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濱州如何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 田長制”

來源:濱州日報

作者:

2021-02-03 10:04:02

原標題:濱州如何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 田長制”

來源:濱州日報

編者按

地處“渤海之濱、黃河之州”的濱州市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大部為黃河沖積平原。作為山東省第一個在全市層面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田長制的市,濱州市在以推行“田長制”為抓手促耕地保護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截至2020年12月底,濱州市各縣(市、區)、高新區全面建立起了縣鄉村三級“田長”制度,實現了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全方位、全覆蓋管理。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充分肯定了我市的經驗做法,并推薦給農村大眾報社深入采訪。今年1月中旬,農村大眾記者到我市無棣、鄒平實地探訪田長制工作,并形成三篇系列報道。本報匯總轉發這三篇文章,希望廣大干部群眾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市田長制工作,總結經驗,更好地推動該項工作走深走實。

截至2020年12月底,濱州市各縣(市、區)、高新區全面建立起了縣鄉村三級田長制度,實現了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全方位、全覆蓋管理。作為山東省第一個在全市層面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田長制的市,濱州市在推行田長制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摸索出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做法?

5410名田長“走馬上任”,耕地有了“守護神”

大寒前夕,走進無棣縣信陽鎮湯辛村的麥田里,一串深深的腳印“提示”著這片土地的肥沃。

天剛蒙蒙亮,村支書兼三級田長邵洪殿就迎著晨霧出發了,他要圍繞湯辛村的800余畝耕地轉一圈。這已經成了他每天早晨的規定動作。“已經習慣了,不轉轉,總覺得心里不踏實。”

信陽鎮北趙村村支書閆紅巖的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著他的巡查記錄。這份記錄顯示,在他的最近7次巡查中,6次是正常的,其中2020年12月16日這次不正常。村東南地里有村民正在準備拉土,他及時制止了這種行為。

5410名田長走馬上任,其中98%是農民

像邵洪殿、閆紅巖這樣的三級田長,濱州市總共5311名,由村(居)主要負責人擔任。此外,全市還設立了一級田長8名,由各縣(市、區)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擔任;二級田長91名,由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擔任。

記者從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全市共設立了縣、鄉、村三級田長5410名,實行“上級田長監督下級田長,下級田長對上級田長負責”的逐級負責機制。

“并不是只有我的一雙眼睛守護著全村的耕地。我們的警示牌設在全村的交通要道。可以說,我們村的872.85畝耕地,是全村幾百雙眼睛一起盯著的。”邵洪殿說。

閆紅巖說,他有義務把全村的地守好,因為這是子孫后代的飯碗。“我們村人均1.3畝耕地,大家都很珍惜。如果在我任期內把村里的人均耕地看少了的話,哪怕少一分一厘,那我就是全村的罪人。”北趙村文化廣場上,這位“85后”村支書的話感動了在場的很多人。

據無棣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主任崔吉春介紹,無棣縣早在2020年7月就開始著手推行田長制工作了,在省市文件出臺前就做足了調研、政策研究準備,是濱州市首個通過田長制管護耕地的縣。

作為二級田長,信陽鎮鎮長李建強的電話號碼被公布在了馬路邊、田埂上。他對轄區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負總責。三級田長業務培訓、耕地保護工作自查等7項工作都是他的事。對“80后”鎮長李建強來講,到信陽鎮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占用時間最多的,就是耕地保護。

“省里出臺的田長制政策非常及時啊!尤其對于魯北平原地區,村里重視了,鄉鎮長重視了,縣長重視了,政策就能落實下去,這是很有效的方式。‘十四五’期間,在原有基礎上,我們要把全縣的基本農田整理一遍,力爭5年整理60萬畝。”無棣縣一級田長、縣長鄭振亮說。

隨時發現“小病”,確保不長“大病”

在日常的巡查中,三級田長邵洪殿發現,2020年11月底湯辛村有個村民開車去地頭取土,車已經開出來停在了地頭,正準備挖的時候,邵洪殿立即進行了制止并講解政策。于是,該村民立即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表示不知道這個政策,以后再不會這樣做了。就這樣,一樁即將發生的取土行為被消滅在了萌芽階段。

無獨有偶。車王鎮大王村田長王錫建在田間巡邏的時候,發現有人在河壩旁用翻斗車取土,還一下子雇了4輛翻斗車,一車能裝10方土。河壩地也是耕地。“我看到的時候已經開始挖了,據說已經運回家一車了。我立即制止了他,然后就給他講政策。他根本聽不進去。無奈之下,我只好向二級田長,也就是我們的鎮長匯報。一看這架勢,這位村民最終服了軟。”王錫建說。最終,這位村民把裝在車上的土卸了下來,又平好了地。而運回家的土,也被運了回來。

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邱延博用“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來形容濱州的“田長制”工作。他說:“如果形成違法占地之后再去消除的話,動用的社會力量太大了。‘田長制’既減少了行政執法的壓力和成本,同時對老百姓的財產也是一種保護。”

小鎮探索裝“天眼”,24小時照看耕地

在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無棣縣信陽鎮,一套被稱為“天眼”的高空高清攝像頭監管系統已投入使用。一個攝像頭的輻射半徑是3公里,可實現27平方公里的全天候監控。用鎮長李建強的話來講,“攝像頭旋轉的時候,就像削蘋果一樣,一圈一圈轉下來,實現了‘無死角、全監測’。”

原來,這套系統是信陽鎮將“全科大網格”管理平臺與鐵塔公司智慧監測平臺“合二為一”開展的試點。該鎮以視頻監控為核心,利用鐵塔基站掛載高及點多面廣等優勢,構建了集國土監測、火點監測于一體的可視化監管系統,通過圖形識別、前后影像對比等手段,對轄區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情況進行實時智能監控。

“我們與鐵塔公司合作,探索24小時無差別地識別、監控全鎮耕地。鎮內亂占耕地建設的、破壞耕地的行為,這套系統可以自動識別、抓取,24小時、360度。這套系統能給巡查帶來很大的輔助幫助作用,相當于給每塊耕地安裝上了無形的‘千里眼’‘順風耳’,讓耕地保護工作更精確、更及時。”李建強說。

記者從信陽鎮政府獲悉,一經發現違法破壞耕地等行為,這套系統會及時進行預警,并將違法位置、違法現狀等信息實時反饋至轄區三級田長手機終端,由三級田長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核實。經核查后屬實的,立即進行制止和糾正的同時,及時報告二級田長,將違法占地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

現在,該鎮正與鐵塔公司在技術層面進行交流,下一步探索通過以圖比圖的方式建模,進一步加大對耕地破壞行為的監管。記者獲悉,這套系統目前正在探索階段,整個信陽鎮需要五套這種設備才能實現全覆蓋,將來有望實現全覆蓋。

在全市層面,目前,濱州市田長“掌上管地”App系統正在開發階段,將來可實現每位田長都能通過手機終端實現巡查、拍照、測量,預計2021年下半年全面投入使用。

扣分又扣錢!田長制納入各村綜合考核

在今日之無棣縣、鄒平市,田長制工作已經納入了績效考核體系。拿“土地很稀罕”的無棣縣信陽鎮來講,該鎮把田長制工作納入了對全鎮57個村的綜合考核。

鎮長李建強告訴記者,該鎮在保護耕地上進行聯合執法,每周都要搞一次巡查,巡查的情況納入對村級的考核。“一旦發現在耕地上的‘非農化’等行為,如果三級田長不制止、不報告的話,我們就要采取措施,不光在考核中對他們進行扣分處理,還要與他們的績效工資掛鉤。”這意味著,在信陽鎮如果干不好三級田長,會既扣分又扣錢。

自我國1978年開始搞聯產承包責任制至今,已經有43年了。李建強坦言,個別群眾對承包責任的認知概念在淡化,個別群眾甚至存在土地是否會“私有化”思想。信陽鎮距離縣城近,商業發達,土地緊缺。個別群眾認為自家地可以私下交易,根本不用向村委會報告。而且大部分高價買或租用土地的人,大都是想搞工商業等非農化經營,這就造成了耕地可能會流失的風險。時下,信陽鎮已經把耕地保護放在了重要位置上,通過鎮村兩級力量,加強對群眾的宣教,加強對不法行為的打擊。

干好有獎勵!市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

記者從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自2021年起,濱州市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對全市20個上年度耕地保護成績顯著的鄉鎮給予資金激勵,占比近兩成。激勵資金列入市級財政預算,主要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后期管護與修繕、耕地開發和耕地質量提升、永久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等,其中70%用于激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而無棣縣還將耕保專項經費納入了縣鄉兩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

在確保耕地數量上,濱州市圍繞“量足質優”,抓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2019年,實現新增耕地2.3萬畝;2020年,實現新增耕地1.9萬畝。針對土地鹽堿化不同程度存在的實際,濱州市在土地整治過程中,采取暗管排堿等科技手段進行土壤改良。2020年,全市采用“暗管排堿”技術實施土地整治,可實現新增耕地13071畝,已驗收入庫6071畝,鹽堿地變成了米糧川。

在今日之濱州,“守田有責、守田負責、守田盡責、守田擔責,確保一分耕地也不減少,確保耕地絕對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為解決補充耕地的“重建設,輕管護”問題,各縣區按照驗收入庫的補充耕地面積及耕地質量等別,分期給予鄉鎮1—3萬元/畝的資金獎勵。博興縣按新增耕地質量等別9等、3萬元/畝為基準,每提高一個等別,增加0.2萬元。鄒平市對后期管護到位,種植良好的,給予鄉鎮3萬元/畝獎勵,對后期管護不到位的,鄉鎮按耕地開墾費價格返還資金。

冬日的陽光下,麥田呈現出勃勃生機,為來年豐收孕育力量。“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全鎮群眾守住這片糧田。”望著身后的這片麥田,李建強堅定地說。

不與耕地爭!工業用地如何打出一套“組合拳”?

在經濟發展上,濱州市堅持“工業再難不能占耕地”。

2020年,濱州市打出了“空閑盤活+標準地+標準廠房”的“組合拳”,盤活“五未”土地1.96萬畝,位居全省前列;完成涉嫌閑置土地處置2886畝,處置率列全省首位。這意味著,濱州市極大地化解了耕地保護與工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了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的互促并進。

“我們堅持鉆天入地要空間,對空閑土地實施騰籠換鳥,既盤活土地保障了項目落地,又實現了新上項目無需占用耕地建設,相應地保護了耕地不減少。”邱延博說。據介紹,濱州市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并重管護,拓展“土地整治+”范疇,以建設性保護推進質量提升、生態保護,連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成為全國唯一糧食產業超千億元的地級市。

記者獲悉,濱州工業基礎堅實,鋁業、紡織生產規模穩居全球第一位,打造形成了高端鋁業、新型化工、家紡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近年來,濱州市大力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高端科創平臺初具規模。

城市要發展,離不開項目的帶動。項目要落地,離不開土地的支撐。一方面,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不突破,另一方面,要確保“好項目不怕沒地用”,在上級嚴控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大背景下,土地成為擺在各級決策者面前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問題。如何破解?濱州市運用系統思維、有解思維,給出了“濱州答案”——變“空閑地”為“標準地”,讓“僵”的“復活”、“活”的“更火”。

在濱州,批而未供土地、供而未用土地、舊村盤、僵尸企業土地……這些類似“問題土地”,過去一度被視為“邊喊渴邊浪費”的代名詞,作為“歷史包袱”,年年消化年年新產生,甩不掉、用不好;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快投入高產出”的“利稅大戶”,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前沿陣地”“關鍵一環”。把土地存量“盤”成發展增量,相應地減少了對耕地的占用,為耕地安全加上了一道“保險鎖”。

記者從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為最大限度減少新上項目對耕地的占用,濱州市自2018年起,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標準地”出讓模式,通過事前定標、按標出讓、簡化審批、依標施建、對標驗收、全程監管,審批環節、辦理時限較推行前均壓減或縮減2/3以上,避免了“審批馬拉松”,實現了“拿地就開工”,項目建設全面提速;通過“以地擇商”,鎖定主導產業、靶向招商,招引項目質量明顯提高,有效保證了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單位能耗GDP增加值等控制性指標遠超普通標準。全市先后完成“標準地”供應139宗、面積1.18萬畝,涉及高端化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醫藥制造、大數據、電子工程等產業,通過篩選行業優質企業,樹立標桿,培育壯大了產業集群。2020年12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發文予以全省推廣。

對激活的存量土地,只要條件適合的,優先實施“標準地”供應。2019年以來,全市盤活的“五未”土地中,有5175畝實現了“標準地”供應,占“標準地”供應總量的比例達到了43.9%。2020年就實現“五未”土地盤活利用1.96萬畝,其中批而未供土地1.39萬畝,處置閑置土地2886畝,為濱州高質量發展騰出了空間。

位于沾化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內的某海洋化工項目由于市場原因于2014年停產,土地一直處于閑置低效狀態。2019年上半年,區政府成立工作專班,經過20余次的對接洽談,于2019年6月5日達成收儲協議,為大項目落地騰出了優質空間,現已成功引進全國同行業領先的ACM膠片項目、40萬噸氯堿資源循環利用、凱利新材料等項目,畝均產值可實現500—600萬元/畝,畝均稅收可達40萬元/畝以上。

“以前的工業廠房,大都是一層的,我們現在把標準廠房建到三到六層。容積率從原來的0.8提高到了1.5甚至2.0。我們的初衷就是通過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來保護耕地。”邱延博說。

為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選址難、落地難,濱州市自2019年起,同步在全市域推進標準廠房建設,讓企業帶設備即可生產,縮短了建設時間,緩解了用地緊張矛盾。至目前,全市先后建成標準廠房382萬平方米。

“小微企業來了,可以租,可以買,可以要一棟,也可以要一層,基本可實現拎包入駐。假如行業不景氣需要轉行的話,有產權的可以賣,租的就更好辦了,能隨時抽身走人,確保了對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學民介紹說。濱州市還同步探索建立了工業用地“供給—監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和重大工業項目“過堂會”制度,對建設進度達不到要求的項目實施預警,對未按承諾履約的項目采取有效倒逼措施直至項目退出,有力提升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如今在濱州,“要地大開口、用地攤大餅、囤地曬太陽”的現象不見了,一棟棟集約高效的現代化標準廠房拔地而起。而在廣袤的鄉村田野,耕地保護的這道“安全鎖”也讓農民更加放心。更加放心。

愛地惜地,漸成這里農民的“行動自覺”

保護耕地,絕非朝夕之功。濱州市在政府層面發力的同時,也推動農村群眾養成愛地護地的“行動自覺”。鄒平市明集鎮里六村的12名種糧大戶連續4年回收農藥瓶;牛官村的大小會議,種糧大戶全部列席;無棣縣西小王鎮小王莊村“侄子阻止叔叔占用基本農田建雞棚”等事件,讓“人人當田長,塊塊有人管”在濱州成為現實。

年均6000余個!里六村連續四年回收農藥瓶

隆冬時節,記者來到鄒平市明集鎮里六村,只見這里的農田地頭、水溝旁干干凈凈,看不到農藥瓶、化肥袋。原來,這個村自2017年起就組織群眾回收落在田里的農藥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該村已經回收農藥瓶近3萬個。

里六村共有1848畝耕地,現已全部流轉,由村里的12個大戶耕種,其他村民絕大多數在鄉鎮企業上班。自2016年招標以來,里六村村委會要求12個土地承包戶做到:凡是地里的農藥瓶、化肥袋等垃圾,必須帶回來,統一處置;逐年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絕不能使用劇毒農藥。

“農藥瓶的危害太大了!尤其除草劑的瓶子,一旦遭雨淋之后,農藥流出來,樹都能死。如果被小孩子拿去玩耍,那就更危險了。”鄒平市三級田長、里六村村支書田純峰告訴記者。他常常告誡12個大戶,既然老百姓肯把土地流轉給大家,那大家伙就要對這塊地負責,對社會負責,產安全放心的糧食。田純峰清楚地記得,剛承包土地那會兒,他從承包地里撿回來10大袋農藥瓶,用的是裝200斤豆粕的那種大袋子。

4年前,里六村與濱州農藥廠達成合作協議:農藥廠定時來村里回收農藥瓶,他們在農藥價格上給大戶適當的補貼。4年來,一車又一車的空農藥瓶運往濱州農藥廠。現在,里劉村每年回收6000余個農藥瓶。

牛官村大小會議,種糧大戶全部列席

明集鎮牛官村是當地有名的運輸大村、存糧大村。全村906口人,全村三分之一的戶搞運輸。據村支書孫志躍保守估計,牛官村現在的糧食儲量可達1萬多畝地的玉米。這個村的老百姓從老輩起就愛地惜地。

牛官村全村共有2300畝耕地,目前已經全部流轉,由村里的12個大戶種植。為了激發這些大戶愛地護地的熱情,村委會要求,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每月5日、10日、15日的民主議政日會議,所有種糧大戶必須全部列席。在會上,孫志躍會把上級關于耕地與種糧的會議精神傳達給大戶們。

為了增加耕地,牛官村村集體出資將全村的溝、路、渠等進行整理,能開墾成耕地的地方,全部開成耕地。如今,牛官村40多畝澇洼地變成良田,也已承包給大戶。2020年,村里大豐收,小麥畝產超600公斤,玉米畝產超650公斤。“作為田長,我一個星期巡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制止。通過列席會議,12個種糧大戶的護田覺悟大大提高。這么多年來,我們村沒發生一起違法亂占耕地行為。”孫志躍說。

小王莊村叔侄“官司”打到村委會

2020年11月12日上午,無棣縣西小王鎮三級田長、村黨支部書記張云增正在村委會辦公室值班,村民張云某和其遠房侄子張某某吵著走進了辦公室。一打聽,原來張云某想在自家的耕地里建設養雞大棚,一大早到地里丈量尺寸,準備進料建設,正好被他的遠房侄子張某某看見,一聽說他叔想建設雞棚就急了,說村里的三級田長標識牌上標得清清楚楚,這塊地位置就在基本農田里,這樣做堅決不行。張云某一聽就不愿意了,說他侄子多管閑事,他認為國家鼓勵養殖,在自家地里建設養雞棚沒錯,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吵到了村委會。

張云增一聽就嚴肅起來,認真核對他們說的位置,確定那塊地就屬于永久基本農田后,耐心講起國家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方面的政策。“老哥,侄子說得對啊,永久基本農田是不允許建設養雞大棚的,多虧他發現得早,要不等你進了料,你的損失就大了,你也不提前和我商量,如果開了工,我看你咋收場。我管不了你就得和鎮上說,到時你養雞棚建不成,還得落個人財兩空。”張云某聽后一臉緊張,表示不再建了。

“你小子不錯啊,也懂得保護耕地了,在哪里學的?這次還多虧了你。”聽到村支書夸獎,張某某說:“我在廣場上看到的,那上面說得很清楚,圖上也都把咱村的耕地和基本農田標出來了,一看就明白。”(本文作者:大眾報業·農

村大眾記者劉真真通訊員高

連新;文章有改動)

濱州建起縣鄉村三級田長制度,實現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全方位、全覆蓋管理。濱州市堅持“工業再難不能占耕地”,積極建設標準廠房,提升畝產效益。圖為位于沾化區綠天使產業園的標準廠房。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