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4-21 07:37:04
魯網4月21日訊 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在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諸如鎮園職能雜糅、工作人員不堪重負、主導產業缺少核心技術、區域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如一條條繩索縛住了“領頭雁”的翅膀,開發區改革勢在必行。
如何擦亮“鋼槍”再戰沙場?鄒城市將原有的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整合,成立新的鄒城經濟開發區,大刀闊斧實施了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經濟發展職能與社會發展職能完全剝離,工作人員控制數從150人壓減到110人,選聘到位86人,園區規模從201.64平方公里減到95.41平方公里,內設機構數量從12個減到7個……改革不到半年,即收到良好效果。雖受疫情影響,但園區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37億元,同比增長6.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24.4億元,營業收入12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6%和5.1%。濟寧市委常委、鄒城市委書記張百順說:“又看到當年開發區成立之初的活力和干勁了!”
剝離36項社會事務,輕身“鉆”主業
“4個村、1032個院落,處于黃金發展位置的搬遷工程,任憑你再有本事,不扒上三層皮很難把事情干利索!”4月11日下午,一場春雨掠過太平鎮新生小城市的建設現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搬遷速度有所放緩,但25天97.5%的搬遷率,還是讓鄒城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曾凡玉頗感驚喜。他告訴記者,開發區改革后,征地拆遷作為一項社會事務移交給了鄉鎮,而鄉鎮作為社會事務行政主體,心甘情愿當起配角,為開發區經濟建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行政和社會事務剝離,是開發區改革的重頭戲,也是先決條件。除了征地拆遷,此次從開發區剝離的社會事務還包括:社會治理、農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文化教育、民政等另外35項,全由以前的園區鎮接收。
為了實現社會事務順利移交,鄒城市一方面用好“指揮棒”,對現有的5個園區鎮進行了考核指標修改,大幅下調經濟事務相關的考核權重,以“考核分離”促“事務分離”。另一方面深化財政結算體制改革,對移交社會事務產生的資金、補貼等,先發到園區再轉到鄉鎮,資金流向巧妙地一繞,確保了移交事務能夠得到有力落實。
同時,鄒城經濟開發區還進一步剝離開發運營職能。通過“管委會+公司”制改革,梳理制訂管委會剝離園區運營職能目錄,實行管理與運營分離。將管委會承擔的投融資、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資產運營、商貿物流等職能,交由新成立的正方公司承擔,與管委會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實現管理機構與開發運營企業的分離。加快建立更加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
“鎮街和園區、園區和公司,兩兩之間在權責明晰后都能夠更好地各司其職,有助于多方圍繞一個共同的發展目標形成合力。而以剝離社會事務和運營職能為主要方式的‘分’,保證了開發區人員集中精力做大做強主業。”鄒城市副市長欒濤表示。
面向全國招聘高管,激發“服務力”
1月27日,大年初三,位于鄒城經濟開發區的山東太陽宏河紙業有限公司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生產用的紙漿撐不過兩個星期了,設備一旦停機,員工就得回家,企業的損失難以估量。”回憶起那段頂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重重壓的日子,宏河紙業常務副總經理夏承泉至今還心有余悸。
對于一家年產80萬噸高檔輕型紙的制造企業而言,停機意味著巨大的生產危機。剛從鄒城市商務局競聘上崗的鄒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孫本鐸,到企業實地了解情況后,根據他對海外商務資源的掌握,拍著胸脯說:“國內買不到咱就去國外找!”于是,他和幾名新員工馬不停蹄地四處聯系外企、跑海關,硬是在3天時間內,對接上了越南、泰國的2家木漿供應商。
生產遇到疫情,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應急反應能力,還有政府的服務能力。
服務依賴人,專業、精準的服務更離不開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的人才隊伍。去年11月開始,一場“全體起立、競爭上崗”的人員改革沖擊著鄒城經濟開發區。在前期大膽將16名科級干部分流出14名的基礎上,園區打破原有行政級別、年齡、資歷等制約,面向全國招聘所有高管,累計招聘工作人員86人,平均年齡36.5歲,全部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20人,占人員總數的23.3%;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9.6歲,均具有研究生學歷,決策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人員“大換血”、管理扁平化,再加上優績優酬的薪資制度,今年年初,開發區的“服務力”一下被激發出來。疫情中的復工復產規定比較繁雜,很多企業看著一摞摞的文件無從下手,工作人員連熬三天,匯編出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的“35條風險防控關鍵點”;有些企業想動又不敢動,特派員就深入一線摸排出130多項復工難題,并歸結為10類逐一掛牌督辦……
一個產業跟著一個研究院,科技來賦能
干凈整潔的車間里,只有揮舞的機械臂和智能操控平臺,寥寥數人便撐起了濟寧最大剎車片制造企業的一個獨立車間。4月13日,記者在山東濟信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看到,機器人成了各條生產線上的主力軍。
作為一家2012年進駐鄒城經濟開發區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機器人技術的使用幫助他們快速站上行業潮頭,可談起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他們把很大一部分功勞歸給了開發區“一個產業一個研究院”的戰略性科技布局。
開發區的核心驅動力在于科技創新,這也決定了園區產業的質量和承載力上限。在鄒城經濟開發區改革中,管委會裁撤掉了5個部門,唯一新增的就是科技合作局。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3個主導產業,新部門主要負責產業轉型的引導和平臺搭建,不僅強化專業性研究院對主導產業的引領,更嘗試通過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充分遵循市場規律,讓科技拉著產業龍頭跑。
去年,濟信汽配花大價錢從國外進口的生產設備在使用中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由于公司生產的剎車片型號較多、形狀大小不一,起抓取作用的機械臂頻頻出錯,近半數“過失”只能用人工彌補。接到企業求助的機器人研究院,通過程式修改和設備改造,迅速提升了生產設備的適配性,將抓取率由50%提高到了95%,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我們的主業不是生產機器人,而是通過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提升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智能化程度,進而強化整個產業的競爭力。”機器人研究院院長于洪金告訴記者,開發區改革后,科技合作局將研究院的任務聚焦在了傳統制造業企業的數字賦能上。目前,30多家制造企業通過研究院進行了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升級。
從以山東榮信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為依托加緊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專注進行煤化工產品和新材料的研發;到發起成立山東綠色化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政產學研”的互動交流機制;再到建立健康醫藥專業性科技企業孵化器,批量孵化生物醫藥產業項目……開發區改革,使得每個龍頭項目都能與科研機構形成常態化的有效互動,匯聚為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