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0-01-02 08:50:01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各種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矛盾的集聚點、加強社會建設的著力點和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支撐點。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環節和工作重心,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濟南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把城鄉社區治理作為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來抓,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取得了積極成效。
但從總體上看,目前濟南市城鄉社區治理仍然存在治理主體職能不清、社區承擔行政事務偏多、社區自治機制不健全、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等問題,與人民群眾新期待、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社會治理新任務等還存在一定差距。為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新發展、新提升,根據中央文件要求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近日,我市印發了《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是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城鄉社區治理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提出了我市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總體要求,提出了推進措施和具體要求,為新形勢下開創我市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將發揮重要作用。
即日起,本報將推出專欄,直面問題、剖析突破,深入解讀我市社區治理發展新政策。
難點一 如何突破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居委會工作千頭萬緒,件件都是群眾身邊事。老百姓有什么訴求,第一時間會想到社區。可社區在統籌調配資源等方面的力量有限,很多老百姓的需求想辦卻辦不了。怎么辦?
李杰就是有強烈的訴求的居民代表之一。他家所在的社區是典型的老社區,因為自來水管道和下水排水管道老化,年久失修。水的問題,曾經一直困擾著他們一家以及樓上樓下二十來戶鄰居。水質不好、下水管堵塞,一度成了這棟樓里居民生活中的最大痛點。為此,他們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尋求幫助。對于居民反映的這些問題,相關部門也曾經派人來看過,也做過修修補補和管道疏通工作,但是如果要徹底解決問題,就需要供水、排水、房管等部門多管齊下。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沒少在各部門間做溝通協調工作,可惜結果都是有心無力。
李杰一家的經歷絕不是偶然,長期以來,社區居委會作為老百姓的貼心人,受制于條塊分割、權責利不統一等問題,出現了“五指分散不成拳”“八個大蓋帽管不了一個破草帽”等普遍性現象。
不僅如此,很多城鄉社區還存在基層黨建、社區服務、平安建設、綜合執法等多個網絡和系統交錯布局、重復建設、各自為戰等現象,造成了工作碎片化,資源浪費、效率不高的問題,削弱了城市社區治理成效。
打通社區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為我市社區治理亟待破解的瓶頸問題。
如何破解這種困局?實施意見給出了“藥方”:
居民的訴求就是命令,群眾的呼聲就是動力。近日印發的實施意見,將群眾訴求放在首位,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逐步解決城市基層治理長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街巷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機制。優化鎮(街道)職責事項清單,依法賦予鎮(街道)設施規劃編制、建設、驗收參與權,重大事項和重大決策建議權,綜合執法指揮調度權,派出機構考核評價和人事任免建議權,多部門協同解決的綜合性事項統籌和考核監督權,資金、人員管理自主支配權等,行使統籌協調政府相關部門派出機構和基層執法力量的職能。推行“街巷長”制,聘用“小巷管家”,及時發現和處置轄區存在的問題。對需區縣職能部門協同解決的綜合性事項,由鎮(街道)“吹哨”,相關部門及時“報到”。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鎮(街道)轄區“居民—小巷管家—巷長—街長”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問題發現、響應、解決機制。
“一門辦理、一站服務”的服務機制。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居民“家門口”服務站,將黨委、政府下沉的公共服務、黨群服務、社會服務一并納入,為群眾就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由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加快建設政務服務社區自助經辦系統,推動更多公共服務事項在“家門口”實現“一網通辦”。
“多網合一、一體運行”的融合機制。將基層黨建、社區服務、平安建設、綜合執法等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城市社區按照300-500戶或1000人左右為單位劃分網格,農村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單位劃分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2-3名專兼職網格員,將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民生服務代辦等管理服務事項落到網格,實現信息在網格采集、需求在網格發現、隱患在網格排查、環境在網格維護、服務在網格開展。
“民有所呼、即接即辦”的受理機制。依托12345市民服務熱線,暢通居民反映訴求渠道,實現咨詢、建議、舉報、投訴“一號受理”,緊急事項原則上當天反饋辦理情況,3至5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完善向鎮(街道)、部門雙向派單機制,做到第一時間接收、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回復。
從前幾年的“社區管理”,到如今的“社區治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治國理政理念上的重大創新和發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結構分化和利益需求多樣化給社區治理帶來巨大挑戰。然而,受到行政領域粗放式管理思維的影響,不少地方政府習慣于運用籠統的、模糊的處理方式進行社區治理,表現為管理浮于表面、標準化程度較低、工作不到位等,導致“大概差不多”、“最后一公里”等問題長期得不到徹底解決。
“街巷吹哨,部門報到”不是亮眼的口號,而是針對當下基層治理弊端、行政管理體制弊端而進行的深層次改革。實施意見在理念上變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為重視基層的協同治理,突出基層群眾的需求導向,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
實施意見還從管理和服務標準化的視角出發,大力推行“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實現“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務”,破解社區工作多頭分散、條線分割、人員短缺、忙閑不均等痛點難點問題。努力做到“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序”,把簡單的帶給群眾,把復雜的留給政府,讓群眾在家里小事上有更好的生活體驗。
原標題:建立“四項機制”深化流程再造——我市深入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系列報道(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