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2020-03-31 11:06:03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31日訊(記者 董昊騫 視頻剪輯 孫夢媛)關上吸頂燈,關閉病房門,3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7重癥傳染病區,隨著最后一名患者康復出院,一滴淚在董紅的眼角悄悄滑落。
最后再看一眼這個奮戰了50天的“戰場”,耳畔仿佛還能聽到各種生命監測儀器不斷發出的“滴滴”聲。2月10日,當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131人打開病區的這道大門,他們扛起的是責任和擔當;3月29日,關閉這扇大門,他們收獲的是欣慰和喜悅。3月31日,他們平安凱旋。50天的戰“疫”時光,被永遠封存在了董紅的記憶中。
董紅和同事們在電梯上討論工作。
抵達武漢不足24小時就收治患者
“吱嘎”,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7重癥傳染病區,大門被打開,吸頂燈瞬間照亮了整個病區。那是2020年2月10日,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2天,也是他們首次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日子。
前一天晚上,山大二院131人抵達武漢,卸下行李、辦理入住……打開入住房門時,已是23時許。
其他隊員都在房間內收拾著行李,領隊魏峰濤、隊長馬承恩和聯絡員董紅卻顧不上收拾個人物品,立馬在酒店會議室召開了緊急會議,對接下來的整體工作進行細致安排。
因為按照前幾批工作安排,他們原以為抵達武漢后,會先經過幾天的培訓再接診患者。不曾想,就在前往武漢的路上,他們接到了電話:2月9日當晚22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就要從10樓開始接診患者,每層樓接診患者滿員后,下一樓層立馬啟動。而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接診的,是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7樓。
第二天一早,簡單的培訓后,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員們便到達病區進行熟悉。當晚,在抵達武漢不足24小時內,他們就收治了病人。
董紅為大家現場講解注意事項。
放下手機是種奢侈
萬丈高樓平地起。再復雜的病區也總得從基礎工作做起。作為這批隊伍的聯絡員以及100名護士的“大家長”,董紅將他們分成了10個小組,不同專業、不同年資、不同性別、不同專長、不同特點、不同性格……最終都妥妥分入每個小組,確保每個小組都有能力接管危重癥,每個小組都有能力上呼吸機,每個小組有能力解決置管問題,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
2月10日22:00許,首批患者抵達病區。幾乎所有的隊員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接病人,測體重、測生命體征、接氧氣、接心電監護儀、詢問病史……
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多,首批29名患者被全部安置妥當,董紅和隊員們才回到酒店休息。
那一夜,始終印刻在董紅的腦海,夜幕在東北風中瑟縮,大雨傾盆,凌晨5點多,他們抵達酒店,顧不上吃喝,消殺完成后立馬補眠。不到3小時后的8點,他們又踏上了前往病房的路程……
雖然從未言說辛苦,但黑眼圈掩蓋不住董紅在這50個日日夜夜里,每天凌晨1點前從不休息的事實。尤其是每晚21點之后,她要接收關于抗疫工作的各級各部門的大量信息,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回復,對于她來說,放下手機就是種奢侈。
就連3月29日,病區實現清零當夜,她還在和前方商量31日如何從武漢回到濟南,再如何前往隔離點。直至30日凌晨3點,她才完成當天的工作。應約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的采訪,也從29日晚變成了30日午飯時間。
在隔離病房的董紅。
談起護士們,她幾度哽咽
是啊,作為團隊的“大管家”和100名護理人員的“大家長”,董紅要承擔的瑣事還有很多,這使得她必須手機不離身,甚至連夜晚,也要將鈴聲調到最大音量。
因為,她經常會在半夜安撫因無法入眠導致壓力過大的護理隊員。
“幾乎每位護理人員在隔離病區的承受時間最多就是4個小時?!倍t說,她按照護理部的要求,將護理人員的排班也安排在4個小時一個班次,但隊員們需要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出門抵達病房。
“他們太不容易了!”說到此處,電話那頭傳來了董紅哽咽的聲音,“之前,我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因為一提起我們的護士,真的心疼。”
董紅想起護士們在這50個日日夜夜的工作,淚水忍不住滴落:前期,防護物資缺乏,24小時都需要在隔離病房的護士們為了節省防護物資,即使吐了卻又咽回去;即使臉上、身上多處壓痕,卻依然笑著說還能堅持;護士們親自為患者端屎端尿、打掃患者的嘔吐物……甚至有的護士體溫超過37.3℃,她都勸著大家先不要和家里說,讓家里人著急。趕緊為護士進行咽試子檢測,一面對體溫超標的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一面安排同事給她送飯。
為此,董紅特別成立了心理援助小組,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及時解除心理壓力。
“我不敢看他們,心疼。”怎么辦呢?只能到處協調防護物資,只能默默扛起壓力……
董紅和同事隔著玻璃交流。
十二指腸插管,她全程鼓勵患者
雖然有一系列瑣碎的事情要做,但作為護理人員,董紅還不能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
令董紅印象最深的,是69歲的患者老徐。2月11日,有高血壓、房顫等病史的老徐在家高燒3天后,轉入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入院時,老徐缺氧嚴重,使用面罩吸氧,氧流量調到最高也不行,就改成無創呼吸機。醫護人員發現他的血氧仍無法維持正常水平,最終給他氣管插管,用上有創呼吸機。
住院期間,就連醫護人員也記不清老徐到底在鬼門關走了幾回。3月16日,醫療隊經過商議,必須給老徐置入一根十二指腸營養管,直達胃下方的十二指腸部位,給他加強營養。
方案定了,誰來做?最后這個任務,交到了隊中有著多年危重癥患者護理經驗的董紅手中。
整個過程,一個個的困難需要克服:操作者必須做三級防護,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還有那個嚴密性很強的頭套,視線也受到很大影響,管子上的刻度很難看清楚;臨床上一般采取內鏡下引導置入或介入下置入或手術直視下放置,因他的病情不允許做以上三種輔助辦法,只能使用胃注氣法盲插;清醒患者,在管子置到15公分左右時,隨著患者的吞咽往下送管,管子容易往里置,但老徐因病情需要持續鎮靜,神志不清,無法吞咽;他同時還有氣管插管和胃管,咽后方空間狹小,管子不好往下送;老徐病情不穩定,擔心刺激他會引起生命體征變化……這就需要董紅必須動作輕柔、以最短的時間,一次性順利置入。
十二指腸營養管由鼻腔置入,從氣管和胃管之間找到咽后方狹窄的空間,推入胃中、回抽胃液、驗證在胃內、翻身、胃內注氣,再穿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置入100厘米,回抽見金黃色液體,PH試紙檢測示堿性,床邊腹部平片顯示營養管末端在十二指腸內,抽出導絲,固定管道……一系列操作下來,董紅只用了不到20分鐘。
“老徐你很棒!”
“老徐你很堅強!”
“這個管子能保證你的營養了!”
“加油!”
整個過程,雖然使用了鎮靜藥物的老徐聽不到董紅的聲音,但董紅仍一直鼓勵他。董紅說,在老徐入院后,他的病情一直牽動著醫療隊所有人的心,她要讓老徐知道醫護人員都在他旁邊看著他,讓他不害怕。
董紅進行十二指腸插管。
下一站,回家
自從置上十二指腸營養管的那一刻,護士每天都能通過營養管給老徐輸注營養液了,從未發生返流的情況,不僅保證了老徐的腸內營養,利于他的治療,也不擔心因返流而導致感染或窒息的風險了。
“吱嘎”,3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7重癥傳染病區,吸頂燈被關閉,大門被閉合。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3月31日,山大二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踏上了返魯的路程,下一站,回家。
臨行前,董紅忍不住再望一眼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方向,再望一眼……她想,來年再等到武漢賞櫻花,彌補這個春天的遺憾。
董紅和戰友在醫院留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