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8-07-16 18:08:07
1978年11月,勝利油田我國第一艘坐底式鉆井船
藍鯨1號
膠東在線7月16日訊(記者 張倩)可在12級臺風中牢牢釘在作業海域進行鉆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能夠為游客提供海釣、吃海鮮大餐的海洋牧場平臺,將吃、住、行、游、購融為一體,讓人們可脫離陸地進行生活的智慧海上城市……這是位于煙臺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為智慧海洋建設繪制的產業藍圖。
從缺技術、缺人才、沒經驗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今天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中集來福士用40年時間生動演繹了大國重器“從0到1”的勵志之路。這家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歲的企業,也成為這個行業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10年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
不久前,來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視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來實現。我看你們有這個信心,希望你們迎難而上、再接再厲。”
的確,正是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研發和掌握了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才讓中集來福士不斷出現在世界舞臺,成為高端海工裝備領域的一顆閃亮明星。
煙臺中集來福士的前身是煙臺造船廠,建成于1977年。1994年,煙臺造船廠被新加坡企業看中購入,更名為“萊佛士”,2008年,中集集團進入海工裝備領域,收購當時由新加坡企業控股的煙臺萊佛士,開始涉足海洋鉆井平臺制造行業。
作為我國首批七家進入工信部海工裝備企業“白名單”之一,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近40座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主流客戶訂單;已交付9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占我國80%的市場份額。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這份成就的源頭,應該從2005年開始說起。”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說。
沒有技術就沒有發言權。在2005年之前,深水平臺設計建造都是被歐美和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壟斷的,我國在深水平臺設計建造上是一片空白。為了不受外國企業掣肘,中集來福士橫下一條心,堅定走技術轉化和自主創新之路,制定了兩條關鍵主線,即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通過建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與科研機構展開合作,收購國外優秀設計公司,公司成功從購買技術,跨越到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知識產權在一些關鍵核心產品,實現了從零到100%的突破。
2005年,憑借“上下船體平行建造、2萬噸門吊整體合攏”這一深水平臺建造模式革命性創新,中集來福士一口氣承接了6座深水和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建造合同,還有一批自升式平臺和海工特種船。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從國際主流市場批量承接海工平臺項目。
從2010年交付第一座鉆井平臺COSLPIONEER,歷經常人難以想象的千辛萬苦,花了50個月1100萬工時,到2014年交付的平臺只花了28個月640萬工時,中集來福士的設計和建造能力一步步實現質的飛躍。2017年,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全球作業深度最深,鉆探深度最深的“藍鯨1號”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成功參與完成了國家海域可燃冰試采的重任,并在連續產氣時間和采氣總量上突破世界紀錄,享譽全球。
如今,中集來福士建造的深水鉆井平臺已遍布墨西哥灣、巴西灣、北海等全球各大海域作業,連續多次獲評最佳。在工信部認定的首批七家“海工白名單”中,中集來福士排名第一。
海洋牧場
挖掘新動能,繪大海洋產業藍圖
7月5日,由中集來福士建造的東方海洋、煙臺東宇、乳山華信3座海洋牧場平臺在煙臺基地同時交付。截至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13座海洋牧場平臺,均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
在中集來福士CEO兼總裁王建中看來,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中集來福士不僅要保持在傳統海工領域的優勢,更要利用這些技術和經驗積累,向大海洋產業延展,創新設計并建造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和民之利器,實現有豐富產業內涵的智慧海洋。
深遠海漁業正是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張閃亮名片。眼下,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諸多海洋牧場平臺和深水網箱已經矗立在全省海岸,覆蓋并滿足黃海、渤海、黃河口等各類沿岸海域使用要求。這對現代漁業裝備轉型升級具有里程碑意義,引領了全國第六次海洋漁業浪潮。未來,中集來福士將聯合歐洲力量共同研發制造適合中國海域的深海平臺、智能大型網箱和養殖工作船等海洋漁業裝備,建設海上牧場示范區,并將其打造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項目。
創新無止境,海洋大有作為。2017年4月,中集來福士自主開發的浮式電站及浮式液化天然氣再氣化裝置(LNG-FSRU)通過了美國船級社(ABS)設計原則性認證(AIP),這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使得中國有望打破他國在該領域多年的壟斷地位,向這個多達千億美金的巨大市場吹起競爭號角。在中集來福士的版圖中,山東省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的1/6,未來可先在山東沿海建成區域性的“海上天然氣網”,再向全國乃至全球沿海地區輻射。
此外,中集來福士還積極探索“油轉民”,將觸角延伸向清潔能源市場,提出并開發海上風電、海上天然氣發電船、海上垃圾發電船等解決方案;打造創新海上旅游產品,開發豪華郵輪、客滾船、游艇、游船、海上娛樂綜合平臺、海上酒店;開發“浮式發電+海水淡化”方案,解決干旱問題,支持民生工程。
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李剛/攝)
堅持本土化人才培養,培育出千人工程師隊伍
企業能否創新,能否掌握核心技術,最終取決于人。如何能在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方面取得如此進步?除了抓核心設計能力外,這與中集來福士多年堅持本土化核心人才培養的經營戰略密切相關。
“作為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們不僅要帶領行業取得新的突破,還要不斷注入人才力量。”王建中說。
從2004年開始,中集來福士開始構建自己的研發團隊,消化國際設計、學習國外流程,同時從國內搞海洋工程、船舶設計的院校招聘了100多位本碩博專業人員,心無旁騖進行平臺研發。
從2007年開始,不到兩年時間,團隊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半潛式鉆井平臺的設計。盡管當時中國人設計的平臺很難推向國際,但在中集集團的支持下,這一平臺沒有變成“一張廢紙”,2009年底開工,3年后完成建造并交付給巴油集團。據對方反饋,平臺在全球同類產品中,航速最快,效率最高,在他們使用的同類平臺中排第一。
此外,中集來福士還收購了瑞典和挪威兩家知名海工設計公司(BT與BE),形成中歐互動研發格局,并搭建了研發技術平臺,實現了深水平臺自主設計突破;同時培育了我國第一代深水平臺工程師,一批實戰經驗豐富的項目管理團隊。目前,中集來福士擁有一支1000人的工程師隊伍,平均年齡34歲,是一支非常可貴的人才隊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