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6-14 07:17:06
臨沂市蘭陵縣代村,寬闊的馬路,繁華的商城,灰白相間的樓房在綠樹間掩映,儼然一座現代小城。從負債累累、臟亂窮差的落后村,發展成如今遠近聞名的模范村、富裕村,代村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帶頭人”——黨的十九大代表、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
王傳喜將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出了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治窮治亂
治好了“老大難”,贏得信任
1999年初,代村還是一個臟亂窮差的落后村。31歲的王傳喜憑著一股闖勁和韌勁,毅然接過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決心帶村民干出個樣子。
可沒想到,上任第三天,他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村里負債380萬元,這讓他傻了眼。“開弓沒有回頭箭,再難也不能退縮。”他回憶道。王傳喜不僅認下舊賬,還承諾凡是債務屬實的,能還的立即還。
王傳喜決心治窮、治亂。經過調研他發現,人地不均,是限制代村發展的根本問題。當時的代村,人均土地最多的2畝6分,少的只有3分地,相差近10倍。不僅如此,村民的土地等級也懸殊。反復思量后,王傳喜提出重新調整土地。話沒說完,村干部們當即炸了鍋,都說成不了,因為,動土地就是動農民的“命根子”。
2000年春節假期沒過完,王傳喜就和村“兩委”聚在辦公室開會,連續開了半個月,終于研究制定出了土地調整方案。王傳喜一邊依法走程序,一邊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抓鬮分地,王傳喜抓到了村西南角的一塊犄角旮旯,幾名村“兩委”成員也抓到了村里的“爛地”。村民一看,這事兒確實挺公平!這才紛紛松了口。
隨后幾年,代村不僅將全村2600畝土地進行了統一集中流轉,還流轉了周邊5個村的土地。目前,代村有1萬多畝土地的經營權。
看長遠算大賬
不賣一分地,實現共同富裕
6月5日,不到清晨6點,村“兩委”干部已陸續來到村委會辦公樓前集合,參加例行的晨會。這個“晨會”是代村堅持了多年的習慣。“夏秋季早6點,冬春季早6點半。”村支部委員劉建永說,晨會先總結工作,然后安排當天工作。在代村,每一個大項目都是在晨會的討論中誕生的。
2007年起,王傳喜的另一大手筆——舊村改造開始了。“拆遷安置,我們堅持先安置后拆遷。一部分中老年人面臨房子拆遷,人卻不想上樓;而一些年輕人,卻想提前上樓。”王傳喜說,代村獨創了“舊房流轉”模式。
王傳喜依然一碗水端平,用7年多時間,分8批次,全部村民上了樓。這次拆遷,不僅零占耕地、零投訴,而且節省出幾百畝建設用地,用于發展集體產業。如今,漫步在代村,65幢聯排別墅、170座小康樓,整齊劃一。
十幾年來,除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征用外,王傳喜從未賣過集體的一分土地。他的秘訣是:“看長遠、算大賬,堅持集體與個人同步增收,實現村民共同富裕。”
1999年,一家石油公司看中一塊閑置土地,有人建議賣掉償還村里債務。“再窮不能賣村民的地”,在王傳喜帶動下,村“兩委”以130萬元租金、租期10年租給了石油公司。合同期滿后,王傳喜引進社會資本和技術,修建了占地20畝的代村誠信醫院,既確保了土地保值增值,又使村民長期受益。
管商不經商
田園變公園,只是做好服務
徜徉在代村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高科技種植的特色蔬菜水果園、清香高雅的蘭花館、充滿異域風情的熱帶雨林王國、展現幾千年農耕文化的沂蒙山農耕博物館等,令人目不暇接。
近年來,王傳喜憑借敏銳的市場眼光,將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建設了占地2萬畝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這是我省目前唯一被命名為國家級的、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旅游莊園。2017年,公園游客達近百萬人次,光門票收入就達3000多萬元。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在王傳喜的帶領下,代村由當初的亂村、窮村、臟村,一躍成各業總產值20多億元,村集體收入1.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村集體資產增長到12億元的先進村。目前,代村的企業有全民所有制、集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但王傳喜有個管理理念:管商不經商。
“村‘兩委’只負責解放思想,當好業主,做好服務。”他說,“至于各個項目,則積極吸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來管理。”他認為,只有招賢納良、補足短板,才能真正促進集體經濟的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