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0-03-05 07:55:03
中建三局(山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援建隊:
“此生有幸,在武漢親歷‘中國速度’”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霍璟祎 通訊員 張晶晶 李春振
十天十夜,7000多名建設者,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實現從零到有。僅三天后,建設時間同樣只有十幾天的雷神山醫院建成交付,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又一個核心陣地。
▲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黨員突擊隊正在鋪設HDPE膜。喻志勇 攝
在這項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背后,有一支來自青島的援建隊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的熊偉、嚴飛、于家罡、林濤等20名員工主動請纓,“逆行”馳援武漢。他們在交通疏導、資源保障、安全保障、現場施工等施工隊伍中全力搶工。其中,有6名員工先后參與了兩所醫院的建設。
目前,援建隊的首批隊員已在武漢完成14天的隔離。返回青島后,又經過了14天醫學觀察,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已到期解除觀察,復工投入到建設中。
每天走3萬多步,睡三四個小時
大年初八凌晨1點30分,寒風凜冽的夜晚,中建三局濟南裴家營項目安裝部經理劉旭東告別家人,和三名同事開著一輛商務車,踏上了援助武漢的征程。在連續趕了13個小時的路后,一車人顧不上安置行李,直接進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
主動請纓,從家鄉出發,以最快速度自駕前往武漢……接到援建任務后,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的20名援建隊員幾乎都是以這種方式集結到援建工地。
在20多萬平方米的雷神山建設工地上,建設高峰期有逾萬人近1500臺機械設備全力施工。“工地上每一個角落的氛圍都是極為緊張的,緊張到大家沒有時間停下來考慮自己安不安全、累不累,每個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早點完工,跑贏時間。”這是劉旭東到達援建現場后的第一感知。
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他主要負責電氣專業施工管理,以及與安裝其他各專業的施工協調配合。“我們分白班和晚班,但是上白班的人會一直堅持到后半夜,上晚班的人則會工作到第二天下午。”劉旭東告訴記者,在援建過程中,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最繁忙的時候,一天走了3.6萬步。
由于工地上給排水、通氣等專業最后的調試,都需要使用電力,劉旭東所在的施工組必須搶在其他專業前,提前完成調試。這一步,是劉旭東在援建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第二天就要交付使用了,我和同事們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在第二天早上7點終于按期完成了各項調試。”在忙碌中,劉旭東的眼鏡腿被安全帽別斷了一根,他顧不上修理,用口罩帶勉強纏住剩下的一條眼鏡腿,帶著歪斜的眼鏡抓緊時間看圖紙和線路。
迅速優化流程趕出“中國速度”
火神山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了10天,被譽為“中國速度”。中建三局貴陽中航城項目負責人嚴飛就是這項建設記錄的創造者之一。在建設現場,他主要負責病房區3工區的門窗安裝,以及護士站區域的施工管理。為了趕出“中國速度”,他帶領施工組的80名成員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優化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以往通常是整體完成一道工序后,下一個工序的工人再進場工作。在護士站的施工過程中,我們采取流水工序的方式,把整體區域打散為多個小區域,每個小區域以最快速度分別進行工序銜接。”嚴飛介紹道,以護士站雙開門的安裝為例,一個小區域的一道門安裝完之后,安裝隔板的工人就會迅速跟進。
此外,在時間安排上,護士站施工組將白班、夜班兩班倒,調整為24小時倒班一次。“每次倒班的工作銜接時間都得占去兩三個小時,調整后不僅可以節省這部分時間,還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持續跟進同一項任務,提高效率。”嚴飛告訴記者。通過這些超常規的施工方式,原本工期滯后了兩天的護士站如期順利完工。
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濰坊迪夢小鎮項目負責人劉一先后參建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他主要負責2號工區的墻板、門窗安裝和收尾等工作。
劉一告訴記者,火神山醫院病房對房間氣密性的要求極高,在安裝時,需要增加打膠、安裝密封膠帶等環節。此外,由于病房設置了緩沖區、傳遞窗等設施,每個病房都需要安裝5扇門、3扇窗戶,這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復雜度。“時間最長的一次,我們連續干了將近30個小時,下班時的感覺像剛跑完了一場馬拉松。”
“現場沒有一個人抱怨”
嚴飛把援建人員的工作狀態描述為“打了雞血”。不過,“打雞血”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極為緊湊的施工計劃,也來源于施工人員之間一次次的相互激勵。
劉旭東告訴記者,午飯時間,后勤人員會把盒飯送到工地。領了盒飯以后,大家就在現場找一個角落,把口罩摘下來趕快吃。“站著的、坐著的、蹲著的都有,沒有人在飯后休息,吃完就戴上口罩繼續工作。晚上陰冷,加厚的羽絨服穿在身上感覺就像一件單衣。即便是這樣,我也從沒聽到一句抱怨。”
“有一天夜班,我遇見五位來自濰坊的工人,那時候他們已經下班了,聽說我也是山東過去的,就和我們一起又干了兩個多小時的活兒。我想和他們確認工時時,他們卻擺擺手走了。”這件發生在工地現場的小事兒,讓援建歸來的劉一一直念念不忘。
劉一告訴記者,在參與援建的11天里,他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類似的故事。有的工人悄悄地趕來施工,干完了又悄悄地走了;有的工人在領到工錢后,在現場就把錢捐了出去……“他們每個人都證明了這樣一點,在危難時刻,中國人民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10天建成一座先進的全功能呼吸系統傳染病醫院,能夠參與建設這樣的工程,值得銘記一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