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1-06 18:09:01
春來百花次第開、園野繽紛;
夏到綠樹皆成蔭、鳥鳴風清;
秋至瓜果芳滿山、遍地飄香;
冬臨冰凌開滿樹、松裹銀裝——
走進地處山東“黃金旅游帶”中心和省千里民俗旅游線的臨朐,山谷縱橫交錯,河流星羅棋布,城區段一步一景,鄉村行移步亦景……如今的臨朐,已是集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等眾多桂冠于一身。
這樣一座會“呼吸”的山水之城,如何把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又是如何扛起鄉村振興大旗,讓承載無限鄉愁的家鄉變得更美麗、更宜居?
今年以來,臨朐按照市委創新提升“三個模式”要求,聚焦“三生三美”,圍繞“三清一改”和“七改”工作,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推進富裕鄉村、美麗鄉村、幸福鄉村“三村共建”,有力推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進步。
如今,行走在臨朐的沃野鄉間,看到的是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斑斕畫卷,聽到的是不少鄉親脫口而出“現在日子可好了”的感嘆。奮力打造“秀美文明活力幸福臨朐”的小城,正在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明鄉村振興之徑,讓農民更富——
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臨朐探索創新扶貧路徑堅守高質量發展底線,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114個省定貧困村交出優異“脫貧答卷”
元月5日,正值小寒節氣,記者沿臨朐縣城驅車一路南行來到冶源鎮鞏家橋村聶象波的觀賞鳥養殖基地,和外邊的寒冷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溫暖如春的鳥棚——里面旋風、虎皮、云斑等近千只鸚鵡或振翅跳躍,或搖頭晃腦,或瞇眼小憩,鳥語鳴沸不絕于耳。
聶象波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妻子不幸去世,他本人全身大面積燒傷,造成終身肢體三級殘疾,沒有了勞動力和收入來源,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知情況,時任駐村第一書記牛偉志和村黨支部書記趙奮起積極分析政策并與縣里對接,促成村黨支部與聶象波聯合創辦臨朐縣彩鳳鸚鵡養殖合作社,建起鞏家橋村觀賞鳥養殖基地。村集體憑借基礎建設投入只拿收益的40%,聶象波憑借技術、勞動占收益的60%。
陽光明媚中,聶象波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一對鸚鵡一年孵化4窩,價格每只20元到200元不等,出售鸚鵡按比例分紅3萬多元,憑借技術、勞動收入7萬多元,去年共出欄鸚鵡2000余只,家庭創收超過10萬元。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和基礎。近年來,臨朐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掉隊。
聚力攻克堅中之堅。臨朐聚焦全縣114個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584戶16353人,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健康扶貧、保障性扶貧等政策支持力度,依托全縣3031個網格黨小組,安排2733名結對幫扶責任人、547名包村責任人、245名項目包靠責任人實施定點幫扶,實現脫貧攻堅關口前移、觸角下伸,幫扶滿意度達到100%。
扎實推進,精準施策。突出產業就業科技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光伏、旅游、家庭手工業、電商等特色產業,帶動8000多名貧困戶增收;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2.7億元,全縣144個扶貧項目全部建成,順利通過脫貧攻堅省級考核驗收,7個鎮街成功創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示范鎮街。
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同時,臨朐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腰包鼓起來,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一年來,臨朐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納入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范圍,培育出“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張云芳等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目前,全縣依托縣農業農民培訓中心、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等載體、平臺,培訓鄉村工匠、技術能人、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等200余場、1萬余人;對接現代高效農業高端人才需求,加大高端農業人才引進力度,與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農業高校建立校外培訓實踐基地,已利用“云上智農”、天劍課堂等方式舉辦各類培訓會指導種植戶6萬戶,服務作物面積達19萬余畝。
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職業農民的培育,農村改革的深化,盤活了農村沉睡資源,帶動了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各地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將農戶與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利益緊密連在一起,讓農民得到了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和股金分紅收入,農民增收步伐加快。截至11月底,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
強鄉村振興之基,讓農業更強——
臨朐矢志不移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和“三個模式”,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創新機制,突破品牌,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2020年,臨朐在農業領域的成績非常亮眼:
推進“兩村兩園兩主體”建設,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00個、新增“萬元田”7900畝、高標準農田4.3萬畝,城關街道衡里爐村被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建成農業特色產業園16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9個、農業龍頭企業64家,華建農業生態科技示范園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基地,成功創建為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試驗示范基地。
含香家庭農場等6家單位獲評“山東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認證14個,全縣“三品一標”品牌達到87個,被授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作為一個山區丘陵達87.3%的“山城”,臨朐一度苦于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的短板,農業發展一直“潮打空城寂寞回”,而今卻“風生水起逐浪高”,實現產業興旺的高質量發展,緣于何故?
今年以來,臨朐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質量為核心,按照“高產、高質、高效”和“品種、品質、品牌”三高三品要求,積極推動糧改經、舊改新、小改大、單改多、散塊改園區、大田改設施、低溫棚改高溫棚,全面推進農業“由低效到高效、由低品到高品、由單向到立體”轉變。同時加快推進嵩山黃谷旅游綜合體、九山薰衣草小鎮等項目建設,提升黑松林、露營小鎮、淹子嶺、寨子崮、隱士、牛寨等一批節點旅游功能,全年共打造3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6處農業特色產業園。
無效供給減少——今年,臨朐組織實施農業“七改”工程,廣泛開展“萬元田”增收行動,新增“萬元田”7900畝、高標準農田4.3萬畝,削減低標準農田,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益。
有效供給增加——新發展家庭農場37家、爭創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2家,土地流轉總面積達33.7萬畝,加快推進林果、畜牧等業態融合的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新發展果品面積1.9萬畝,豐富了產品種類,適應了市場需求。
高效供給拓展——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為主攻方向,提高綠色食品基地生產標準,從“多多益善”到“天天向上”,華建農業生態科技示范園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基地名單……
臨朐實踐表明首要盤活、整合資源,補短板、強功能,才能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一減一增一拓展,臨朐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辛寨鎮大高家莊村在土地上做文章,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實現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冶源王舍田園綜合體運用“生態+”“農業+”等模式,實現了產業融合;燕子崖村的燕窩農場盤活700多畝荒山變身花果飄香金銀山……
在此基礎上,臨朐又繼續探索以品牌為紐帶整合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過程模式,集中扶持發展伊利、華良種業等重點龍頭企業,加快構筑“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經營體系,通過規模化、產業化方式,打通土地經營散、農技推廣難、產品效益低等“梗阻”,打造農產品品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步伐不斷加快。農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富鄉村振興之涵,讓農村更美——
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綠滿城鄉、秀美臨朐”專項行動,建設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升級版鄉村
鄉村振興,既要塑型,又要鑄魂。
“四面山合,一徑斜穿,飛峙流泉,鳥啼花落,四時堪怡,不亞武陵桃源。”九月初,記者行車駛入位于臨朐縣五井鎮西南深處的腰莊村,但見河道纖長,水清如鏡,砌石的河岸自然延伸,曲橋、石碾古色古香,滿目的墻繪和小村的美景融為一體,深感詩里所言非虛。
腰莊村位于五井鎮政府以南10公里處,夾在東西兩座珩山之間,是一個只有131戶、420口人的小山村。“我們村在過去村里進項少支出多,大街小巷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常態,還是曾經的‘省定貧困村’。”腰莊村黨支部書記楊磊向記者道出過去村里的窘境。
變化緣于何故?2019年,臨朐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綠滿城鄉、秀美臨朐”專項行動,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13億元,突出抓好生活垃圾清運、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6大類18項重點任務,著力提升綠化美化彩化水平,通過村莊景區化、產業旅游化、文化系統化,來實現“三生三美”和“三村共建”,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把臨朐打造成為綠色花城——
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縣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行動和農村垃圾集中清理以來,截至目前,配備環衛作業車輛101輛、專職保潔員3000余名,設置垃圾桶1.9萬余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因村制宜推進污水處理和改廁工作。完成107個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5.4萬戶,建設農村公廁191個,建成糞污中轉站15處,縣級改廁智能管護平臺建成運行,全縣農村改廁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完成村莊綠化1.6萬畝、道路綠化558公里,美麗鄉村示范村達到352個,創建美麗庭院1.8萬戶,五井鎮隱士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石家河瑞莊村入選全省第三批美麗村居建設試點,初步呈現出“街巷暢通、內外整潔,綠樹蔭蔭、庭院深深”的整治效果。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各地注重傳承鄉村文化,一大批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升級版鄉村,像顆顆珍珠分布在朐城。
總投資3700萬元,全長5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串起嵩山生態旅游區最美風景線。沿線經過淹子嶺村、黃谷村等10個村落。行駛在天路之上,古樸的村莊、潺潺的溪流、層疊的農田、起伏的群山等生態美景隨處可見。如今,淹子嶺上建起了“房車露營基地”,江北最大寫生基地“旅游綜合體”也已初具雛形,以原始石頭村落為載體的民宿和農家樂拔地而起……
鄉村振興,關鍵還得靠人才。“支持農民工匠返鄉承接農村小型工程,鼓勵能人、鄉賢回鄉創業,在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更好地支持家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淑娟說。
“要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就必須利用產業規模優勢,引導村民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臨朐盛世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孝世依托原有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起山地游樂、花海觀光、蜜桃采摘等三產融合項目,目前,合作社擁有綠色食品認證基地1.8萬畝,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民種植蜜桃4.5萬畝,年增收入過億元,安置閑散勞動力1000多人。
補農村之所短、揚農村之所長,吸引鄉賢回鄉共建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只是第一步。發展旅游、打造高端鄉村產業,則是臨朐向著更高水平、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嘗試。
一地一策、分類指導、統籌推進——農村正在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截至目前,全縣共硬化路面989萬平方米,全縣350個行政村實現“戶戶通”全覆蓋;完成村莊綠化1.6萬畝、道路綠化558公里,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4個、省級森林村居14個。
圍繞“綠”“富”“美”做文章,廁所變了、路燈亮了,農村美了、村民富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們踏上了返鄉路……從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再向美麗生活躍升,臨朐助推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雙輪聯動”,助推旅游城鎮、旅游村落、風景園區建設,實現“處處是景、時時見景”的獨特風貌,正是生態美、生活美和百姓富的有力實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