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8-06-04 10:50:06
原標題:【“第一書記”在咱村③】“廢葫蘆”變形記
“鄉村發展必須要有品牌意識,雁埠村的村民大多心靈手巧,把這些村民們組織起來,利用村里種植葫蘆的優勢,把‘雁埠葫蘆’品牌創好,將會是村里發展的最大優勢。”談到村里下一步發展計劃,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派駐艾山街道雁埠村的“第一書記”劉震這樣告訴記者。
幫村民銷售小米
進村之初,劉震帶領駐村工作組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村里滯銷的2萬斤小米銷售一空,這給劉震的駐村工作來了個漂亮的開門紅。打那之后,村里無人不夸劉書記,人心齊了,聚力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為“雁埠小米”設計包裝
抓黨建、修公路、建光伏電站、裝路燈......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可劉震心里還有個疙瘩——村里除了“雁埠小米”再也沒有其它可以給村民帶來收益的經濟作物了。
一次走訪村民的時候劉震發現,很多村民的家里都種著葫蘆,但結出來的葫蘆卻都堆在角落里。
跟村民了解之后才知道,原來種葫蘆是政府為幫助貧困戶脫貧專門設立的扶貧項目,葫蘆苗免費提供給貧困戶,種出來的葫蘆有人回收。當時村里的貧困戶都很積極地報名,全村共爭取到了200多棵葫蘆苗。可當葫蘆長成要回收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于缺乏種植經驗,結出來的葫蘆大小不一,幾乎都不達不到回收標準,村民辛苦種植的葫蘆就都被打入了“冷宮”。
弄清了情況,劉震琢磨,怎么也不能叫好好的一件民生項目就這樣爛了尾。于是他跟村兩委商量,要把葫蘆的深加工做為村里的重點工作。
說來也巧,2018年初,劉震回學校匯報駐村工作情況,恰巧碰上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當時看到學生們都去上非遺文化課,他被好奇心驅使著一起去了。一上教學樓,第一間教室里上的就是葫蘆烙畫項目傳承人劉彬的課。看到葫蘆還能烙畫,劉震馬上想到雁埠村扶貧葫蘆的事,他馬上跟分管領導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學校和各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很快,雁埠村的村民們就來到學校學起了葫蘆烙畫手藝。
村民在學習葫蘆烙畫
對于這次學習機會,村民們都很珍惜。村里先后組織了4批村民到校學習,由于雁埠村離學校太遠,劉震就跟村兩委商量把劉彬老師請到村里來上課。村里還專門成立了“雁埠葫蘆”加工室,把葫蘆烙畫需要的工具都給村民準備齊全。通過溝通,劉彬老師也認為葫蘆烙畫跟扶貧結合很有意義,他欣然答應。就這樣,幾乎每周,雁埠村里都能看到這樣一個情形:一位老師在臺上邊講邊演示葫蘆作畫,一群村民全神貫注地盯著老師,眼睛都不眨。
烙畫制作完成的葫蘆
隨著村民烙畫技藝的逐步掌握,劉震又再考慮如何把村里的葫蘆打造成一個品牌。經過反復研究,他決定給葫蘆烙畫設計不同的產品系列,進行包裝,借助劉老師的影響力將“雁埠葫蘆”帶出村子。近期,劉震還打算到全國最大的葫蘆集散地聊城東昌湖區和河北大成縣了解一下葫蘆的銷售情況。
葫蘆加工成酒壺
談到葫蘆的銷售,劉震已經有了計劃,他想先在淘寶或微信上進行線上銷售,同時聯系一些景區,將景點的風景畫到葫蘆上,制成景區紀念品。雖然葫蘆還沒有走上市場,但劉震和村兩委都對“雁埠葫蘆”充滿了期待。在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動下,雁埠葫蘆已經小有名氣,山東財經大學的學生還主動找到村里,要幫村民在網上銷售葫蘆。
聽說,下一步,雁埠村準備建造一個葫蘆產業園,專門劃出一片土地來種植葫蘆。產業園建好后,還要申報“導學游”項目,讓各地的中小學生到村里參觀,學習葫蘆烙畫技藝,發展旅游產業,帶動村里農產品銷售,讓村民真正脫貧致富。
看著如今雁埠村民臉上的笑容,誰也不曾想到,一個個曾經被當做垃圾丟棄的“廢葫蘆”如今成了發家致富的“寶葫蘆”,而這,全與這位滿腦子都是富民好點子的“第一書記”劉震有關。
記者 李陽 攝像實習記者 張繼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