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0-05-17 07:00:05
“一次辦成”服務企業更貼心。
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傳承非遺文化。
濟南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建設提速。
三城共輝扮靚醉美歷下。
2019十大亮點
2019年,歷下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全市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和“1+474”工作體系,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經濟社會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首善之區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在全市2019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歷下區再創佳績,勇奪“十二”連冠。
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9億元經濟平穩增長
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85.4億元,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9億元,增長2.6%;稅收比重達92.7%,領跑
全省。畝均GDP產出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經濟總量在區縣級發展主體中穩居全市第一,營商環境評價名列全省首位。
2 設立2.5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新興產業加速布局
以動能轉換為統領,助力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8.3%,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81%,現代服務業占比6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5億元,增長7.9%。設立2.5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制定出臺了重點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新興產業加速布局,集聚效應逐漸顯現。完成金融業增加值381.2億元,占GDP比重達22.6%。市級新認定總部企業42家,占全市的31%。
3 全區“億元樓”達35棟 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全區“億元樓”達35棟,“月億樓”2棟。傳統商貿提檔升級,泉城路、寬厚里成為引領全市旅游消費、發展夜經濟的新高地。集聚作用持續增強,利寶互助產業園入駐電商平臺26家,交易額突破120億元;國貿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152家,其中跨境電商92家;科金大廈引入7大類60余家機構,構建了涵蓋“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的創新創業共同體;燕山大廈人力資源產業園以市場化手段招才引智,推動省會都市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蝶變發展;山東國
際時尚創意中心吸引20家國內外頂尖機構入駐,正在成為引領泉城時尚創意產業的新地標。
4 71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發展后勁更加充沛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7%,71個區級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投資拉動效果顯著。鐵職二期、醫養結合中心等10個過億元項目實現新開工,鼎峰中心、博鰲大廈等140余萬平方米商業商務載體竣工。山東鐵路有限公司、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集團等122個過億元項目落戶,引進市外投資186億元,增長28.3%,市場主體突破13萬戶,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5 102項行政審批事項“一窗受理”營商環境明顯優化
政務服務改革蹄疾步穩,大力推進“一次辦成”改革,試點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102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窗受理”,提速49.8%;非個體工商戶基本實現1小時內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秒批秒辦”。
在全市率先推行“政銀合作”審批模式,合作網點達10個,典型經驗在全市推廣。
發起成立投資者聯盟、中小企業發展聯盟和樓宇聯盟,積極拓寬溝通渠道,架起了政、銀、企交流合作橋梁。
山東院士專家聯合會落戶,全省首家院士之家掛牌成立,新增市級以上院士工作站13家、專家工作站6家、泉城眾創空間7家。
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惠企政策,廣泛開展“遍訪民企”活動,72個區直部門、街道走訪轄區企業11萬戶。
6 全市率先建成2處國際化社區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加快城市國際化戰略試點區建設,吸納國內外高端資源,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在全市率先建成舜井、全運村2處國際化社區,促進文化融合、拓展國際視野,打造了國際化社區建設的“歷下樣板”。成功承辦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年會、世錦賽公開水域游泳項目選拔賽和首屆泉城(濟南)馬拉松大賽,2萬余名國內外賓客和體育健兒會聚泉城。成功舉辦世界級高端時裝展會——“泉城風尚”國際時裝周,成為濟南國際時尚新名片,助力山東時尚產業走向國際化。組織參與中德項目路演、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涉外大型招商推介活動9次。濟南簽證中心落戶歷下,實現32個國家就地簽證,可代辦100多個國家的簽證業務,為廣大居民提供了優質便捷的一站式出境服務。組織179家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額達1.2億美元。引進拉加代爾等世界500強企業10家,實際利用外資增幅25.4%,位居全市前列。
7老城片區接續更新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大力實施佛山街特色街區提升,融入傳統文化,串聯景區商圈,休閑慢生活體驗區基本建成。穩步實施古城保護,對芙蓉街等5條老街巷進行提升改造,推進雙忠祠街、起鳳橋街歷史風貌恢復和明府城文保項目一期建設。小南營片區及棋盤街42號院拆遷進入掃尾階段,577戶居民實現外遷。甸柳四區等88個老舊小區完成綜合整治,加裝電梯83部,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8 “山泉湖河城”節節拔高東部片區加速崛起
濟南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開發建設全面提速,“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層節節拔高,代表濟南未來新高度的綠地國際金融中心突破兩百米。山東人力資源產業園項目主體封頂,匯金大廈、人壽大廈投入使用。丁家村、十里河等安置房加快建設,全年開工1939套。全市最大的城市商業綜合體——華潤萬象城順利開業,引領泉城商業消費再升級,成為濟南都市圈購物消費、休閑娛樂的新地標。
9 “無違建街道”達標率全市第一“繡花功夫”扮靚城市環境
拆除違建100萬平方米,大明湖等10個街道達到“無違建街道”標準,達標率全市第一。大力實施桿線落地,千佛山東路等15條道路完成線纜入地158公里,拔除線桿400余根。對旅游路等24條道路實施綠化提升,建成荊山等5座山體公園,新增綠化面積115萬平方米。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310家社會單位、行政機關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對舜耕路等7條道路、140棟樓體和90萬平方米綠化帶實施景觀亮化,提升城市容貌,歷下已成為眾多市民和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10 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66.2億元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全年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達66.2億元,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2%,多層次、廣覆蓋、有質感的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向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發放各類幫扶資金9000余萬元。新建改建街道養老服務中心5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8處,購買居家養老服務67萬小時,為1300名困難老人提供托底保障。建成完善覆蓋全區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安置公益崗1729人,懸掛光榮牌3.5萬塊。援助重慶武隆、湖南永順等地區各類資金5000余萬元,重點支持45個脫貧攻堅項目,助力脫貧7518人。基礎教育設施建設三年規劃加快落實,21所學校(幼兒園)開工,6所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學位5610個;強力推進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在園幼兒普惠率達95%。深化醫藥體制改革,區屬醫院醫聯體實現全覆蓋,泉城路等3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入使用。超然樓、佛山街2處泉城書房建成,區工人文化宮全面開工,群眾文體生活不斷豐富。
2020十大看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歷下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攻堅之年,更是搶抓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
歷下區將全面對標省委對濟南發展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對照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按照區委確定的“雙核引領、東西共進、兩翼齊飛”發展戰略,聚焦濟南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和明府城片區“兩大主戰場”,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群眾導向,弘揚逢先必爭、親力親為、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四種精神”,勇擔新使命、樹立新標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高質量建設一流國際化中心城區,在全市發展中勇擔龍頭重任,不斷把全省首善之區建設推向前進。
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57.5億元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2020年,歷下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7.5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招商引資增長2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5%。
2 推進濟南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建設全力打造東部經濟新高地
全力服務保障以“山泉湖河城”5座超高層為代表的商務載體建設,確保國際金融城南區和丁家莊保障房等項目實現主體封頂,推動傳媒大廈、人力資源大廈等百米以上高層樓宇竣工驗收,刷新城市天際線。強化與綠地、華潤等開發建設單位的全面對接,持續發力二次招商,為入駐企業提供暖心、順心、舒心、安心的服務。對標深圳天安云谷,建立企業服務中心,打造統一高效的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借力國際知名機構,高點站位策劃,全球視野推進,持續擴大影響力,構建要素集聚、鏈條完善的良好金融生態,營造全省最高端的金融產業生態圈。
3加快明府城片區保護提升助力古城蝶變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對芙蓉街及周邊街巷實施綜合提升,做好狀元府、題壁堂等文保建筑修繕,深入實施老街巷燈光亮化、老建筑(老字號)遺址復興等項目。
積極推動“泉·城文化景觀”申遺,保護傳承非遺文化和歷史文脈,使老街區再度煥發新活力。
以高端商業綜合體為依托,以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為引領,打造集時尚品牌發布、高端定制、新消費體驗于一體的全省創意產業聚集地、時尚消費新地標。
建設更多供人“親泉”“親水”“樂水”的設施和場所,將散落的名泉串珠成鏈,形成魅力獨特的觀泉動線。
扮靚芙蓉街、寬厚里等特色街區,打造精品民宿,大力發展夜經濟,激發老城新活力。
依托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等資源,承辦國家非遺博覽會、省旅發大會等大型活動,推動千年古城蝶變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讓泉城市民聽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讓外地游客感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讓海外來賓領略“天下泉城”的獨特風采。
4 抓好54個過億元重點項目建設力爭新建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
搶抓新增中央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機遇,瞄準“新基建”和優勢產業,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抓好項目包裝策劃和內容挖潛,謀劃一批5G、人工智能等規模大、效益高、前景好的高端項目,力爭新建一個項目、打造一個地標、帶動一個產業。健全完善領導包掛項目責任制,加快推動54個過億元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抓好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7個項目啟動,推進黃金時代廣場現代金融產業園等17個項目竣工,確保新增商業商務載體100萬平方米。
5 一樓一園區、一樓一特色打造樓宇經濟發展新模式
持續推進產業金融、商貿流通等重點產業發展,聚焦主業、補鏈成群,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發揮樓宇聯盟作用,整合165棟5000平方米以上商務樓宇資源,健全完善樓宇標準評價體系,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品質。堅持一樓一園區、一樓一特色,圍繞主導產業加快集聚,打造樓宇經濟發展新模式,確保億元樓達到38座。嚴格執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及稅收減免、保險緩繳等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渡過難關,加快恢復產業鏈。拿出1.2億元財政資金,大力培植創新企業,培育企業家隊伍,像尊重名士一樣尊重企業家,像保泉護泉一樣重商愛商,讓企業家成為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來源。
6 開展精準招商加快人才聚集“雙招雙引”工作再創新突破
實施招商項目“倍增”計劃,全面提高專業化、精細化水平。聚焦倫敦、紐約等世界金融中心,開展產業金融招商。瞄準國內外500強、央企省企、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加快形成高端產業總部集聚地。充分發揮“招商大使”“城市合伙人”作用,深入挖掘校友資源、商會資源,強化資本招商、以商引商,打造高質量招商新格局。大力推進“招才引智”,加快國際人才創新中心、人力資源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推動與山東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將高校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展“人才政策落實年”活動,推進人才政策、人才工程、人才資金優化整合,釋放人才引進“虹吸效應”,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生態。
7 實施“快一步”工作法全面推行“秒批秒辦”
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實施“快一步”工作法,全面推行“秒批秒辦”“不見面審批”,體現“歷下速度”。
深入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堅決做到“說了就算,定了就干”,打造“誠信歷下”。
推行審批許可“周末服務”“預約服務”,完善“點單服務”模式,做到企業“點單”有需求、政府上門有服務,只為辦成想辦法、不為不辦找理由,讓“店小二”理念覆蓋到每一個服務環節,讓歷下成為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創新創業的沃土、成就夢想的樂土。
8 打造花卉景觀大道和花漾街區實現“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
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原則,堅持“精致、時尚、靚麗”標準,實現“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高標準實施東關大街街區更新,對濼源大街等13條道路進行綠化提升,打造層次豐富、景觀優美、特色鮮明的花卉景觀大道和花漾街區。加快推進2座山體公園和8處城市公園建設,植入更多文化元素,讓市民享受更多健身休閑的綠色空間。
9 落實“1+4+4”社會治理體系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落實“1+4+4”社會治理體系要求,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各類資源,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精準劃分社會治理網格,建立黨建、綜治、城管等全要素聯動機制,實現“多網融合”。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集中更多工作力量到服務居民一線。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荊山等6個村撤村建居,加快實施義和莊、中井村改造,推進綠城百合等11個社區用房達標提升。大力培育社會組織,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讓居民享受最貼心、最溫暖的社區服務。
10 30項民生實事提交人代會票決 承諾事事落地、件件落實
新增城鎮就業4.1萬人,建成7處醫保工作站,完善優化困難群體大病救助制度,加快推進區級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加快落實基礎教育設施建設三年規劃,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圍繞群眾所想、所需、所盼,重點梳理30項民生實事提交人代會票決。這30件實事,既有涉及全區發展的“大事”,也有涉及一個街區、幾棟樓房的“小事”,對此,歷下區承諾一定會事事落地、件件落實,提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監督。
本報記者李冬陽通訊員楊榮超有文青竇樂
原標題:歷下勇擔全市龍頭重任打造全省首善之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