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9-04-04 09:29:04
發現20世紀全球副熱帶大洋西邊界流區“熱斑”現象,提出全球增暖導致西邊界流加速是其主要形成機制,推動傳統西邊界流研究向物理、生態等交叉方向發展;創建以“部分耦合”為核心的耦合模式動力實驗體系,系統揭示中緯度海氣耦合與副熱帶-熱帶相互作用在氣候年代際變化的作用機理……獲得2018年度省科學技術最高獎,長期致力于大洋環流與氣候研究的吳立新院士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吳立新。資料圖
近年來,吳立新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于“透明海洋”計劃。讓海洋透明,吳立新用“看得清”、“道得明”、“報得準”來解釋。“看得清”就是用觀測設備、技術知道海洋里面有什么;“道的明”就是海洋里發生的事情能講清楚;“報得準”就是對未來海洋如何變化能有準確把握。
“‘透明海洋’的目標是我們想知道中國的近海太平洋、印度洋正在發生什么,將要發生什么。對海洋本身變化的認知和對未來的預測把握,對經略海洋、推動海洋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工程和科學計劃。國家的海洋利益拓展到哪里,我們的‘透明海洋’工程就建到哪里。”吳立新說。
在吳立新看來,今天的海洋科學,創新的學科鏈很長。“透明海洋”工程就涵蓋了很多學科,特別是對未來海洋環境變化預測,需要用到超級計算機。“我在北大讀博時,我們是國家比較早的甚至是最早一批用超算來解決流體力學問題的學生,這樣的學科基礎培訓為我今天從事海洋科學研究非常有幫助。我常鼓勵學生,要把基礎打好。”
對于“透明海洋”計劃的意義,吳立新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風云的故鄉、交通的要道、資源的寶庫、國家安全的屏障、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空間。“海洋不僅關系老百姓生活,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產業發展。”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主任、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魏志強介紹,海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發動機”,同時海洋也是“聚寶盆”,保守地說一半以上油氣資源、百分之七八十的生命資源總類在海洋中。90%的航運也是靠海洋完成的,通過海洋科學研究對航線進行科學規劃,能節省大量的燃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