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0-05-27 12:08:05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被譽為“百川之首”“百瀆之宗”。她不僅僅是一條地理的河,還是一條承載深厚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河。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黃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已是重大國家戰略的一部分,也是山東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么,作為黃河入海口的山東,如何打好黃河文化這張牌?
兩個字:“融合”。
融為一體
新石器時代,山東一帶孕育了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是黃河文化發展伊始的主要形態,與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裴李崗文化、老官臺文化、仰韶文化同為中華文明最早的發源地。
此后,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黃河文化在齊魯大地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包括農耕文化、治黃文化、移民文化、農墾文化、航運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內容,并與齊文化、魯文化、泉水文化、泰山文化等山東地域文化交融在一起,成為山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新時代,國家提出黃河戰略后,黃河元素、黃河特色如何在山東文化中更加鮮明?
關鍵在于,找準黃河文化與山東地域文化的交疊之處,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和充分整合,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把潛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競爭力。
最近召開的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強調:“突出山東特色和比較優勢,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把黃河文化與儒家文化、運河文化融為一體,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融為一體”的表述,為打造黃河文化的山東品牌,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水”串聯“一山、一圣人”
從地理角度看,山東沿黃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農耕文化、治黃文化、移民文化、農墾文化等文化區域分布廣泛,各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這些種類豐富、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讓山東境內的黃河文化擁有了獨特魅力。
例如,泰山、黃河、孔子這“一山一水一圣人”,就充分體現了黃河文化與山東地域文化有機融合的巨大潛力。
沿著這條文化樞軸,可以系統整合山東黃河文化遺產資源,提升山東黃河文化旅游發展能級,發展黃河智慧旅游、夜間旅游,打造黃河文明之旅、尋根之旅等旅游線路,推出沿黃研學旅行和體驗旅游精品線路。
又如,“黃河入海處”,是山東在整個黃河流域的突出特色,也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抓手。
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深入挖掘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資源,承接歷史文脈,以黃河水利工程、治水遺址為依托,建設水利風景區,發展以黃河入海、濕地旅游、農耕體驗、科普研學、休閑度假為主體的生態文化旅游。
具體說來,圍繞生態文化旅游,可以設計啟動黃河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等具有黃河文化特征的旅游項目,打造以黃河風貌旅游為主題的體驗空間、黃河入海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等,實現黃河文化特征與旅游活動創新的高度契合,形成新的旅游業態。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沿黃地區與許多革命老區存在相互交疊之處。對于這部分沿黃地區,應充分挖掘山東革命文化資源,建設重點紅色文化旅游經典景區,開展紅色旅游節慶紀念活動,形成獨具山東特色的“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旅游品牌體系。
打造“黃河文創”大IP
從歷史角度看,山東境內擁有極為豐富的黃河文化遺產。讓這些文化遺產“活起來”,也是打造黃河文化山東品牌的重要抓手。
山東沿黃地區擁有200多項非遺項目,其中,鼓子秧歌、黑陶燒制技藝、黃河打夯號子、沿黃區域節慶習俗、農事節事活動等,均具有獨特的山東黃河文化特性。
對于這些非遺項目,需要厘清類別,分析其活化發展空間大小,以確定開發投入力度及發展規模,并根據其分布確立創意產業吸收利用的核心區和文化帶,將非遺項目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
同時,山東黃河流域遍布北辛、大汶口、龍山、岳石及夏商文化遺址遺跡,史前文明成果豐富,黃河故道、防洪河道、崗丘堌堆、防洪堤壩等遺址遺跡眾多。
對于這些遺址遺跡,必須予以重新審視和梳理。
應突出山東入海口黃河文化及其衍生文化的特色,準確把握文物、遺址遺跡及非遺等各類遺產的特性,妥善處理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故宮結合現代科技與時尚元素,推出了許多創新文創產品,既傳承了傳統文化,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廣受好評。打造黃河文創大IP,完全可以借鑒故宮經驗。
例如,可以嘗試利用多維動畫設立虛擬考古場館和場景,運用創意理念和產業有效整合“大遺址”資源,通過建立大遺址公園,使人們在延展廣闊的空間范圍內領略黃河歷史文化的風貌。
此外,還可以采取建設黃河文化遺產博物館等措施,通過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等現代科技手段,減少旅游參觀活動對遺址遺跡的破壞。
這樣,既可以擴大黃河遺產的文化影響,又可以反哺對文物資源、遺址遺跡的保護。
在這個過程中,應避免獨立開發,突顯集聚效應,形成上下互動的產業鏈,讓有規模、有黃河文化底蘊的創意產業發揮帶頭引領作用,通過品牌結構調整優化,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構建山東黃河文化品牌體系。
從“文本黃河”到“數字黃河”
突出山東特色和比較優勢,做好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因此,打好黃河文化這張牌,山東還需扎實做好文化資源方面的研究、整合與規劃,為有機融合夯實理論基礎。
以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典范樣板”為目標,全面組織開展對山東黃河流域文化遺產資源的摸底梳理工作,建立健全實物保存、記憶保存、數字保存三大遺產保存體系,建設山東黃河流域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庫。
繪制黃河文化資源地圖,完善黃河文化遺產鑒定、確認、評價的標準和程序,加大黃河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力度,帶動提升黃河文化保護水平,編制山東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利用總體規劃。
聯系協調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對黃河文化開展系統性研究,將黃河文化尤其是黃河文化遺產研究列為重點研究內容,對已有研究成果和在研項目建立黃河文化數據庫,打造高效的學術研究與理論宣傳交流平臺,建立黃河文化高端專家智庫,為山東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及弘揚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以歷史記載強化歷史記憶,重視黃河文化文本資料建設,加強對不同歷史時期黃河文化文獻的整理研究工作,提煉出核心文化要素與文化精神,形成對黃河文化的規律性認知,總結經驗教訓,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供歷史借鑒。
(作者宋暖,系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