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9-10-15 14:32:10
魯網10月15日訊 淄博市高青縣首屆黃河文化文史資料展”日前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了述青藏古博物館館長王術青先生收藏的有關黃河的歷史文獻、實物近600件(套)。
本次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文獻資料,包括黃河訓令、修防段地圖、治黃人的獎狀證書、建國初期黃河灘區居民登記卡、黃河河務局內部信箋、局(段)長的工作筆記和沿黃省、市、縣的《黃河志》等;二是碑拓,包括清代《高村合龍碑》《重修高村土寨碑記》《兩岸風清碑》和《齊東黃河龍王廟呂大王碑》,民國時期《齊東梯子壩碑》《林茂泉德政碑》《勞遜五德政碑》《孔祥榕德政碑》和《董莊決口合龍碑志》等;三是收藏雜項,包括黃河專用柴草秤、量沙秤、取沙筒、老照片和沿黃九省的水樣等,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出一份厚禮,展示了黃河治理開發艱辛歷程與豐偉功績。
王術青,山東省高青縣黑里寨鎮王恒村人,1962年出生,現為述青藏古博物館館長。他收藏宏富,自鼎彝、墓志、陶瓷,以及碑拓、書信、契約,上起秦漢,下逮民國,凡屬古物,靡不珍愛,雖遠至千里,亦必多方羅致,櫛風沐雨,樂在其中。博物館位于高青縣城東南老董家古玩文化市場,2014年正式掛牌成立,2015年被山東省文物局定為省級非國有博物館,2018年列入國家博物館名錄。該館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分三層:一層為碑刻墓志展廳,二層為陶瓷、玉器、青銅器展廳和紅色收藏展廳,三層為文史資料展廳,藏品總計兩萬余件。
1981年,王術青高中畢業入伍參軍,1985年轉業從事運輸行業。外出時他發現,農村有的人家搬家收拾出一些老物件,但他們都不了解也不珍惜,甚至隨手丟棄。王術青的第一次收藏經歷是在1987年,當時開車路過鄒平縣臺子村,看見一戶人家裝修房子,流出一些房契、地契和老家具,他就低價買了回來。從此,他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并漸漸接觸到圈子里的其他朋友,時常和他們交流學習。為了更好地研究區域文化,他于上世紀90年代末涉足碑刻,現有碑刻、墓志等500余件。難能可貴的是,他收藏古物并非附庸風雅或囤積居奇,也沒有將藏品秘不示人,而是用心研究、勤于交流、樂于展出。他還專門到北京、河南等地學習了拓碑技術,于2014年舉辦了高青縣首屆拓片展,2015年舉辦了淄博市首屆拓片展,并捐獻給市博物館80多件拓片。
一次偶然的機緣,王術青接觸到一批珍貴的黃河文史資料。2005年,朋友朱衛國在濱州一個古董販子那里發現了幾十份民國時期山東河務局(編者注:民國時期,山東治河機構名稱即為山東河務局,下同)的訓令,他得知后立即驅車前往,經過反復商談,最終以1萬元的價格征集到館里。這些訓令原本存在一個農戶家中,家里老人參加過濟南戰役,后來被分到山東河務局工作,退休時保留了一些文件。因為都是宣紙,質地綿韌,有些就做了夾鞋樣的本子,還有一些則用來卷了燈芯,最后只剩下33份。這些是民國14年至17年間,山東河務局局長林修竹、王炳燇、范慶煦,以及從濟南到墾利各分局局長苗世德、王守璧、王露洪等人簽發的訓令。有手寫也有油印,內容豐富,是了解民國時期治理黃河的第一手資料,有關于黃河兩岸栽種、管理和保護樹木的,有勸導營汛官兵讀書認字、學習文化知識的,有禁止沾染吸毒陋習的,有規定禮儀、著裝和處罰措施的,有提倡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還有禁止發行和購買庫券的。
王術青先生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對黃河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認為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為了更好地豐富藏品,2015年,他牽頭成立了“黃河文化征集小組”,成員有王思修、王金廠、朱銀三、田學中、齊興泉等人。他們常聚在一起,順著黃河走訪,調查征集文物。目前,館內藏有沿黃9個省(區)和80多個縣的黃河史志,以及與黃河相關的碑拓、書籍、信件、獎章證書等文史資料1000余件。此外,高青縣天鵝湖溫泉慢城園區內還建有黃河文化展覽館,由王術青先生提供館藏精品200多件,常年對外開放,向各地游客講述黃河的歷史文化,展現歷代治黃人的奮斗精神,宣傳沿黃軍民和建設者治理、保護、開發黃河的工作歷程與業績。(通訊員 李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