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大眾網
2019-03-17 21:47:03
兩會期間提出了不少亮點議案、提案,
繼粵港澳大灣區設立后,
“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 提案
這次煙臺也被劃入!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建言,“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包括 京津冀協同發展區、遼中南地區和山東半島地區 等三大區域的多個城市。該提法首次亮相今年“兩會”,受到廣泛關注。
環渤海大灣區的建設,將充分發揮北京、天津以及大連、青島、唐山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際化、現代化水平。 這更是煙臺大有可為的難得機遇 。
灣區發展背景
灣區經濟已經成為大國強國的象征。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目前全球經濟最強的3個國家:美、中、日,美國有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 ,日本有 東京灣區 ,唯獨中國沒有世界級的一流灣區。
如今,以 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 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已經站在了世界灣區經濟金字塔的頂端。灣區經濟發達的城市,擁有經濟結構開放、資源配置能力高效、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等優勢。 南方如今粵港澳灣區引領作用已顯現,而北方以京津引領的環渤海灣區也將呼之欲出 。
環渤海灣區建設前景
2019年全國兩會上,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可以超前謀劃和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進一步拓展京津冀的疏解戰略和灣區經濟,帶動山東河北遼寧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 連玉明 提交多份提案,他認為, 未來30年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推動構建環渤海大灣區 。
構想中的環渤海大灣區是環渤海地區的核心區域和對外開放戰略前沿,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區、遼中南地區和山東半島地區,涉及了包括 北京、天津、河北、沈陽、大連以及濟南、青島、煙臺、濰坊 等多個城市。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就發布《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環渤海經濟圈 區域內 人才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工業基礎扎實,具備發展灣區經濟的基礎和條件 。該區目前正處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黃金時期。發展大灣區,將以京津為核心,充分發揮北京、天津以及大連、青島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提振北方發展的核心之舉。另外環渤海大灣區計劃將遼東南地區納入范圍,有助于進一步實現東北振興。
作為中國北方核心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半島具有良好的基礎,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組合優勢尤為突出。泛膠州灣黃海經濟帶、泛萊州灣渤海經濟帶,灣區經濟是海洋經濟和大陸經濟的聯結樞紐。
灣區建設情況對比
三大灣區:
紐約灣區以其發達的金融和制造業、便利的交通、高水平的教育和優良的環境吸引了超過4347萬人口,其中心城市紐約的780平方公里土地上便集聚了1800萬人口,GDP產出占全美的10%,對外貿易周轉額占全美的1/5,制造業產值占全美的1/3,全美TOP500公司1/3以上的總部設在紐約灣區。
舊金山灣區總人口約768萬,陸地面積1.8萬平方公里,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29家財富500強企業聚集于此,數量僅次于紐約灣區,其中包括谷歌、蘋果、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和特斯拉等企業的全球總部。
東京灣區面積13562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3.5%,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經濟總量、3/4工業產值,成為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群和國際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貿中心和消費中心。
只有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和經濟資源,才能真正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才能更好地引領城市群的發展。縱觀三大灣區的發展,不難發現,完善的基礎設施、開放包容、強大輻射帶動作用,區域協同、創新、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宜居宜業都很關鍵。
粵港澳大灣區: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已初具成為世界級灣區的潛力和雛形。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000萬人。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約10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
“ 環渤海大灣區 ”:
環渤海的海域很寬闊,京津冀一體化使其腹地也很豐富。 連玉明 研究發現,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從歐美轉向亞太地區,而東北亞地區是亞太經濟的中心。環渤海大灣區最大的意義,是搶占東北亞地區發展制高點。同時,東北振興也需要引擎,環渤海將遼東南包括進來,可以成為東北振興的新引擎。從外部來看,也可以與長三角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形成統籌國內國際、協調東中西和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但環渤海大灣區發展的阻礙和短板也存在,譬如 經濟圈中產業協調 的問題。目前北京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方面較為強勢,天津則是著力工業發展,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山東、河北等依賴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發展不足。且環渤海地區區域內很多城市都依靠港口布局,相互之間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再對比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發展、開拓意識和創新思維,環渤海大灣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不夠活躍、產業結構和高新技術發展等問題亟待解決 。
環渤海灣區建設輻射煙臺
建設起環渤海大灣區對煙臺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和難得機遇。無論從全球還是國內來看,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城市群帶來了城市的集聚,更帶來產業的集聚、人流的集聚。
從宏觀方面來看,建設起協同發展的灣區城市群, 有助于煙臺提升城市地位和影響力,打造宜居宜游宜發展的優質城市,也大大拓展了煙臺的城市輻射范圍 。聯動環渤海經濟區其他城區,有利于共享發展資源,相互之間形成合理分工,協調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且一旦大灣區協同發展, 將推動大灣區的快速交通網絡,特別是煙大海底隧道等的建設,憑借完善的交通網破除城市間的交流阻礙 。
對煙臺而言,要進一步在灣區中擔任中心城市、發揮帶動作用,還存在急需解決的發展短板。譬如 新興產業 ,急需更多的 高新技術企業 ,尤其是 科技互聯網企業 和相關人才 ,是實現城市升級的重要課題,也是煙臺符合現代化灣區城市的根本條件。
(青島大眾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