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8-03-08 15:17:03
大眾網威海3月8日訊(見習記者 程永生 攝影 劉彬)“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病人的健康由醫護人員來守護,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對她們的工作又知之甚少。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走近威海市立醫院不同崗位的醫護人員,她們當中有“女俠”,有“女神”,脫下白大褂的時候,她們是愛美麗、懂生活的小女人,可無一例外,穿上白大褂,他們都成了嚴謹認真、任勞任怨的“女漢子”。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讓我們向廣大的女性醫務工作者致敬。
微笑女神:提供“一條龍服務”
導醫臺護士戚琰璐90后工作7年
導醫臺護士戚琰璐幫孕婦量血壓
初見90后的戚琰璐護士,還沒說話她就露出靦腆的微笑,記者說清來意,她有點緊張,連連表示自己沒有做出啥動人事跡,不知道如何接受采訪。這時,有患者咨詢就醫診室位置,戚護士馬上起身,耐心的給患者說清了路線。反應迅速、對答如流,全然不是一開始靦腆的小姑娘形象了。
后來記者得知,戚護士已經有7年的工作經驗,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作為導醫,她們至少要站五六個小時。市立醫院的門診量每天有三四千,而每位導醫,要面對幾百甚至上千患者的咨詢需求,一個人問五六句話,一天下來,口干舌燥、疲憊不堪成了護士們的“標配”。就診量多的時候,她們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
90后的戚琰璐護士是位小美女
除了耐心解答疑問、指引病人去就診區、幫助老弱病殘掛號就診外。導醫還負責把年老、病重或行動不便的患者,送到電梯。一次有位腎結石患者疼痛難忍,戚護士和同事不光給患者掛了號,還幫著把患者送到了診室。對此她們戲稱提供了“一條龍”服務,而這樣的“小事”每天都在導醫臺發生,或者是一次攙扶、或者是一杯熱水、又或者是病人低血糖時悄悄遞上的一塊糖,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偉大事跡,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光榮人物,有的只是那默默的站立、耐心的傾聽、溫柔的回復……
監控室女神:我們破案率”最高”
監控室于紅葉工作4年
監控室于紅葉在跟巡查保安對話
安保工作在記者的印象中,應該是四五十歲的大叔“坐鎮指揮”,可沒想到,走進市立醫院監控室的時候,記者看到的全是年輕面孔。29歲的于紅葉就是其中之一,別看年紀不大,她可是監控室里工作了4年的“老員工”。不光如此,她還是2歲孩子的媽媽。安保工作沒有正常的假期,對兩歲的孩子來說,早已習慣了媽媽不在身邊。而即便是在家里,孩子也不會吵鬧著跟媽媽睡,于紅葉說到這,眼睛開始泛紅……
不穿保安服的時候也是美美噠
監控室作為安保工作的指揮樞紐,要24小時查看醫院各個角落里的765個攝像頭、579塊大小屏幕,還負責消防維護、110報警聯動,每天的工作量很大。監控室的屏幕有大有小,可無一例外,盯上五六個小時,每個人都會眼睛干澀,桌上的眼藥水便不可或缺。
除此之外,監控室還負責“破案”,有人看病時丟失了錢包,需要調取監控查找線索;車輛在醫院發生了刮蹭,“監控”給雙方化解矛盾。而像小孩在醫院走丟、患者找不到診室或病房,需要查看監控求助的“小事”更是數不勝數。有時,于紅葉和同事還能根據電梯里的異常情況,給安保下達指令,第一時間把電梯里出現異常的患者送到了診室,為搶救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
雖然不是在一線直接面對患者,可監控安保工作卻也時刻保衛著病人的安全和健康。當患者重獲健康和新生的時候,一定別忘了,還有那些在大小屏幕后時時刻刻關注你們的人……
實驗室女神:“顯微鏡是我們的‘武器’”
中心實驗室曲業敏工作8年
中心實驗室曲業敏大夫在分析檢測數據
中心實驗室位于市立醫院2號樓3樓,與其他科室忙碌的景象相比,這里略顯冷清。然而,這個成立僅一年多的實驗室,已經為臨床提供了多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檢測項目,包括熒光定量PCR分析目的基因、PCR引物的設計、基因序列分析和比對、新發腫瘤標志物功能研究與應用等,曲業敏醫師就是這個團隊中的醫學檢驗人員之一。
跟拿聽診器、手握手術刀的大夫不同,工作已經8年的曲業敏,把顯微鏡戲稱為自己的“武器”。去年冬天流感患者增多,她和同事通過檢測甲流、乙流咽試紙,能及時判斷患者是否感染流感病毒,為臨床檢測提供了精準、快捷的服務。而這,需要曲大夫在顯微鏡下不斷的細致入微地觀測,有時,她要同時盯著4、5臺儀器,記錄不同的數據,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半天的時間她能走出一萬步,而為了走路方便,她們科室的女醫生都只穿運動鞋。
忙碌的曲大夫難得有出去旅游的機會
如今,中心實驗室已經開了80多項新項目,幾乎每個星期,曲大夫和實驗室的同事都會參加學習,有時,甚至還要去外地醫院進修。作為醫生,她的字典里沒有節假日;作為妻子,曲大夫說,她早已把老公培養成了“家庭婦男”,接送6歲兒子,甚至連家務都被老公承包了。
但是,和對家庭的虧欠相比,通過醫學檢測給患者帶來成功的希望、生還的希望,則成了曲大夫和實驗室同事最大的幸福。她還記得有一次,通過自身抗體熒光篩查,看到患者肝功能不正常,本著負責的態度,曲大夫聯系到了患者家屬,告知家屬臨床上尚未發現的蛛絲馬跡。患者病因找到了,她們也很有成就感。而今,隨著科研水平和科研項目的推進,中心實驗室將會在臨床服務和治療上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讓更多疑難雜病例能通過精準實驗數據找到治療的方法。
耐心女神:危急時刻抱起老大爺送急診
門診收費鄒楠90后工作10年
門診收費處的鄒楠耐心給患者掛號
掛號、收費,是每個患者去就醫的必經之路,掛號收費處是醫院科室中工作量最大的部門之一,而在鄒楠看來,用數據統計最直接,“每個患者我們至少要見三次面。”鄒楠說,從早上7點到崗,7點半坐下來,8個小時的時間,她最少要和200個人說話。
在沒有自助掛號機之前,鄒楠和同事從坐下來的8個小時,忙得時候連一口水也喝不上。掛號的地方要面對不同的患者,有的心急,排隊時間長了難免會抱怨、發火;有的患者沒聽清楚或產生了誤解,也會拍桌子,對此,鄒楠和同事們也只能耐心解釋。
為了讓患者第一時間找對科室、見到醫生,鄒楠要對門診科室的位置和不同級別專家的信息了如指掌。“填好就診卡可以節省您的就診時間。” 、“第一次檢查,建議您先掛普通號。”、“現在用微信也能掛號,您可以關注下市立醫院的微信號”、“如果有病歷本,建議您帶上,這樣就不用再買了。”回答的同時,鄒楠熟練的打印發票,收錢找零,將掛號單和零錢、發票遞給患者,前后加起來,不過30秒的時間。
樂于助人的鄒楠頗有“女俠”范兒
這樣細致周到的服務,讓鄒楠贏得了很多就診者的表揚。“有的病人看完病了,特意跑到掛號處來說聲謝謝,這個時候也很有幸福感。”說到這,這個愛笑的漂亮姑娘又開心起來。
不光在掛號處贏得了好評,鄒楠還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女俠”,兩年前的一個傍晚,下班的鄒楠走到到醫院門口,看到一位來就診的老大爺剛下出租車就摔倒在了路邊,她二話沒說,抱起老大爺送到了急診,等把老大爺安頓好,她才想起來,自己的包還扔在了路邊。看似文靜瘦弱的小姑娘,關鍵時刻“小宇宙”爆發,成了“女漢子”,而這,就是心中裝著患者的本能吧。
護航女神:無影燈下的“幕后英雄”
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潘紅霞工作25年
麻醉科潘紅霞副主任在手術中監測患者病情
說起麻醉醫生,不了解的人總會誤解他們的工作就是“打一針,睡一覺”。其實,在醫生看來,用一句簡短的話來就能概述麻醉醫生的重要性:手術醫生管病,麻醉醫生“管命”。麻醉醫生壓力大、風險大、責任大,是手術臺上的幕后英雄。
市立醫院從醫25年的潘虹霞副主任,已經習慣了這個被稱為“幕后英雄”的工作。麻醉科17個手術間,24位麻醉師,平均每月950臺手術,最長的手術需要8個小時,單看這些數字,就知道,他們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從手術前的評估、調整、制定麻醉計劃,到術中的施治再到術后的康復,在患者的整個圍手術期都少不了麻醉醫生的參與。手術過程中,麻醉師一刻也不能離開,甚至連廁所都不能去。每個麻醉醫生一天負責好幾臺手術是常態,遇上大手術,在手術室經常從早待到晚。潘紅霞1993年畢業后,就進入了市立醫院麻醉科。這身綠色的手術衣,一穿就是二十多年。麻醉科沒有窗戶,也看不到陽光,長時間待在無影燈下,最多一天負責8臺手術的潘紅霞,早習以為常。
“麻醉師跟醫院各個科室都要打交道。”潘紅霞說,麻醉醫師都是全科醫生。不僅如此,為了減輕患者疼痛,麻醉科積極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舒適化的醫療,這也需要麻醉師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潘紅霞去年3月份在被稱為魔鬼訓練營的四川華西醫院學習了三個月,當時她的腿被燙傷,忍者劇痛加班學習,最晚的一次半夜三點才回到家,然而她一直堅持了下來。
不穿綠色手術衣的潘大夫一樣和藹可親
付出就會有回報,潘紅霞還記得,一次為一位患者做無痛人流手術,患者曾做過多次人流,當這一次從手術室醒來后,患者當場給醫生跪下了,激動地感激麻醉師讓自己不再忍受那種巨大的痛苦。如今,市立醫院推行的舒適化治療,包括無痛胃腸鏡麻醉、無痛人流、分娩鎮痛等技術,為數萬例病人解除了痛苦,在潘紅霞看來,這是做麻醉師最自豪的事。
完成一臺手術,不僅需要有技藝高超的主刀大夫,精密先進的醫療設備,還需要麻醉醫師的保駕護航。他們堅守在“幕后”,卻一樣在病人康復之時發自肺腑地為他們高興;他們工作在無影燈下,但卻是給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的守護神。希望我們在收獲健康的同時,不要忘記麻醉醫生——請給他們多一些掌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