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04 09:01:01
原標題:海水養殖向深遠海進軍|“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從2005年開始聚焦深水網箱適養品種選育,為養殖戶帶來“新鮮事物”——
“一條魚”的15年攻關路
眼下,引領了全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以智能裝備為支撐,推動養殖業向深遠海進軍,引領全國海水養殖第六次浪潮。一座座龐大的養殖網箱挺進深海,需要選育適宜生長的優質魚類品種。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的姜海濱團隊,從2005年就開始了深水網箱適養品種(黑鲪)的選育工作。
“通過在長島養殖網箱的生長表現,我們選育的黑鲪在生長速度和抗病性上都很優秀。從2017年開始,長島已經有600多個網箱使用我們的魚苗了。目前第四代魚苗已經出來了,等到第五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申報新品種了。”2020年12月31日上午,記者在研究院10樓的實驗室里見到了姜海濱,他正和幾名科研人員認真分析著DNA數據。
黑鲪也叫許氏平鲉,山東沿海漁民一般叫它黑魚、黑頭,在我國黃渤海及東海有分布,在山東海域可以自然越冬度夏,是我國北方的優良品種。之前的養殖,多為捕撈海洋中的幼體后,在網箱中養殖。這些年的近海捕撈,使得近海種質資源越來越少。
2017年,長島養殖戶向原海洋與漁業廳打報告求助:野生黑鲪魚苗已經越來越少了,希望漁業專家能夠幫助解決難題。
“當年3月,我們幾個人趕赴長島,發現問題確實比較嚴重,就組織了大欽島的鄉鎮和村干部、養殖戶開了個座談會。”姜海濱告訴記者,雖然已無魚可養,但人工黑鲪魚苗在長島還是個新鮮事物,大家心存顧慮。
姜海濱出島后,接到大欽島鄉東村養殖戶孫長路、孫佳存和孫長鳳的電話。為了打消顧慮,三個人到研究院的育苗基地,反復看了多次,終于運回了50萬尾魚苗,準備試養。后來,又有養殖戶找了過來。2017年,108萬尾人工黑鲪魚苗落戶長島。
去年8月,全國的漁業專家齊聚大欽島,對首批養殖戶的黑鲪魚進行驗收,周邊的漁民、養殖戶也都來了。測量結果發現,這些魚平均重量超過800克,最大的達到1000克。通過最初養殖戶的示范帶動,目前長島已經有600多個網箱使用了研究院的人工魚苗。使用天然捕撈的魚苗,存活率只有10%。而用人工魚苗,當年存活率能達到95%。
“2005年開始,我們的培育就著眼于‘深遠海’,就是為深海網箱而生。”姜海濱說,“黑鲪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非常適合深海網箱的養殖。我們致力于把它培育成山東的‘省魚’。”
2018年6月,煙臺市依托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國家級開發區謀劃啟動了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建設。2020年,新區完成策劃規劃后,設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為此,煙臺市專門成立了經海海洋漁業公司作為實施主體。
經海公司與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以及長島的諸多養殖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將通過‘陸海接力+現代漁服’模式,由我們陸基育苗場為養殖戶提供黑鲪幼苗,養殖戶養殖到標準規格后,再由經海公司收購投放到深海網箱。三方簽訂協議,形成一個深海養殖的‘共同體’,抱團走向深海。”姜海濱說。
2019年,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交付。研究院的人工魚苗成為“長鯨一號”的首選,目前長勢良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