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9-16 11:41:09
中秋佳節,這些崗位上平凡人的家國情懷——
以崗為家,守望萬家團圓
左圖:9月12日,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中心幼兒園,身著傳統服飾的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手工做月餅,感受中秋傳統文化魅力。
右圖:9月13日晚,棗莊臺兒莊古城景區推出“火龍鬧中秋”非遺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觀看。
食品抽檢忙 舌尖更安全
“我們忙得不亦樂乎,因為節日市場太豐富了”
9月11日下午,記者見到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以下稱“省食藥研究院”)食品綜合業務科高級工程師張然博士時,他剛剛完成中秋節食品抽檢工作。這項檢測任務要求在企業從開始生產月餅到月餅進入流通領域的時間段內進行,必須在兩周內完成。這期間,食品檢測設備都是24小時運轉,人員三班倒。如果發現質量安全問題,抽檢信息系統會自動向省市場監管部門傳送信息,監管系統同時會啟動應急處置,在第一時間控制不合格產品不出廠,已經進入流通環節的依法進行下架、召回處置。
張然說,食品抽檢尤其是針對節日食品抽檢近年來不斷加強。省食藥研究院的前身是濟南市衛生局衛生試驗所,1999年9月劃歸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1年8月,才增加了餐飲食品、保健食品等檢驗職能,更名為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所。聽老一輩檢驗人講,在此之前,中秋節市場上能買到的只有幾家企業生產的月餅,去晚了都買不到。那時根本不用抽檢。
“現在盡管是抽樣檢驗檢測,但也讓我們忙得不亦樂乎,因為節日市場太豐富了。”張然介紹,今年中秋節抽檢的月餅就有幾十種,此外還有借中秋節上市的大閘蟹等各種節日食品。
食品的極大豐富以及監管的需求推動了檢驗檢測機構壯大。成立于1949年2月的濟南市衛生局衛生試驗所,當時只有十幾個人,儀器設備全部算下來價值不過數萬元。如今全院在職職工305人,碩士以上學歷占比達到85%,僅食品實驗室面積就達1.7萬平方米,儀器總值2.6億元。該院還建設了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分離分析等4個高端食品科研平臺,檢驗能力可以實現國家規定的31大類食品檢驗檢測項目的全覆蓋。
隨著食品供應的日益豐富,檢驗檢測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2008年,張然是以碩士學位的身份進的省食藥研究院,幾年后,深感在這個行業工作需要更深厚更全面的專業基礎,張然又攻讀了博士學位。
“專業能力、技術水平提升的最終目的是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張然介紹,我省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檢逐步加嚴加強。2013年之前,每年的省級食品監督抽檢在1萬批次左右,2014年機構改革后,批次量增加到5萬批次以上,2018年更是達到5.7萬批次。2016年以來,針對重要節日還會安排“食安護佳節”的專項行動。同時,抽檢的科學性、嚴謹性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如對食品企業抽檢的品種、項目選擇、區域劃定等,都會根據往年積累的大數據分析后確定,針對性更強,準確度更高。
嚴格、嚴密、嚴謹的科學化監督管理,使我省食品質量不斷提升。數據表明,我省連續9年未在抽檢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連續5年未在抽檢蛋品中檢出蘇丹紅。省市場監管局的信息顯示,2018年我省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6.5%。其中,山東企業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和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合格率均為100%;速凍食品、蛋制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合格率分別為99.5%、99.2%、98.4%和97.3%;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合格率為96.7%。
節假日是省食藥研究院抽檢人員最忙的時候,但張然認為這樣緊張而繁重的工作是一項有擔當、有價值的光榮任務,他說:“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我們才會安心!”
這位第一書記中秋不回家
“祖國日新月異,我們要讓大石莊村盡快富起來”
9月13日中秋節,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政府,小雨時斷時續。早晨5點,省派第一書記郭金亮準時起床,將被子疊得有棱有角。
洗漱完畢,長跑5公里,風雨無阻。郭金亮說:“我是為了磨煉意志,天天如此,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也就不覺得難了。在運動中思考工作,有時候跑著跑著,就有新思路蹦出來。”
回到鎮駐地,簡單吃完早飯,下村。郭金亮所駐的村是大石莊村,距離鎮駐地有10公里。今年5月2日,郭金亮第一次去村里,當時鎮政府還沒有給他配電動自行車,他步行2個多小時到村,在村里走訪農戶,看農作物長勢。中午累了,他在地里坐著休息了一會,又步行回鎮里了。
我們來到大石莊地頭,一片片秋月梨長勢良好。村民石新房、石明德等人,見了郭金亮,像見了老朋友一樣打招呼,然后談起秋月梨的管理來。“郭書記,我通過拉枝通風,疏果,能讓果樹長得更壯。”石新房說。
“咱們下一步能拿到‘三品一標’了,梨子能直供超市。現在咱們的梨,在村里賣2元一斤,到城里水果市場能賣3元,以后進超市能賣得更貴。產業發展大了,咱們還可以集體集資搞個冷庫。”郭金亮規劃著下一步的產業發展,石新房等人頻頻點頭,說:“郭書記來了,真心給我們辦事,我們致富有指望了。”
“如今,村里已發展了秋月梨1300畝,牡丹1900畝,還養了200多只羊。這個省定貧困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現在,美麗鄉村建設也啟動了。”談起村里下一步的發展,郭金亮有說不完的話。
在省殘聯工作的郭金亮,從2012年開始,參加了3輪省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在郭金亮到大石莊村任職前,來自牡丹區的第一書記趙紅印,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特色種植,并建起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在第一書記們的“接力”幫扶下,該村已經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郭金亮正在努力幫村民富起來。
4月底到高莊鎮后,每到周末、節假日,郭金亮就騎著電動自行車到周邊縣(市、區)考察項目,有時候單程需要30公里。就在中秋節前一天,他騎車到10里外的吳盛鎮,向退休的農技站長崔明周請教,大石莊的鹽堿地種什么農作物好。
“過節了,您不想家嗎?”記者問。
“要說過節不想家,是假的。我為什么中秋節不回家?是因為我覺得在大石莊任兩年第一書記的時間太短了,一晃就會過去。我要珍惜這個平臺,只爭朝夕,為鄉親們多做些事情。所以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兩個月回一次家。”郭金亮說,“我在部隊24年,趕上了好時代,目睹了祖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駐村幫扶,我發現自己能在農村給百姓辦些實事。我所幫扶的第一個村是莘縣張寨鎮東大寺村,在我的努力下,村里從沒有一個蔬菜大棚發展成為大棚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這讓我愛上了農村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努力干到最好,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
記者離開時,郭金亮有力地打了一個軍禮。他的身后,大石莊生機勃勃。
這對石油父子佳節難團聚
堅守平凡崗位,多為國家獻石油
9月13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萬家團聚的日子里,在位于東營市墾利區的勝利油田魯勝公司魯源采油管理區,石油工人王緒觀和兒子王偉都要在各自崗位上值守。節假日不能和親人團聚,對這對石油父子來說,已是習以為常。
中秋節一早,58歲的王緒觀騎著自行車早早來到單位。走進辦公室,他習慣性地先把油井作業設計圖看一遍,了解清楚施工安排和環節后,再去現場把重點環節和注意事項跟乙方交代清楚,幾乎一天的時間都盯在現場。最近幾天正趕上管理區有兩口井進行酸化、一口井防砂的重大施工作業,作為這家管理區的作業監督,王緒觀的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
所謂作業,是通過采取措施讓產量低或不出油的井產出油。王緒觀的工作,就是對作業過程中所有施工環節予以監督把關,確保施工質量,實現油井增油。油井增油就有產量,有產量就有效益,所以王緒觀成了管理區最忙碌的人之一,幾乎每年節假日都在井上。
自1961年打出第一口工業油流井華8井以來,數十萬勝利石油工人和王緒觀一樣,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見證著中國石油事業的巨變。
王緒觀所在的魯源采油管理區管理著400口油水井。從事作業監督工作20年,這些井就像他的孩子一樣,脾氣秉性都被他摸得“門兒清”。王緒觀甚至還練就了一身“絕活”——不僅憑借砂子的味道、顏色和顆粒形狀大小,就能為油井是否需要防砂作出診斷,而且還能通過施工圖分析出地底下哪個地層防砂做得不好。憑借這一本事,在自己負責監督過的大大小小2000多次作業施工中,王緒觀不僅沒有一次失過手,還為單位節省下不少作業施工成本。
就在這邊王緒觀忙著監督的同時,距離他所在管理區駐地不遠的勝坨集輸站,他35歲的兒子王偉,此時也正在對站上設備設施進行安全巡查。
兩個月前,王偉剛從管理區調到集輸站,負責站上的安全管理工作。為了盡快熟悉崗位情況,這個中秋節他也選擇留在崗位上。這爺兒倆一上班,家里就只剩王偉的母親、妻子和孩子三個人。
雖然同在一個管理區,但是父子倆平時在單位很難碰面,就算每次在家爺兒倆坐一桌吃飯,也經常是老爺子談作業施工兒子聽不懂,兒子談集輸流程老爺子也不明白。
不過,再多的不懂也絲毫不影響父子倆對工作的執著。王緒觀常教導兒子:“咱石油工人干工作要踏踏實實,不能偷奸耍滑,做好自己該做的。”談起中秋節不能和家人團聚的遺憾,王緒觀再一次平靜地說:“多少次節假日值班,已經記不清了。和老一輩石油工人比起來,我們這點犧牲算不上什么。咱石油工人,不就是要多為國家獻石油嘛!”v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