,“柔性又不乏蒼勁”。一些宣傳標語,往往出自他的筆下。我還從其粉筆手寫體“張”字中,第一次知道原來該字可以寫成人們公認的兩條“豎”加上“專”的樣子。
三
愛心是教育的靈魂。而作為人民教師,奉獻“愛心”的途徑形式,不僅僅是“言教”,更重要的還是“示范”與“身傳”。
在母校的8年間,楊老師幾乎包辦了每個男生的理發(fā)。他常常利用課間或放學后,主動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為他們義務理發(fā)。人們有時會看到,身材高大的他,在校園里彎下腰,把同學們玩耍丟棄的磚瓦碎塊撿起來扔到墻角處;人們有時也會發(fā)現(xiàn),他在教室里俯下身,撿起學生掉落在地上的鉛筆輕輕地放到課桌上。
楊老師對所有的學生,均一視同仁。有個同學,因家里的成分被劃為“富農(nóng)”而遭到同學的歧視。楊老師則說,一人做事一人當,父母的事和孩子無關!有的同學勉勉強強升入了高一年級,他同樣給予耐心的指導與幫助。楊老師也是學生生活的導師。70年代中期,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很少吃到蔬菜。他就引導同學們平時注意多吃點大蒜,一來能夠殺菌預防感冒,二是可以當作就飯的菜。
楊老師在群眾中也享有非常高的威望。他見到村里的每個人,都是面帶微笑、熱情對待。他通過不定期的家訪,通報學生學習思想狀況,了解學生家境及在家里的表現(xiàn)。他設身處地地幫助群眾,比如誰家里蓋屋打墻時,他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帶領老師們?nèi)椭诘鼗⒋蚝坏龋淮汗?jié)前,他往往自帶工具,為烈軍屬、五保戶與本村的群眾理發(fā)、寫春聯(lián)等。
在我從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到碩士、博士的漫漫求學求知生涯中,楊老師——是我幸遇的第一位懂教育、會管理的專家。在70年代的母校,“楊老師”幾乎成了“教育”、“學習”的代名詞,成為學生奮斗進取的源泉與力量。
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晚年的楊老師,生活起居、飲食等非常有規(guī)律,平靜而快樂、心寧而富足,還常常以大愛之心從事義工、捐助等公益活動。他偶爾也出去會會老同事老朋友,自然更有眾多的弟子不斷地去探望他。
世界上幾乎沒有什么人可以為別人家的孩子傾情付出,除了教師!而報答老師,最直接、最現(xiàn)實、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傳承!作為高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我要以楊老師為榜樣,教書育人,薪火相傳,認真做好服務,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內(nèi)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