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8-02-26 10:21:02
75歲的蔣學勝在黃河北國道104西側的蔣家村住了一輩子,一條黃河把村里與濟南城區隔開了。如今在黃河南,濟南城里已經高樓林立;在黃河北,他和老伴兒還住在帶院子的平房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范圍內黃河北有730多平方公里。今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將啟動,他和老伴兒對村里的發展有了更多期待。
文/本報記者王皇王杰片/本報記者藍峰
土地流轉了出去在村里住和城里差不多
臘月廿五下午2時,國道104西側天橋區大橋街道蔣家村幸福院北邊,一處農家院落掃得一塵不染。70歲的張育文蒸的大包子剛出鍋,老伴兒蔣學勝則到附近的荊莊村買韭菜去了。兩人都為今年一家團圓的年夜飯準備著。“花了2000多元安了暖氣片,東邊隔了個小間用作廚房,西邊用作臥室。”
去年,張育文和老伴兒種的三畝三分地按照每畝1100元的價錢進行了土地流轉,老兩口不再需要下地干活兒了。閑不下來的張育文主動申請去幸福院當保潔員。“老伴兒已經75歲了,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能在幸福院吃頓午飯,1元一頓飯,還能在那兒下棋聊天。”張育文每天一早起床就去幸福院打掃衛生,一天能有10元工錢。“看中的也不是工錢,在那里能看報看書,一群村里的老人能在一塊兒玩。”村里的幸福院和市區的日間照料中心類似,村里有不少老人的孩子在濟南市區上班、居住,周末才回到村里。三年前村里建成了幸福院,解決了村里老人們的日間照料問題。老人們白天到幸福院里玩,夜里回家里住。
張育文在村里已經住習慣了,雖然大兒子已經在濟南市區安了家,但她和老伴兒還是更愿意在村里住。“村里這三年路面都硬化了,幸福院前面還建了個小廣場,有一個荷花池,夏天傍晚有人跳廣場舞,我也會圍著小廣場散 散步,和住在城里的生活也差不多。”
穿黃隧道即將開工將來生活會更方便
半個多小時后,老伴兒蔣學勝騎著三輪車回來了,拎回來一大袋肉餡和韭菜。“黃河北種菜的多,買菜就到附近的集貿市場去,城里韭菜要4元一斤,這里才2元一斤。”蔣學勝對濟南市區的生活并不陌生,大兒子在城里住,只要他和老伴兒想到城里玩,孩子就能開車來接,從村里出發半小時左右就能到大明湖。
雖然距離并不遠,但隔著黃河,還是有差別。“很早之前濟南就提過北跨,穿黃隧道也提了十多年,本來已經不太抱什么希望了,去年底還真開建了。北跨首先就要交通跨過來,這是真要跨過來了。”蔣學勝在村里住了一輩子,見證著北跨從發展規劃到工程建設的過程。“更有信心了,以前提了這么多年,這次就要開工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今年的大年夜,大兒子一家和小兒子一家都回到了村里和老兩口一起過年,每年大年夜一大家人都會回到村里團聚。“水餃、炸的菜、蒸的肉都有,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好。”張育文說,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家更關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都希望黃河北能建設得更加宜居、生活能更方便。“希望能有配套的學校、幼兒園、菜市場。”
希望村里有好項目給婦女老人找點活干
濟南跨過黃河要怎么發展?兩位老人也已經熟知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這個詞。“小散亂污企業是不能建了。”張育文理解的新舊動能轉換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村里不少村民加工餐桌餐椅,以前每天需要噴漆,到了冬天燃煤供暖,走在村里能聞到刺鼻的味道。“以前孩子要戴口罩才能出門,現在不需要了。”張育文說,去年國家環保督查組到濟南時,村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家具加工點都關停了,空氣好多了。
“有污染的關停了,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村里能找一些好的項目,給村里的婦女和想干活的老人找點兒事兒做,在村里就能做事。”張育文說,去年濟南創建文明城時,她帶著村里的婦女們一起打掃村里的衛生,大家干得很帶勁兒。“平常閑著,就是想找些事兒做。”相比住得更好,她希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發展能帶動村里走上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張育文說,春節村民們聚在一起聊天也都有這樣的期望。
做生態觀光農業條件更成熟了
張育文一家的土地流轉給了村里的濟南市天橋區泉泰花卉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42歲的王士泉是合作社理事,正月初七,他就去了諸城學習農業種植經驗。“想法要超前”是他聊天時常說起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和江浙一帶的農村村民相比,黃河北的村民想法更保守,很少到外面去找發展的門路。不少村民出門就是到黃河南的勞務市場打零工,更遠的地方很少有人會去。
2003年濟南提出“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戰略時,他還是27歲的小伙兒,那時候他做花卉苗木生意。“當時也想過在黃河北做生態觀光農業,從黃河南到黃河北并不遠,但是黃河大橋收費,限制了市區人到黃河北游玩。”從青年到中年,王士泉也一直盼著濟南北跨。
2013年合作社成立,目前已流轉了310畝土地,不僅進行花卉苗木種植,更多還是種植農作物。“現在城里人對健康更重視,吃得放不放心就取決于種植養殖環節。”王士泉與濟南市區和省內外的一些企業合作,引進企業租地種植,合作社雇村民來進行種植環節的維護。不少企業不要求產量,更追求農作物的食品安全,所以種植環節的維護也更加輕松。“長期工人有十多位,忙的時候也會臨時雇一些。來這里做工的多是村里60歲以上的婦女。”
合作社里去年立起了一個六米多高的玻璃大棚,大棚里地面正在平整,將能實現自動灌溉和溫度控制,人待在大棚里也將更加舒適。
黃河北還有不少土地可以進行農業種植。王士泉也注意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一二三產業都將有發展。“更多的人會到黃河北來,農業種植也會發展得更好。”他說,村口的104國道去年進行了拓寬,不再堵車。這樣一來,發展觀光農業的條件更成熟了。“濟南的市場足夠大,做好濟南的市場就已經很不錯了。”王士泉希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能有更多扶持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的政策,畢竟這個行業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