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省政府網站
2018-09-20 07:42:09
9月19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濟南:打造 “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支撐,統籌縣域、區域聯動發展
根據《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濟南要構建京滬之間創新創業新高地、總部經濟新高地,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主動對標國內外一流城市,建成“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發展定位
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新舊動能轉換主攻方向,把握好將濟南市打造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的目標定位,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1.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實施北跨東延攜河發展,在黃河沿岸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著力在創新、智慧、綠色、改革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領先領跑,在全省乃至全國新舊動能轉換中打頭陣、搶先機、挑大梁。
2. 新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積極發展 “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模式,主動 “彎道超車、變道換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率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3. 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加強制度創新為主要抓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制度供給、釋放制度紅利、激發市場活力,構筑新舊動能轉換內生動力機制,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 “濟南經驗”。
4.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航區。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在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科技金融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大膽探索,創優人才引進、服務體系,加快形成以創新和人才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5、區域開放合作的新高地。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提高全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建設成為 “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打造國家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城市。
優化布局拓展轉換空間
堅持空間布局與功能定位相統一,結合城市中心、次中心、衛星城布局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明確重點區域功能定位,以各類產業功能、城市功能載體為依托,積極構建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相協調,與城市規模、產業發展、生態容量相適應的城市功能布局,著力打造 “一先三區兩高地”核心支撐,統籌縣域、區域聯動發展,加快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相互支撐的新舊動能轉換空間格局。
一先三區兩高地,一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三區: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及泉城優化升級區。兩高地:濟南中央商務區及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
(一)核心引領,先行示范。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集聚集約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高效新興產業,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綜合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現代綠色智慧新城,當好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體規劃——
規劃范圍: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駭河、東至章丘、西至齊河,總面積1030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齊河等周邊區域,形成攜黃河兩岸功能協同、區位互補、產業多元的發展新格局。先行區代管區450平方公里 (其中建設用地面積不超過100平方公里),含大橋、崔寨、孫耿、太平4個街道。
功能目標:城河共榮、綠色低碳的生態新區,動能轉換、產業創新的智慧新區,開放引領、協調共享的現代新區,傳承文脈、以人為本的宜居新區。
空間結構:按照城鄉統籌、均衡發展、既能 “透氣”又能 “透水”的原則,構建帶狀組團式的城鄉布局,形成 “一軸兩廊、一體兩翼”的城鄉空間格局。一軸:泉城特色風貌軸;兩廊:沿黃河北岸形成帶狀組團分布的黃河北岸科創走廊和特色小 (城)鎮走廊;一體:先行區主體,由大橋組團、桑梓店組團、崔寨組團、綠心內的特色小 (城)鎮構成;兩翼:濟陽和齊河城區,與先行區主體共同構建具有梯度的產業體系。
(二)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圍繞 “三區” “兩高地”,突出重點區域國際化、戰略性、創新性的功能布局,明確主攻方向,聚焦精準發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強大帶動力優勢產業集群,開創多點突破、亮點紛呈的發展格局。
1.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包括濟南高新區和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園區,打造創新創業引領區、高端產業示范區。
濟南高新區發展方向——
空間優化。堅持 “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依托中心區、高新北區 (臨空經濟區)、高新東區、創新谷、章錦片區等片區,加快構建臨空經濟區、智能裝備城、生命科學城、齊魯智慧谷、齊魯創新谷 “一區兩城兩谷”的總體空間布局。其中,齊魯智慧谷以山東省重點項目大數據產業基地和 “量子谷”建設為契機,通過騰退轉移改造以土地、資源等舊的生產要素為主的企業,換進培育以技術、人才、資金等新的生產要素為主的企業,推動高新區中心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完善,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典型范例,著力建設 “智·人、智·產、智·城”的濟南TBD (濟南科技商務特區)智慧立方。
構建“4+X”產業體系。以創新型、智能型、服務型經濟為導向,深入推進產業跨界融合創新,構建以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引領,以3D打印、量子通信、質子治療等若干新業態為新興培育的 “4+X”產業體系。以智能裝備城建設為核心,重點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帶動引領本地裝備制造業升級;依托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齊魯軟件園發展基礎,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創新中心,引領帶動山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強鏈接國內外生命健康產業高地,重點發展生命健康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生命科學城;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突破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等領域,培育基于 “互聯網+”的服務新業態,依托互聯網品牌大數據運營平臺和智能制造體系,打造濟南數字產業生態城,推動濟南打造中國互聯網品牌運營中心城市;發展新興業態,重點培育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量子通信、3D打印、車聯網、衛星導航及服務、個性化醫療、醫療機器人、質子治療、互聯網金融等十大新業態,鼓勵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將濟南高新區打造成為濟南市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2.省級開發區轉換提升區。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 (含大學科技園)、臨港經濟開發區、商河經濟開發區、平陰工業園等7個省級開發區,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省級開發區產業發展定位——
濟南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以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現代建筑、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軍民融合、醫療康養等相關產業。
臨港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智能機械裝備制造、高端物流、電子商務、生物醫藥 (醫療器械)等產業。
濟北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食品飲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
新材料產業園:重點推動先進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現代物流等產業發展。
槐蔭工業園:重點發展以智能小家電為代表的智能制造和先進材料產業,加快培育增材制造等產業。
平陰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機械裝備、健康食品、功能性新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等產業。
商河經濟開發區:重點推動節能環保材料與裝備、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汽車循環經濟、農業信息經濟等業態。
3.泉城優化升級區。包括老城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相關區域和東部老工業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打造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區。
4. 中央商務區。以 “山泉河湖城”五大超高層塔樓綜合體建設為帶動,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著力構建功能業態完備、資源要素富集、濟南特色突出、時代氣息濃郁的金融商務生態圈,以 “金融+”“新總部經濟”為核心,以 “創新創業創意”為動力芯,以 “現代商務服務業”為基礎輔助,構建 “兩核、芯、一輔”的產業布局,統籌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及長嶺山片區建設,堅持全球化視野、國際標準,依托長嶺山片區打造光電科技、研發設計等研發總部聚集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配套設施和社會服務,打造都市活力地標和金融商務高地。
5. 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秉承 “產城融合,以產為主”的開發理念,以 “國際智慧醫學城、綠色健康示范區”為發展愿景,立足本地優勢資源,以高端健康醫療服務為引領,促進產、學、研、臨床醫學協同創新,重點打造 “醫、教、研、產、養”五大產業集群共生共榮的健康產業生態圈,以及配套完善的城市服務支撐體系,通過建設醫教研用高地、創新創業平臺、智慧醫療硅谷、數據匯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專業互補、資源共享的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綜合健康醫療園區,打造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生態新城。
北跨東延,一體發展
落實國家批復的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及省委、省政府 “北跨東延”戰略支持濟南合理調整行政區劃的要求,推動實施北跨東延區劃調整,在更大范圍內統籌資源配置、優化要素組合,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強化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核心城市地位作用,盡快形成萬億級引擎,促進全省東西部協調發展,助推山東在全國東部地區競相發展格局中加速崛起。
1. 推動齊河與先行區一體發展。將齊河縣納入先行區建設總體布局,推動黃河北展區融為一體,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籌推進黃河沿岸生態保護與景觀塑造,打造黃河下游生態經濟發展高地。推動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與齊河經濟開發區、齊魯高新區融合對接,打造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和高新技術創新轉化高地。推動黃河沿岸旅游資源優化組合,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強物流資源整合,打造區域性物流發展基地。完善跨黃河設施及配套路網,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向齊河縣延伸,開通城市公交線路,實現交通無縫對接。
2. 推動萊蕪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發展。依托濟萊協作區建設基礎,支持萊蕪加快融入省會發展。推動交通對接,加快規劃建設濟萊高速鐵路等重大項目。推動鋼鐵產能調整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濟鋼技術、人才積淀優勢,打造國家級鋼鐵產業轉型示范城市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粉末冶金產業高地。推動山體生態修復,加快建設雪野旅游區養生休閑度假小鎮,打造名優特色農產品、生態旅游、醫養結合發展示范區。
3.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功能,加強與周邊城市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體系、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對接合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范圍發展。推進濟南市與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構建 “大濟南”都市圈,形成銜接京津冀和長三角、黃河中下游區域的中心城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青島:構建 “全域聯動、四區引領、多園突破、一帶提升”的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布局
據《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青島著力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努力當好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海洋名城,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構筑動能轉換發展新布局
全面融入省 “三核引領、多點突破、融合互動”的動能轉換總體格局,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各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空間布局與功能布局相統一、要素聚集和制度創新相協調,構建 “全域聯動、四區引領、多園突破、一帶提升”的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布局,推動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有序的開發格局。
(一)全域聯動。全域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推進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優勢產業統籌培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生態環境統籌治理,把 “雙百千”行動和 “一業一策”計劃落到區市,實現布局優化、錯位互補、全域擔當、競相發展。
1. 西海岸新區。發揮國家級新區優勢,圍繞現代海洋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等領域,做強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及相關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產業,培育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 (微電子)、儀器儀表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新材料制造、互聯網數據服務等新興未來產業,提升水上運輸、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會計審計稅務服務和法律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產業。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和國家影視文化貿易基地,經濟實力和創新水平保持國家級新區前列。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5200億元,年均增長10%,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百億元產業分別達到3個、27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9個,市場主體超過33萬戶。
2.市南區。引入時尚、文化、創意元素,聚焦現代金融、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現代旅游等領域,提升貨幣金融服務、保險、遠洋運輸及代理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現代旅游服務、現代醫療服務、會計審計稅務服務、法律服務等優勢產業,發展軟件開發、創意設計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產業,集聚發展總部經濟。推進老城區復興,建設10個大型智能化高端商務商業載體,打造歷史街區與現代產業和諧統一的國際化特色城區。2022年,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年均增長7%,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增加值占比分別超過70%、28%,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達到10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3個,市場主體超過13萬戶。
3.市北區。以老城有機更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圍繞商貿服務、現代旅游、文化創意等領域,改造提升零售、餐飲和住宿業,培育發展郵輪游艇旅游、工業設計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新興產業,規劃建設郵輪母港區,打造區塊鏈 “鏈灣”,發展 “谷”經濟。建設浪潮青島研發、地理信息、百洋醫藥等產業創新平臺和系列創新創業孵化基地。2022年,生產總值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7.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65%,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達到10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2個,市場主體超過17萬戶。
4.李滄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產業迭代升級,聚焦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領域,提升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培育工業設計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現代養老服務等新興產業。實施樓山后片區和李村商圈改造工程,建設國際院士港,搭建亞馬遜 AWS聯合創新中心、絲路協創中心、郵政跨境電商產業園、信聯天地等創新創業平臺。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年均增長9%以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
達到6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1個以上,市場主體超過17萬戶。
5. 嶗山區。發揮要素聚集和山海生態優勢,聚焦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現代旅游等領域,提升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創業投資、健康服務等產業,培育發展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 (微電子)、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新興產業。建設財富管理金融中心,推進株洲路片區轉型升級,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強嶗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開發管控,探索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共進模式,為形成綠色發展動能提供示范。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880億元,年均增長7.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75%左右,金融業增加值突破22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百億元產業分別達到1個、11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7家,市場主體超過9萬戶。
6.城陽區。推進國際創新生態城建設,圍繞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領域,壯大提升軌道交通、汽車制造、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通用設備制造產業,培育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高效節能、物聯網、體育服務等新興產業。依托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和龍頭企業,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制造、檢修、服務等全產業鏈,布局磁懸浮相關產業,打造世界 “動車小鎮”。高水平規劃建設流亭機場搬遷片區、嶗山西麓健康休閑片區。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14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百億元產業分別達到1個、8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3家,市場主體超過16.5萬戶。
7. 即墨區。傳承千年商都歷史文脈,面向現代海洋、高端裝備、健康養老、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紡織服裝等領域,培育發展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與設計、通用航空服務、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壯大提升汽車制造、紡織服裝服飾、批發、零售、健康服務、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等產業,促進海洋科研教育與成果轉化。加快青島藍谷建設,提升龍泉汽車產業功能區,建設青島國際陸港、即墨國際商貿城。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8%,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百億元產業分別達到2個、18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6家。
8. 膠州市。彰顯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空港優勢,面向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現代物流、食品飲料等領域,培育發展航空運輸、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裝卸搬運和倉儲、高效節能、高端電子裝備及儀器制造 (含物聯網)、融資租賃、健康服務等產業,改造提升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農副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傳統產業。提升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膠州灣國際物流園、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2022年,生產總值達到1700億元,年均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達到16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6個。
9.平度市。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聚焦智能家電、高端化工、食品飲料、現代農業等領域,做強家用電力器具制造、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農副產品加工業,培育通用航空、高效節能等新興產業,提升農業和畜牧業。建設南村電子家電產業功能區、新河生態化工產業功能區,加強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區管控和農產品主產區保護,提升青島北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2022年,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長8%,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達到13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達到2個。
10.萊西市。實施 “綠色崛起”戰略,聚焦汽車制造、新材料、食品飲料、現代旅游等領域,做大新能源汽車制造,改造提升紡織服裝服飾、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食品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石墨烯制造、健康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精準農業,建設姜山新能源汽車功能區,打造現代化區域次中心城市。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百億元產業分別達到1個、7個,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6個。
(二)四區引領。發揮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藍谷、青島高新區和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四大國家戰略承載區創新、改革、開放功能疊加優勢,推進科技創新、海洋發展、自由貿易、軍民融合等先行先試,當好新舊動能轉換的領頭雁。
1. 青島西海岸新區。突出海洋經濟發展主題,探索整合落實國家戰略新舉措和以全面開放促進新動能快速成長的動能轉換模式,推進陸海統籌、港城聯動、軍民融合發展,勇當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排頭兵。以大港口大口岸引領大開放,提升 “一帶一路”國際大通道功能,推進重點功能區轉型升級,建設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海事裝備展等重大平臺,基本建成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打造要素聚集的開放門戶、軍民融合的藍色港城、宜居幸福的人文新區。
青島西海岸新區重點功能區:
前灣保稅港區。復制拓展自貿試驗區政策,推行國際自由貿易通關便利化模式,開展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爭取建設自由貿易港區,打造東北亞特色鮮明的國際物流中心、離岸貿易中心、離岸金融中心。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探索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模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企業總部管理,建設國家智能化工業園區。
國際經濟合作區。提升中德生態園,加快建設中英產業園,啟動中俄創新產業園,形成對外開放高地。發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協同式集成電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聚隱形冠軍企業,建設多邊合作創新園和智慧城市示范園。
董家口經濟區。推進港產城聯動發展,建設國家大宗干散貨集散交易中心和能源儲運中心,發展現代物流、新材料制造、海水淡化處理等臨港產業,打造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和現代化新港城。
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搭建裝備技術保障、軍地人才培養、軍隊社會化服務和科技產業發展平臺,探索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機制,建設靠前綜合保障示范區和特色海軍城。
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建設國際化一站式拍攝基地、全球區域性影視后期總控中心和電影交易中心,發展互聯網數據服務,建設全球影視文化中心,打造 “東方影都”。
國際旅游度假區。集聚現代時尚休閑度假業態,打造黃金海岸和綜合性旅游度假勝地。
海洋高新區。依托省級經濟開發區,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搭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建設新區中央活力區。
交通商務區。依托青島西站,打造融綜合交通、商務商業、鐵路物流于一體的復合型城市門戶和商業中心。
2.青島藍谷。面向全球集聚一流的海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領軍人才,構建面向海洋尖端技術和實用技術研發、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多功能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培育發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創業投資、檢驗檢測服務、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等產業,提升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能力,建設世界級海洋創新中心。2022年各類海洋創新平臺突破100個,海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4.3萬人,集聚涉海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
3.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突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提升發展互聯網數據服務、軟件開發、工業機器人制造和特殊作業機器人制造、儀器儀表制造、醫藥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創業投資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石墨烯制造、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增材制造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興未來產業。加快教育、醫療、會展、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科技產業融合、科技金融協同、資本產業互動的科技產業化模式,探索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創建國際一流科技園區和科技生態人文智慧新城。2022年,生產總值突破140億元,年均增長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60%左右。青島高科技工業園,重點提升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醫藥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4. 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突出 “海陸空鐵”多式聯運模式創新,發展航空運輸、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臨空指向型高端產業。加快 “三橫一縱”道路、機場高速、地鐵8號線等交通設施和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建設航空物流與綜合保稅區、通航產業園、臨空高科技產業園、臨空商務區、空港國際購物街等特色產業板塊,實現新機場全面運營,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和一流的生態智慧空港城。到2022年,力爭落戶5家以上基地航空公司,聚集60家規模以上臨空產業企業。
(三)多園突破。依托即墨區和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等國家級、省級園區轉型升級,探索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并舉的動能轉換路徑,發展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建設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開展園區提升專項行動,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推進園區分類指導、因園施策,突出 “畝產效益”,做大總量、提高質量,形成千億級、百億級園區 “雁陣”發展格局,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新平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打造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 “三生三美”北方最強縣陣容。
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膠州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膠州灣國際物流園聯動區。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家電、現代物流、機械設備等產業,統籌建設商務、旅游、高教、科創、濕地等功能板塊,提升產城融合水平。有序推進開發區西擴,探索 “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申建B型保稅物流中心,構建國際綜合貿易通道。到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均超過500億元。
即墨經濟開發區及龍泉聯動區。統籌推進服裝工業園、環保產業園等建設,發展紡織服裝、高端裝備、新材料制造、機械設備、健康服務等產業;依托龍泉拓展區,全力打造以汽車產業為主導,集展覽銷售、研發培訓、綜合服務、生態休閑于一體的新興汽車產業基地和綜合配套服務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平度經濟開發區及南村聯動區。發展食品飲料、機械設備、新材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依托南村拓展區發展智能家電和臨空指向型產業,推進海信 (山東)家電產業園、華為科技物流小鎮、青島農業大學平度校區建設,建設 “家電城”。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萊西經濟開發區及姜山聯動區。發展機械設備和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中科院萊西產業園、中科鋼研創新產業園、萊西雙創中心等。依托姜山拓展區壯大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領域龍頭項目,打造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新河生態化工功能區。堅決守住安全環保紅線,完善區域配套工程,高水平啟動建設二期化工區,建設石墨烯復合材料產業園,發展高端石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新材料制造和現代物流產業,創建省級開發區,打造生態化工科技新城。
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及鰲山灣國際健康城。聚集健康科技創新、高端醫療、健康旅游資源,引進建設JCI認證國際綜合醫院、特色專科醫院,發展醫療旅游、特許醫療、健康管理、健康大數據、康復養生、醫學美容和抗衰老等幸福產業鏈,創建國家健康產業先行先試區。
(四)一帶提升。推進膠州灣老城有機更新示范帶建設,傳承青島百年歷史文脈和深厚產業底蘊,對標世界一流灣區提升品質,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產業迭代更新、城市功能提升,為環灣老城區注入新活力。環膠州灣實施市南西部老城區、市北老港區、老四方工業區、樓山后片區、金家嶺片區、沙子口片區、流亭機場片區、黃島石化片區等更新改造,催生新消費、新制造、新資源,發展都市產業和總部經濟,打造生態岸帶、活力灣區。
膠州灣老城有機更新片區:
市南西部老城區。挖掘時尚元素、注入時尚業態,完善公共設施,保護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城市風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城市功能整合,實現民生改善、文化回歸和經濟繁榮有機統一,重塑西部老城發展核心。
市北老港區。依托青島國際郵輪旅游港建設,以郵輪經濟為觸媒,以文化體驗為紐帶,發展郵輪游艇旅游、商貿服務等產業,建設國家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打造灣區商務創新服務中心和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
老四方工業區。整合國家大學科技園、橡膠谷、紡織谷、百洋健康科技園等優勢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等產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帶動老企業搬遷區 “騰籠換鳥”。
樓山后片區。圍繞功能轉換、產業升級、生態修復,統籌規劃低效工業用地,發展現代物流、現代旅游、文化創意等都市產業,轉型發展綠色制造,創建國家工業轉型示范區。
金家嶺片區。突出財富管理特色,集聚法人財富管理金融機構和要素交易平臺,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技術和金融融合發展,發展新興金融業態,培育發展財富產品專業市場,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初步建成面向國際、國內領先的財富金融聚集區。
沙子口片區。產業升級和村莊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快建設南姜高端商務中心、沙港灣等重大項目,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活力海岸和山海城相融的休閑旅游文化小鎮。
流亭機場片區。推進傳統工業園轉型和機場周邊社區改造,發展會議展覽及相關服務、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建設北岸城區服務中心,打造青島新地標。
黃島石化片區。承接東岸城區和保稅港區高端服務業溢出,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服務和企業總部管理。
煙臺:“一核引領、三帶協同、六點突破”
據《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煙臺奮力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充分發揮環渤海經濟圈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東部沿海重要開放城市優勢,以各類國家級、省級園區和功能區為重點,聚集優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加快轉型升級,帶動全市各區域、各領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聯動融合發展,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名城、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國家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示范區和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
發展布局
強化主體功能區理念,貫徹落實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依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優勢基礎和發展潛力,積極構建 “一核引領、三帶協同、六點突破”的全域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推動全市各類區域創新、協同、可持續發展,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打造全省 “綜試區”建設率先突破的強力引擎。
(一)“一核”引領。突出中心城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核心引領地位,加快城市功能完善與產業有機更新,突出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煙臺開發區、福山區板塊,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芝罘區、萊山區板塊,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新區、牟平區板塊,以文化旅游業為主的蓬長協作區板塊,促進各區域特色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和現代化水平,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力,打造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引領極。
煙臺開發區。重點突破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打造全市現代化經濟中心。
福山區。重點發展整車整機、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建設全市先進制造業基地。
煙臺保稅港區。加快東西兩區整合,建設區域性、全球性的產業物流配送中心、貿易銷售中心和交易結算中心。
芝罘區。培強做優信息技術、醫療康養、產業金融、商貿服務、文教旅游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和商圈經濟,打造全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萊山區。大力發展金融商務、文化教育、醫藥健康、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共享經濟等前沿業態,打造現代高端產業新高地。
煙臺高新區,依托山東半島國家自主示范區建設,做大做強醫藥健康、數字經濟、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建設全省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創業示范區。
牟平區。積極提升中韓產城融合引領、循環經濟示范、道教養生文化體驗等優勢,培育壯大醫養健康、電子信息、節能環保和生態農業,打造煙臺東部濱海生態新城。
蓬長協作區。鞏固提升文化旅游、葡萄與葡萄酒、生物醫藥、健康養老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國際知名濱海旅游名城和葡萄酒名城,叫響蓬萊 “人間仙境”城市品牌,創建長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二)“三帶”協同。積極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強規劃引領、分類指導和政策支持,統籌推進全市縣域各功能區錯位發展,突出煙臺西部動能轉換支撐帶、南部動能轉換崛起帶和中東部綠色發展示范帶三大縣域特色板塊,形成基礎優勢突出、產業聯系緊密、功能協同合作的發展新格局,促進全市縣域新舊動能轉換差異化、特色化、全域化整體提升。
1. 西部動能轉換支撐帶。充分發揮龍口市、萊州市、招遠市三個百強縣經濟實力雄厚、制造業發達優勢,加快環渤海濰煙高鐵、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高端裝備制造、高精尖材料、現代臨港物流、現代化工等優勢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變,打造全省重要的高端制造業新高地,進一步強化對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帶動作用。
龍口市。立足打造 “技術密集型城市”和 “資本密集型城市”,吸引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加快集聚,優化提升高端鋁及鋁制品、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高端化工、旅游度假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勇當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
萊州市。做優做強現代高效農業,優化提升黃金、機械制造、石材產業,培強做大高端裝備、電子電器、新材料等配套產業,加快發展文體旅游產業和現代物流產業,打造中國 (萊州)種業硅谷和山東省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招遠市。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濱海新區和東城新區為兩翼,重點發展以黃金及貴金屬應用、輪胎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材料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以及豌豆蛋白、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國家級黃金特色小鎮和全國中德產業合作典范城市。
2. 南部動能轉換崛起帶。萊陽、海陽兩市要堅持 “依托煙臺、對接青島,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積極承接煙、青兩市的產業和要素轉移,借勢借力加快崛起,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煙青區域合作橋頭堡。
萊陽市。重點發展外向型高效農業、現代物流、高端商貿等特色產業,培強做大食品加工制造、汽車制造、裝備及機械制造、新材料、醫藥健康、電子信息制造等主導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綠色食品城。
海陽市。培育壯大核電、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旅游度假等特色產業,有力銜接煙臺、青島兩大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建設煙臺南部現代化濱海名城。
3. 中東部綠色發展示范帶。科學適度開發中東部低山丘陵區域,保護強化中東部地區生態涵養功能,探索建立促進保護性發展的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生態環境良好、綠色產業興旺、山水景觀獨特的生態功能區和風景名勝區。
棲霞市。加強水源地保護力度,大力實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流域治理工程,全面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創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打造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城市。
昆崳山保護區。充分發揮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促進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確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水平 “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建設 “美麗生態昆崳”。
(三)“六點”突破。充分發揮煙臺市海洋強市優勢,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按照 “海陸統籌、雙向拓展,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適度開發、集中集約發展,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港口、海岸帶、海灣海島的資源保護和有序開發,規劃建設環金山灣、環芝罘灣、環八角灣、環龍口灣、環萊州灣、環丁字灣六個資源特色突出、發展定位清晰、配套體系完備的重點灣區,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快速突破的爆發點。
1. 環金山灣。堅持國際化、特色化、生態化發展理念,放大山、海、林、灣、河、灘等原生態特色,深度激活醫療、養生、度假、運動等全產業鏈健康元素,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創意文化等智慧產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態科技新城和濱海養生度假港灣。
2.環芝罘灣。瞄準國際一流濱海商務灣區發展定位,加快芝罘灣港區整體搬遷改造和郵輪港建設,整體推進環芝罘灣黃金海岸綜合開發和城市功能綜合提升,大力發展金融商務、郵輪經濟、精品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務業,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商務服務中心,傾力打造中國北方的 “維多利亞灣”。
3.環八角灣。以建設國際自由貿易港為目標,發揮海港、空港、保稅港三港集聚優勢,堅持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高端精細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臨港臨空物流、航空設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構建港產城一體化互動共生新生態,建設區域性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高技術產業中心,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領航區和東北亞自由貿易先行區。
4. 環龍口灣。突出高端新材料產業,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打造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競爭力的新材料集群高地。
5.環萊州灣。加強黃三角地區重要深水港建設,強化海域和沿海未利用地集約開發,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發展生物育種,打造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
6. 環丁字灣。發揮海岸帶腹地空間潛力優勢,堅持區域一體化綜合開發,集聚發展高效生態旅游、現代商務會展、核能綜合利用等優勢產業,打造半島一體化發展新亮點。
來源:山東省政府網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