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09-23 08:44:09
22日,濟南戰役紀念館迎來一位特殊訪客。90歲的鄒世勇駐足在一面寫有“濟南第一團”的旗幟前久久不愿離開——70年前,他是“濟南第一團”的戰士,隨部隊攻入永固門又打進內城,即使右腿被子彈打傷也依舊輕傷不下火線。烈士名單讓他陷入追憶:“犧牲了5100多名戰友啊,作為戰爭的幸存者沒有驕傲的資本。”
戰友埋骨于此,憶起恍如昨日
鄒世勇離休后住在北京,每兩三年他都要來一次濟南。作為山東人,家鄉的這座城市對他意義良多。他曾在這里作戰攻城、流血負傷,還有不少犧牲的戰友埋骨于此。解放閣和濟南戰役紀念館是他每次到濟南都會參觀的地方,里面的展品一次次將他帶回到70年前激烈戰斗的8個晝夜。作為當年9縱25師73團1營通訊班班長,他跟隨部隊一步步攻入濟南,在戰場上將一條條作戰消息傳到各個連隊。
22日,鄒世勇參觀濟南戰役紀念館。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22日,鄒世勇在家人和老戰友的陪同下來到濟南戰役紀念館。90歲的老人精神矍鑠,交流起來思路清晰,清瘦的身材走起路來仍透露著幾十年軍旅生涯的痕跡。展廳里一張黑白圖片上是一面城墻坍塌的一角,幾名戰士正奮不顧身地向上沖。“這就是當年我們團3營在解放閣附近的城墻上打開的突破口。”鄒世勇看著圖片說。
“濟南第一團”“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兩面紅色的旗幟讓鄒世勇駐足。“濟南第一團”正是他當年所在的73團因率先攻入濟南獲得的榮譽稱號,“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幟則是當年許世友將軍在戰役前送到他們團的,“他是要我們打出名堂來。”紀念館的最后一個展廳里寫滿了戰役期間犧牲烈士的名字,鄒世勇沉默了,發紅的眼眶里變得濕潤,嘴角不禁抿起。“犧牲了5100多名戰友啊,作為戰爭的幸存者沒有驕傲的資本。”老人擦去眼淚說。
通訊途中中槍,拖著傷腿送信
“當年,我們從東邊攻打濟南,1營的任務是打外城。”鄒世勇回憶說,當時他們攻打外城的永固門,營部在城門外的霸王橋,但是他們營長總是在主攻點現場指揮。他作為營部通訊班班長也始終跟隨左右,方便隨時傳達通訊。“攻打外城也很激烈,我們出動了坦克,那是第一次坦克和步兵協同作戰,最后終于攻破了永固門,部隊沖進去之后,國民黨的部隊就往后退,我們跟著追。”
鞏固外城戰場后,鄒世勇接命令到2連駐地三皇廟傳遞消息。他沿著馬路前進時,突然發現路邊一處暗堡還沒有被打掉。“當時著急去送消息,就想著從旁邊沖過去,沒想到子彈打到我腿上了。”鄒世勇指一指右腿膝蓋外側說,“那顆子彈打到我腿的時候突然炸了,雖然皮肉被炸傷,但是并沒有骨折。”負傷后,他仍沒有耽擱,拖著傷腿堅持將消息送到了2連。
到達2連后,戰友得知情況,馬上前去將暗堡打掉。“輕傷不下火線。”盡管腿部被子彈炸得皮開肉綻,但鄒世勇沒有退出戰斗到后方養傷,簡單包扎之后繼續投入了戰斗,而他的腿傷直到渡江戰役時才痊愈。那次負傷只是他軍旅生涯中不計其數傷病中的一次。至今,鄒世勇的肩胛骨里還留著一個子彈頭,背上有4片碎炮彈皮。“每次過安檢都要給人家解釋。”
城墻激戰半小時,撕開突破口
73團3營的任務是攻打內城,他們在城墻東南角發起攻勢。面對固若金湯的城墻,戰士們架起云梯發起了沖擊。“敵人居高臨下,我們傷亡很重,3營的戰友們好不容易把梯子樹在城墻上,但是梯子不夠高,他們想出辦法,把槍上的刺刀釘進城墻里,踩著槍才翻上的城頭。”鄒世勇回憶說。
當時濟南的城墻很寬,“能并排走兩輛車”,登上城墻的戰士只有7人。面對敵人的反撲,他們牢牢占據城墻上的位置不斷攻擊。他們的牽制,為城墻外的戰友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他們守了半個小時,不斷阻擊敵人的反撲,后續部隊在這期間在解放閣旁邊的城墻上炸了一個缺口,就是紀念館里那張圖片的樣子。”利用這個突破口,部隊很快沖進內城,加快了濟南戰役的結束進程。
“進城的時候護城河上的橋已經被炸斷了,我們只能涉水過河,河面上漂著很多戰友的尸體。傷亡太大了,3營整個營的傷亡得有一大半。”想起護城河里殘酷的場景,鄒世勇哽咽著擺擺手,不愿再多說。
已經“打進濟南府”,王耀武卻化妝逃出了城。“我們馬上通知到了各地方,最后他在壽光被民兵抓住,當時還在裝病,最后還是送到了我們團,‘活捉王耀武’也算完成了。”
賣掉大白菜買文具,從軍不忘學文化
當兵前,鄒世勇“基本上是個文盲”。因為家里窮,他交不上學費。向往讀書認字的他就常常躲在村子學校的窗外“旁聽”,看著老師在黑板上教字,他就學著在地面上寫。“課上的學生都看我,老師就發現了。他叫我進去之后讓在黑板上寫出學會的字,我把會的全寫出來了也沒多少。”見鄒世勇好學,老師下課后特意跟他到家里告訴他父親,不收學費,讓他免費上學。
雖然免去了學費,鄒世勇的父親還是賣了兩擔大白菜。“給我買了一塊石板,10支石筆,一支毛筆,一塊硯臺,一點墨。”幾十年過去了,鄒世勇還清楚地記得那筆開銷。因為是家中長子,春夏秋三季鄒世勇都要為家里干農活,只有冬天才能去上學。讀了兩個冬天的書,他便入伍參軍了。
到了部隊,鄒世勇仍然找機會學習。學到新字,都會貼在營房里反復記憶學習。通過自學慢慢積累,鄒世勇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從朝鮮戰場回來后便一直在部隊從事政治宣傳工作。離休后,他又在一家雜志社“打工”15年。 (記者盧震)
●人物資料
鄒世勇,1928年出生,山東龍口人。1946年底入伍,參加過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和朝鮮戰爭等。從朝鮮戰場回國后,在各級部隊從事政治宣傳工作。1964年,進入總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處工作,直至離休。現居北京。
原標題:九旬老兵參觀濟南戰役紀念館 面對5100人的烈士名單落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