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5-14 07:47:05
日照市嵐山區推行扶貧項目“大級差”收益分配法,讓產業項目收益發揮最大效益
扶貧項目收益分紅不撒“芝麻鹽”
什么是“大級差”?一方面是按照貧困程度,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細分為A、B、C三大類。另一方面,扶貧產業項目收益加大對重度貧困群體的分配比重。在拿出部分收益用于村公益事業后,剩下的50%用于扶持A類貧困戶、30%用于扶持B類貧困戶、20%用于扶持C類貧困戶。
□ 本報記者 吳寶書 丁兆霞
今年4月,馬家峪蠶菜兩用棚扶貧項目分紅時,日照市嵐山區中樓鎮兩山口村68歲的何永隊,比55歲的馬克艷少分了許多:何永隊個人分紅22.4元,加上老伴兒那一份,總共56元。而馬克艷家,只她一人名下就分紅56元,一家三口共分得108.5元。
兩山口村現有五個產業扶貧項目,這些項目既有鎮級扶貧項目,也有區級統籌的,但不管是哪一級,每個項目的分紅,何永隊個人都要比馬克艷少一些。去年,馬克艷一家共收到產業項目分紅848.66元,何永隊和老伴兒則分得471.49元。
然而,少拿分紅的何永隊,不但沒覺得不公平,反而認為“合情合理”。同是一個村的貧困戶,扶貧項目分紅數額緣何不一樣?
“她(馬克艷)前些年得了癌癥,做手術花了不少錢。現在還吃著藥,干不了重活,家里有個兒子還在上大學,負擔比我家重多了,理應多照顧一些。”何永隊說,“別看我年紀大,但還能勞動,種了幾畝桃園,沒農活時也能打個零工。我家那口子雖然身體不好,常年吃藥,但俺倆一年還能領三千多塊錢養老金,條件比她家強。分得少,合情合理。”
“扶貧項目收益平均分配,每戶一年分二三百元,對特困貧困戶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幫扶效果不佳。條件差的多發,條件好的少發,將大部分資金分配給少量特困戶,可以讓產業項目收益發揮最大效益,解決項目收益撒‘芝麻鹽’的分配弊端。”中樓鎮黨委書記劉強說,中樓鎮探索精準扶貧,推行扶貧項目收益“大級差”分配。
什么是“大級差”?劉強介紹說,一方面是按照貧困程度,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細分為A、B、C三大類。其中,因重病、重殘、重災而導致的失能、半失能,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人員歸于A類;現有兩個或兩個以下子女,或雖多個子女但子女因病、殘、災而都不能履行贍養義務,年齡65周歲以上的生活困難人員被評為B類;其他的建檔立卡的生活困難人員為C類。另一方面,扶貧產業項目收益加大對重度貧困群體的分配比重。在拿出部分收益用于村公益事業后,剩下的50%用于扶持A類貧困戶、30%用于扶持B類貧困戶、20%用于扶持C類貧困戶。
以何永隊和馬克艷家為例。省定貧困村兩山口村共有貧困人口88戶155口人。其中,何永隊和老伴兒被分別歸于C類和B類貧困人口;馬克艷因重病被劃定為A類貧困人口,丈夫和兒子則被納入C類貧困人口。按照固定資產產權比例,在馬家峪蠶菜兩用棚扶貧項目中,今年兩山口村獲得分配收益9055元。該村拿出3成共2717元,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7成共6338元用于幫扶貧困戶。A類每人可分配56元,C類個人分配22.4元。
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分配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產業扶貧項目收益第一年剛下來的時候,我們這幾個莊里都愁啊。愁啥?不敢分啊——‘他家比我家稍微困難一些,他家評上了貧困戶,跟那些特困戶發一樣的錢,憑啥?’村里甚至出現‘爭當貧困戶’現象。”馬家峪村黨支部書記馬德政對此有深刻感受。
鎮級在深入調研后,制訂《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大級差分配指導辦法》。各村在此基礎上,召開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扶貧理事會成員、貧困戶代表和非貧困戶代表會議,協商醞釀確定貧困戶分類名單,確保貧困戶分類名單公平公正。
“實行‘大級差’分配后,我們這幾個村黨支部書記,都覺得工作一下子好干多了——村民不攀了,村里的錢好分了。”馬德政說,“既能保證一般貧困戶收入達標,又能以更大力度帶動特困戶增收”。
按照“植根鄉土、靠大聯強、抱團發展、區域統籌”理念,從2016年至今,中樓鎮已建成產業扶貧項目36個,累計收益392.27萬元,其中2019年項目總收益134.23萬元。按照“大級差”收益分配法,2019年,在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分紅中,全鎮共有536名A類貧困戶人均分紅1303元,587名B類貧困戶人均分紅781.8元,355名C類貧困戶人均分紅521.2元。
據悉,這一分配模式也已被省扶貧辦轉發推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