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24 09:44:02
一塊2.4米×3米的地毯,手工工具編織需要一個半月,電動工具編織需要半月,而用機器人編織則只需要1天。面對用工成本上升等困境,濱州的一家地毯企業通過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方式破解了企業發展難題,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瑞鑫研發的智能編織地毯機器人。
機器人到廠干一天頂過去半月
原來的地毯生產方式則耗時耗力,如今變得輕松多了。
陽信瑞鑫集團一間廠房內,有公司的19臺“寶貝”,這就是他們投資2000多萬元和東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槍刺智能機器人,一塊2.4米*3米的地毯,一臺機器人一天就能完工,過去電動工具編織需要半月。
公司企管部經理劉學林介紹說,這19臺機器人有所不同,有的是初代型號,有的已經研發到了第六代,為了加快生產,他們準備再上100臺。“有些高檔地毯圖案很復雜,還需要手工編織”,但機器人工作誤差更小,效率非常高。
從手工制作到電動工具,地毯生產方式已歷經了數代的更迭。
壯觀的地毯展廳。
公司角落里有一臺織地毯的“木架子”,十分簡陋,配有一把“小斧頭”,用來砍斷毛線,這就是最原始的織地毯工具,同樣尺寸的地毯,用這個需要“砍半年”。第二代工具相對來說高級了點,是一個長約20厘米的手動鐵質“槍刺”,一手握住手柄,一手來回推拉,但經常斷線、卡線。第三代電動工具耗費力氣小了很多,效率也有了明顯提升,織一塊地毯的時間從一個半月縮短到了半個月。
近年來,面對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以及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對技術工人需求增加的困境,瑞鑫集團通過加大研發平臺建設、加快人才培養和加強高校合作等方式破解了企業發展難題。目前,企業擁有112人的研發團隊,獲得76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玉米纖維編織的地毯。
小企業轉型發展變身行業翹楚
瑞鑫集團的前身是陽信縣小桑福利地毯廠,1998年與美國最大的地毯銷售企業諾瑞公司合資,成立了陽信瑞鑫毛制品有限公司。“在1992年之前,我們還只是替別人生產半成品,賣給河北后人家經過加工再賣給客戶。”劉學林說,1992年之后,企業有了自主生產能力。
從30年前的一家鄉鎮地毯廠,一路發展成為行業內的翹楚,秘訣歸結于研發創新。
隨著研發資金的投入和平臺隊伍的建設,企業產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產業發展由低端逐步邁向高端,瑞鑫地毯不僅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還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成為人們喜歡的家居、會館用品。集團承接的國內工程有杭州G20峰會主會場;南京青奧會主席會議室;2012年產品還進入了美國白宮。
劉學林介紹,公司還和美國杜邦公司合作,將玉米和竹纖維用于編織地毯,“這種地毯的好處就是容易清洗,比如果醬等掉在地毯上,用水沖沖擦拭即可,羊毛地毯則需要專業清洗。”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張峰 通訊員 王洪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