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8-05-28 09:20:05
參加調研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部門代表、村民代表開展現場“商量”。(本報記者 趙曉明 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五個振興,分別是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并提出了打造齊魯樣板的要求。5月3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城市提升“十大行動”的部署,其中農業農村提升行動是一項重要內容。
鄉村振興是一份時代考卷,如何揮筆作答?這是全社會關心的話題。社會關心的話題,就是“商量”的主題。市政協第五專題“商量”把“鄉村振興——讓農村美起來”作為主題,日前,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市民代表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鄉村振興的三個方面——“生活美,環境美,鄉風美”,到章丘區展開一系列調研,并進行集中“商量”。大家就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產業先行、筑巢引鳳實現鄉村“生活美”
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只有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才能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真正讓農民生活“美起來”。
作為第五專題“商量”的調研地點,章丘區的施家崖村就是實現鄉村振興“生活美”的樣板,用一個詞形容這里的變化,那就是“蝶變”。
曾經的施家崖村是個有名的經濟“空殼村”,村民大多外出務工。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村發展。在一家草莓采摘園,當被問起為什么回來的時候,一位大姐脫口而出三個字“政策好”。
“有好政策才會有好日子”,讓農民富起來、讓村民的日子美起來,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的支農政策。在政策支持下,村民積極探索致富增收的路子,但同時也不免存在疑慮,“土地流轉到期了,荒山承包到期了,是不是繼續延續?還是有一定的補償?”“農業前期投資比較大,回籠資金比較慢,受自然災害和市場因素影響也比較大,下一步在政策方面、扶持方面,是不是應該加大力度?”面對“商量”過程中村民代表提出的顧慮,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金巖為大家拿出一顆“定心丸”。他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市里也在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使中央的強農惠農政策在濟南落地生根。
有了好政策,產業到底應該怎么做?多年從事三農節目采訪的山東廣播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邵公禮說出了自己的觀點:“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要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積極挖掘和培育優勢資源,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市委黨校教授吳學軍對于這次調研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氣”,他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要切實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優勢資源,培育特色產業。”
省農科院專家劉開昌認為,農業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起著支撐引領作用,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與龍頭企業結合,在產前、產中、產后打造完美的產業鏈條;與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實現產業、科研推廣的有機銜接,建立完善的技術鏈條。
作為村里的帶頭人,施家崖村黨支部書記張恒起對于特色農業發展最有發言權,“一個村想要生活美,必須得有自己的產業,但不能盲目投資,得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產品,才有自己的市場。”張恒起通過成立農村合作社等方式,在村里建起了藕池、果園、蔬菜基地和大棚,同時發展林下經濟,使以前的“撂荒地”真正變成了富民強村的“聚寶盆”。
“雁飛千里靠頭雁”,張恒起這樣的帶頭人是帶領鄉村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張恒起看來,最根本的是人才。“今年我的女兒考大學,我多次和她商量,建議她考農大,回來幫我一下,但女兒不愿意,一句話回復說不愿受累。”張恒起女兒的答復,反映了一個普遍問題,就是目前農村農業發展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隨著農村硬件條件不斷提升、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鄉村振興一定要破解人才瓶頸的制約。吳學軍認為,應當從觀念上改變認識,現在的農民已經不再是身份上的意義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中所需要的農民是有知識、有技能、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還要形成一種社會氛圍,要增強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創業的成就感,以及建設美麗鄉村的榮譽感。市政協委員邵潔還提出,人才引進還應該和招商引資共同去考慮。政府不僅要出臺大學生返鄉的優惠政策,還要進一步加大投資,筑巢引鳳,吸引優質企業。
深挖資源、提升品質打造鄉村“環境美”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章丘區垛莊鎮的五彩山村,正是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扶貧”的路子,真正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質內涵。現場調研中,委員們在五彩山村看到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家家戶戶門口擺放著統一配發的印有美麗鄉村字樣的花盆,各色鮮花裝點著庭院。分布在村中的民宿均由破舊的老宅改造而成,設施齊全,不亞于城市中的酒店。在這里,環境臟亂差的農村印象不復存在,五彩山村再一次體現出“蝶變”。
在田間地頭,委員們與地瓜種植大戶馬延鵬攀談起來,“現在村容村貌變化太大了,旅游搞起來了,我們借著節假日可以銷售農產品。去年紅葉節期間我們兩口子通過賣鮮地瓜、烤地瓜,一個月就創收5萬余元。”五彩山村靠著環境的提升,帶動了農民致富。
“五彩山村的變化是村民一步一步奮斗出來的,在濟南,像五彩山村這樣的村莊還比較多,我認為要在努力打造鄉村旅游方面逐步摸索出一條道路,拓寬村民增收的渠道,更好地發揮綠水青山的作用。”市政協委員李明對五彩山村的變化頗有感觸。“像五彩山村這樣發揮自身自然資源優勢、靠山吃山的辦法非常好。通過策劃紅葉節吸引大量游客,通過展銷農副產品提升農民收入,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可以作為一個樣板。下一步如果結合品牌宣傳,效果應該會更好。”市政協委員邵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位于大山深處的五彩山村,通過發掘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用優美的自然環境打出了名堂。全國綠化獎章的獲得者王安,花了20年的時間,把上萬畝的荒山治理成了花果山。談起初心,他說:“我是一個大山里的孩子,從小對山有著深厚的感情。20年前,垛莊還有很多荒山,別說是旅游了,就連垛莊人也不想上山。當時的靠山吃山就是開山炸石,嚴重污染了環境,老百姓很反對。現在的垛莊是綠水青山、紅葉一片,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老百姓也真正得到了實惠。”
在邵公禮看來,王安是眾多為五彩山村的蝶變作出貢獻的村民之一。五彩山村的變化,體現了村民發展理念的變化,好的生態環境的確是農村發展的巨大優勢,這一點成為越來越多村民的共識。
除了自然環境之美,生活環境之美也是參與“商量”的委員、市民代表們熱議的焦點。
“道路好不好走、晚上路燈亮不亮、垃圾怎么分類、污水怎么處理等,這些環境問題看似是小事,卻關系到老百姓每天的生活。”“生態修復再好也只是一方面,如果村里垃圾遍地、柴草成垛,自然環境再好,農村變化也不大。”“商量”現場的村民代表提出了相同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金巖同樣用一組數據說明了近幾年我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近年來,我市對農村貧困戶的農房改造完成了1.3萬余戶;對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在全市涉農的91個鄉鎮街道、4321個村莊,基本達到全覆蓋的標準要求。
在“商量”過程中,除了如何實現“環境美”,委員們關注探討的另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對“環境美”進行提升。市政協委員李明提出,從五彩山村可以看出,濟南的鄉村振興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但是還存在不足,比如規劃比較粗、細節方面做得不夠、民宿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等。邵公禮認為,鄉村振興就是要規劃先行,目前五彩山村的基礎設施應該繼續完善,國內不少城市的鄉村旅游在規劃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借鑒。
針對委員群眾反映的農村規劃缺失和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市委農辦副主任黃延仁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切入點:一是深入推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加強村莊規劃,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二是推動農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提量升級,提高標準,增強通行能力;三是大力支持工商資本下鄉,發展鄉村旅游項目,改善農村鄉村旅游設施建設;四是采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措施,調動廣大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依靠自己的雙手來建設美麗家園。
繼承傳統、弘揚新風構建鄉村“鄉風美”
鄉村振興既要不斷提升鄉村的顏值,還要有更加文明的鄉風底蘊。章丘區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作為歷史文化名村,成為本專題“商量”中“鄉風美”話題的調研地點。
走進三德范村,感受到的是古樸而有韻味。十條古巷道,巷口巷尾的石砌門上,中國人傳統價值追求鐫刻其上,明清時代的儒釋道文化遺跡均有保存,百年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村里建成了石刻博物館,建立起村史檔案館,將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存很好地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成為厚德育人的教材。
深入村落,“禮運大同”的儒學歌聲回蕩在耳邊,這里便是村中設立的“儒學講堂”。山東大學教授顏炳罡用生動的故事、村民聽得懂的語言,傳授著傳統文化的精髓,讓知榮辱、明是非的道德風尚在村中弘揚傳播。
調研當天,恰逢九旬老人張萬花的生日,村干部拎著蛋糕親自上門向老人表示祝賀。老人家中,親人鄰里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在這個擁有60多口人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中,敬老孝老的家風滲透到每個家庭成員的心中。
在三德范村,委員們真切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在鄉風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大學教授開設的儒學講堂,能吸引不同年齡段的村民,在李明看來這是文明鄉風代代傳承的結果。
“對于培育文明鄉風,我的理解就是應當潤物細無聲,用良好的家風來涵養文明的鄉風。”邵公禮說,“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所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純樸民風。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鄉風建設促成了文明鄉風,這是水到渠成的一個過程。”
對于如何繼續發揚鄉風文明,李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首先要堅持傳統,五千年的沃土所產生的美德要繼續弘揚,同時挖掘開發村里的歷史文化遺跡,發揮好它們的教育作用;其次要宣傳好典范,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最后要開發新的鄉賢文化,大力弘揚新時代的鄉風。”
黃延仁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我市相關部門將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文化場所的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開展文明村鎮的創建活動,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動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
集思廣益、真抓實干 共建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生活美是基礎,環境美是塑形,鄉風美是內涵。對于處理好三者的關系,吳學軍認為,要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做到以人為本,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邵公禮提出,實現鄉村振興不但要考慮到政策、資金、人才引進等外在的推力,更要激發內部的動力。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一定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作為政府部門代表,黃延仁表示,本專題“商量”過程中,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提出了很多好思路、好意見、好辦法、好建議,對推動全市的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濟南樣板,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下一步,相關部門將著力實施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振興行動、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行動、鄉村文明建設行動、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行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鄉村振興來日可期,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近年來,我市在促進村級經濟發展、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提升群眾文化內涵、培育鄉村文明新風等方面積極進取,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責任擔當,真抓實干,在全市形成強大的合力,形成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切實做好美的文章,不斷增強新時代農民的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有關媒體對全程錄制的現場“商量”和集中“商量”素材進行編輯制作,已于5月26日在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舜網等媒體播出)。
原標題:共建美麗鄉村 作答時代考卷 市政協第五專題“商量”聚焦鄉村振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