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3-13 15:29:03
義安成烹飪技藝傳承人高文平帶領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餐旅系烹飪專業學生實踐。
原標題:編教材、傳承人授課,聊城非遺傳承進校園
編寫非遺教材、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授課……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聊城市非遺進校園,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傳承教育與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聊城市非遺進校園”活動入選山東省非遺工作十大亮點。
非遺文化編進校園教材
近期,聊城市文廣新局和教育局聯合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指導校本教材編制,激發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潮。對地方非遺文化,如聊城木版年畫、葫蘆、雜技、武術、剪紙、阿膠、京劇等地方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整理,編制校本教材發給學生。
課堂教學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聊城市教育局,要求學校各科教師注意開發和拓展本課程地方的傳統文化和非遺內容,特別是語文、歷史、政治、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加強學科滲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將地方傳統文化、文物遺跡、民間藝術、文體藝術等資源有效整合,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體系。
非遺教學引發學習熱潮
在聊城中小學,除了學習書本文化知識以外,最讓孩子們期待的,是每周三下午利用活動課時間,可以自主選擇“非遺”項目學習傳統文化,引發學生們高漲的學習興趣,引得孩子們積極參與。在活動課上,一件件外形精美、栩栩如生的“非遺”工藝品勾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大家蜂擁而至并輾轉于各個“非遺”課堂。
據了解,僅聊城水城小學已有10余名非遺傳承人對全校師生授課,培訓教師和學生萬余人次,學生親手制作的東昌橙泥“小樹葉”、“京劇臉譜”等非遺作品多次參加山東工藝美院文創藝術節、山東省文博會、全國非遺博覽會等活動。聊城市東昌府區文廣新局、水城小學、澄漿玉泥文化傳承人籌劃還共同建立了聊城市首家東昌府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舍友非遺大講堂、非遺多媒體室、非遺數字保護傳習中心、東昌葫蘆、東昌木版年畫、東昌橙泥、東昌剪紙、東昌八角鼓傳習中心等10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代表性保護項目,成為目前全省面積最大、項目最多的非遺教育傳習基地。
非遺傳承進技術院校
聊城義安成高氏烹飪技藝,開辟了聊城飲食技藝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先河。該項目還成立了聊城首個非遺傳習所,高氏烹飪技藝的傳承人高文平不僅繼承了幾代人的烹飪技藝,把非遺帶到職業院校課堂。
在聊城餐飲界,高士玉的地位舉足輕重。上世紀50年代,他得到多位名師傳授,全面繼承了聊城傳統的烹飪技藝,烹制的“空心琉璃丸子”“汆扒海參”“東昌蒸丸”等菜品獨具特色。他編寫過《聊城菜譜》和《烹飪講義》,先后擔任過聊城縣商業局、供銷社、聊城地區飲食服務業的廚師培訓主講教師。
高士玉先生對地方傳統風味總結歸納,并形成理論,學生遍及魯西。高士玉的三子高文平繼承了父親鉆研技術的精神,將繼承發展,他創制的“浮油魚片”“油炮腰花”“桃花海參”“冬瓜魚餛飩”等菜品,口感更為細膩,造型更為精致,連續在國際、國家烹飪大賽中摘金奪銀。先后獲得全國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中國魯菜特級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大師、高級烹調技師等稱號,曾擔任第六屆、第七屆全國烹飪大賽評委。除了傳習所教授學生,高文平現在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給廚師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培訓,手把手將非遺技藝帶進高等院校,把傳習所工作室建到學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非遺進校園”,通過傳習所這個平臺,定期組織烹飪技能展演,與學校等單位結合,加強交流和研討,將老手藝和老味道留下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凌文秀 通訊員 韓銀亮 徐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