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市圖書館
2018-02-11 16:41:02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社會內涵。在各地區獨特的春節儀式中,傳統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現。
青島地區有很多歷史悠久、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年俗。今天,小編將帶著各位讀者一同去尋找那些已經快被我們遺忘了的,或者我們根本就不曾知道的那些“本土年俗”吧~
平度宗家莊木板年畫
宗家莊木版年畫是山東青島的漢族民俗工藝品,屬于中國繪畫藝術中的一個優秀畫種。它脫胎于山東濰坊的楊家埠年畫,其創始人是清朝道光年間平度西郊宗家莊村的宗有名,至清光緒初年逐漸成熟。宗家莊木版年畫在全國頗有名氣,2006年,宗家莊木版年畫被山東省政府收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膠州剪紙
膠州的剪紙起源于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1954年在膠縣艾山區山子村張家塋(明墓)出土了五幅剪紙原件說明在五百多年前,膠州剪紙藝術已從民間傳進官家的深閨,并博得了貴婦名媛的垂青,同時促進了其表現技巧的更高發展。
膠州剪紙在表現形式上大體分為單色剪紙、活動剪紙、彩色剪紙和貼彩剪紙四種,既融有纖巧工秀、裝飾濃郁、近于寫實的南國情韻,又保留著粗壯質樸、簡練明快、崇尚概括的北方基調等獨特表現方法,表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2010年,膠州獲得“中國剪紙之鄉”的殊榮。
泊里紅席
年節時候,在炕上鋪一張紅白相間的紅席,已經成為黃島區泊里鎮一帶村民自古以來的習俗,正所謂“炕上沒有席,臉上沒有皮”。
紅席的編織已有2000多年歷史,始于孫臏。泊里集是泊里紅席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又成為“紅席故鄉”。尤其是春節前的這一個月,是泊里紅席的銷售旺季。泊里紅席的制作工序有二十多道,因為耗時耗力,現在編席的大多是老藝人。
為了對泊里紅席進行保護和進一步傳承,2013年,“泊里紅席”商標被國家工商局注冊為國家地理商標。
沙子口廟會
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嶗山沙子口廟會起源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明崇禎7年(1634年),漁民們因為連年豐收,便在姜哥莊村東黍子岡蓋一座廟,起名"滄海關",內供奉龍王和天后。
每年正月十三,是沙子口廟會舉行的時間,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前來趕會的漁民以傳統的民俗形式舉行漁民祭海祈福活動。寓意吉祥的祭品,歡快的鑼鼓,熱鬧的秧歌,喜慶的鞭炮,表達了漁民共同祈福新的一年能夠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溝崖高蹺鬧元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