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方無隅
2018-07-17 19:52:07
騎行北京(夏)
文/大方無隅
夏天,有一個早晨可以在北京度過,我還是選擇了騎行。這次住在南新華街,東西琉璃廠交界的地方,所以我的騎行就可以從那些古老的小胡同開始。
清晨的胡同安安靜靜的,人并不多。這是我喜歡的北京,傳統的氣息就蟄伏在這些胡同里。
格調古老的店面也擺了不少時尚的小玩意兒,透露著這個城市的時代氣息。
胡同里的早點鋪子開張了,遠遠的便可以聞到早餐的味道。關于胡同這個詞的來歷有許多不同的解釋,都說是元大都時的音譯,有的說與蒙語的“水井”音近;有的說是“浩特”,指有人聚居的地方;還有“胡人大統”、“胡人通道”的說法。不管那一種,都沒離開人氣,人氣旺了,城市才有了生機。
很快我就騎到大柵欄了,那兒有許多老字號,以前喜歡去六必居買那里的醬菜,自己從小就愛吃的地環兒在京城是叫做甘露的,古老的城市中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歷史的氣息,自己的每一行輪跡都是探尋之旅。
前門的箭樓高高的聳立,它默默地注視著這座城市,從古至今。
中國鐵道博物館的正陽門館就在天安門廣場的東邊, 這里原本是京奉鐵路的正陽門車站,我想我是應該找時間進去看看的。
和前門城樓合個影也是多年沒有做過的事情了,這次我和一輛城市共享單車一起經過這里,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還是來赴一個從前的約定。與北京這樣古老又有故事的城市相遇,覺得每一次都是初識,而每一次卻又像是重逢。
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廣場的中央聳立,我無數次的經過這里,以前這里還可以走到近前觀看,我曾經認認真真地瞻仰過每一幅浮雕。今天我又停下來靜靜地凝望這莊嚴的紀念碑,想起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這座紀念碑所用的花崗巖來自青島的浮山)
毛主席紀念堂佇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央,那周圍生長茂密的雪松也是來自青島的。
“雄偉的天安門
雄偉的廣場
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我小時候就聽過李光曦唱的這首歌,騎行過廣場這卻是第一次,腦子里浮現出熟悉的旋律,還有喬羽寫的這些歌詞。
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天安門廣場。
燦爛的朝霞
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莊嚴的樂曲
報道著祖國的黎明
啊 北京啊北京
祖國的心臟
團結的象征
人民的驕傲
勝利的保證
各族人民把你贊頌
你是我們心中的一顆明亮的星
《北京頌歌》的旋律也從心中響起。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人民大會堂隔廣場相望。
瑯琊刻石即存于此。引用文字普及下:《瑯琊臺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群臣請立石刻銘,傳為李斯書。清光緒中葉尚存山東諸城海神祠中,后沒于海中,現僅存殘石一塊,藏北京歷史博物館。現所傳明拓本存篆書十三行,每行八字。字跡多剝蝕模糊,但仍可于此揣摩到秦篆的筆意。清楊守敬評其:“雖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瑯琊臺刻石字跡規正,但筆致婉轉玲瓏,不是一味地刻板齊整。臨寫時應注意筆調流動起伏,防止失于僵木呆板。----《古代碑帖鑒賞》 費聲騫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曾多次巡視全國,立石刻,歌頌秦德。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有《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玡臺刻石》、《芝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七種。這些立石有政治意義,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去世,二世元年,東行郡縣,李斯隨從,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從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復刻招書于其旁。至宋代蘇軾為高密太守時,始皇刻石已泯滅不存,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辭,世稱二世詔文,也就是現在保存下來的《瑯玡臺刻石》。屬于秦篆最精品。石刻原在山東諸城東南百六十里山下,東南西三面環海,據《山左金石志》載:“乾隆間泰州官懋讓知事見石裂,熔鐵束之,得以不頹。”清道光中,鐵束散,石碎。后毛澄知縣事,筑亭覆之。光緒廿六年四月前后一次大雷雨,此石毀失。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二年,王培裕前后兩次列瑯玡臺搜尋,將散碎石塊湊合,所幸傷損很少。后移置縣署,并題識得石始末,有孟昭鴻、柯昌泗等刻跋。解放后移置山東博物館。一九五九年移置中國歷史博物館。
騎過南池子
東長安街回望天安門
正義路上濃蔭蔽日,北京市政府就坐落在這條路上。
從我很小得時候就知道東交民巷是一條有名的街道,那里集聚了許多的外國使館。我這次專門騎車從這條街上走了一遭。
北京警察博物館也在這條街上。
再次經過正陽門,耳邊會響起的旋律是前門情思大碗茶。
一個有歷史的城市就會體現出不一樣的文化底蘊,即便是路過一家飯莊也有許多的故事可講。便宜坊就在路邊,先不說那揚名天下的名萊,就看看這門臉兒,也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中國的飲食之所以能夠稱之為文化,我想靠的不僅僅是那盤中的珍饈佳肴,更重要的是蘊含其中的文化氛圍。便宜坊的牌匾是明朝的楊繼盛題寫的,這位做過兵部員外郎的名臣遇害時寫了一首著名的就義詩,令人唏噓。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在鮮魚口街的南面有一條斜街通往珠市口東大街,這條斜街與前門大街和珠市口東大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扇形,這就是大江胡同。
再往前騎行就路過了北京的劉老根大舞臺,門口的彩陶獅子非常的形象,很像我在臺灣嘉義見過的那種交趾陶的風格。
從中國集郵總公司的門前走過,在那里等紅燈過馬路繼續前行。
騎行至天壇公園的墻外,看見工人正用三輪兒車運輸已經做好防腐的木質構件兒。這樣的大型木作只有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才能夠經常看得到吧,因為傳統的木結構在現實中已經用的很少了,鋼筋混凝土的出現取代了傳統的木作,很多地方就連斗拱都是鋼筋混凝土做的了。我快速的騎行超越到了他們的前方,然后停下我的單車,等他們越過的時候用手機取下了這樣的畫面。
從天壇的北門兒,我可以遙遙的看見祈年殿的圓頂。
天壇公園的南門兒還是厚重的大紅宮墻和三道拱門,一派皇家的風范。
騎行的路上我遙遙的望見了永定門,現在的二環路幾乎是拆了原來的城墻建的,所以有很多立交橋的名字都是以原來的城門命名的,想想多少有些令人惋惜。如果一座完整的北京城留到今天,會是怎樣的不同?
記得這間紅蓮烤鴨店也是十分有名的,北京的烤鴨現在最有名的是全聚德還有便宜坊,我想我作為一個山東人,我們最有名的一道主菜就應該算是這北京烤鴨了吧。
清晨的騎行只要有小巷的時候,我還是愿意在胡同里邊穿行。
水果攤兒、早餐店的生意不錯,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我才能夠聽到原汁原味兒的京味兒叫賣,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用傳統的油鍋炸的油條就擺在路邊的桌子上,我停下拍照的時候也忍不住的咽唾沫。
誰能夠想象得到,就是這些尋常的巷陌,或許當年曾經臥虎藏龍。
回轉到了琉璃廠,那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味兒彌漫在這條胡同的街頭巷尾。
櫥窗里端坐著兔爺
街道上行走著悠閑的人們
這里的每一個門頭,每一塊兒牌匾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驕傲。
中國書店就在住處不遠的地方,這是我十分喜歡的一間書店,里邊兒有特別特別多的老書。翻閱這些書的時候就仿佛在與歷史對話。其實我已經有許久沒有時間進去翻書了,但是我依然時常想起我花很長時間泡在里邊兒的那些日子。
書店的門口有一處小廣場,人們在這里歇腳、閑聊,城市的歷史就在這樣的市井中生生不息。
在吃早飯之前就可以完成騎行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好像什么也沒有發生,卻又經歷了這個城市當中的許多。
午飯就在南新華街上的小店兒吃,這間小店兒叫做餛飩侯。在里邊兒吃上一碗餛飩,要上兩個燒餅,頓時就有了北京人的感覺。
這里是北京,是中國的一處古都,也是我們的首都。我已經記不清我來過這座城市多少次了,但我每一次來都會有新的發現,我愛北京。
2017/07/29
(壹點號 大方無隅)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