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05-15 09:31:05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方式有多少種?
去年底癌癥病情惡化后,劉嘉友提出了捐獻遺體的想法,他的妻子楊翼作出了“陪伴的決定”——最終,夫妻二人一起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
一個決定 夫妻相陪,共簽遺體捐獻協議
14日下午,市中區七里山南村一處居民樓里,57歲的楊翼看著臥室柜子上放著的全家福,眼眶漸漸泛紅,照片里丈夫劉嘉友掛著笑臉,可現實生活中他再也不會這樣笑了。
今年1月,被病痛折磨多年的劉嘉友永遠閉上了眼睛,臨走前,他和妻子楊翼商量后,作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決定:兩人一起簽署遺體捐獻協議。
“其實真正去做了,就覺得也不過是件小事。”楊翼說,協議簽署后的日子,丈夫變得更加樂觀,之前面對死亡的些許恐懼也消失了,因為他相信“直到最后一刻,自己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會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下去”。一次嘗試 成為志愿者,宣傳遺體捐獻意義
協議簽署1個月后,病魔還是帶走了劉嘉友。按照丈夫生前遺愿,楊翼撥通了醫院電話。
“其實那幾天是很傷心的,想起他在家時候的樣子,就會忍不住哭起來。”只是悲傷背后,楊翼心里也有一絲安慰,她知道,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一定有那么幾個人,因為她的丈夫重新找回了健康,她的丈夫并沒有真正離開,依然“活著”。
“簽協議之前,我們倆了解過有關遺體捐獻的事。”楊翼說,那時她才知道,原來捐獻者的一對眼角膜最多能同時讓三四個人重見光明,只是現在愿意捐獻遺體的人太少了,“咱們傳統思想講究‘入土為安’,特別是對很多老人來說,想轉變挺難的”。
所以,在丈夫去世后,閑下來的楊翼選擇加入紅十字會成為一名志愿者,她想向更多人宣傳遺體捐獻的意義,讓更多人獲得生的機會。
“我們會在廣場上宣講,也會去敬老院跟老人們科普。”楊翼說,身邊的親友知道她和丈夫要捐獻遺體的事后,不少人打電話夸他們做了件有意義的事,還有人表示也要去簽捐獻協議,“我丈夫以前的同事,還有樓上的兩個鄰居,都已經準備去簽了”。一份深情 或許有天,用這種新的方式重逢
如今,距離劉嘉友離世已4個多月,楊翼的生活不再“消沉”。她會跟老姊妹一起旅游踏青,還報名學習了瑜伽,即使獨居在家也要把屋子收拾得干凈利索,茶幾、柜子上還擺了兩瓶鮮花。“家里少了人肯定是難受的,可他以前最是個會享受生活的人,他也希望我能這樣。”楊翼說。
年輕時,楊翼和劉嘉友是工廠的同事,緣分讓他倆成了一家人。結婚后,個性體貼的楊翼把丈夫照顧得很好,按她的話說就是“吃飯時連魚蝦都會給他剝好”。同樣,劉嘉友也從不讓楊翼吃委屈,給她買這買那,告訴妻子“別擔心不夠花,還有自己呢”。
劉嘉友生病后,對他的照顧楊翼一直未假手他人。病重之際,劉嘉友告訴楊翼,要是有下輩子,還要找她做媳婦。“我逗他,說要真有下輩子,才不嫁給他。”楊翼說,丈夫聽了之后哈哈大笑,因為兩人都知道,不管到啥時候,他們誰都離不開誰。就像選擇簽署捐獻協議,除了能幫助他人外,夫妻倆也有一點“私心”,“等我也走了,說不定哪一天,受到我們幫助的人會碰到,不就等于我們倆又遇見了。”楊翼說,或許不用等到下輩子,在今生延續的生命里,她和丈夫就會用一種新的方式重逢。
(濟南時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