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4-07 06:04:04
原標題:市縣新觀察丨春耕春管,山東麥田有“科技范”“高標準”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編者按 春耕搶農時,田管用科技。當前,如火如荼的春季農業生產正在各地展開。保障春季農業生產推進,高科技機械化運用不可少。高密市、萊陽市通過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臨沂市河東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糧食穩產豐產筑牢“地基”。
強化科技支撐,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高密、萊陽春耕春管忙
麥田有了“科技范”
□ 本報記者 都鎮強 楊秀萍
本報通訊員 王喜進 李 夢
“眼下正是小麥返青期,我們這幾天剛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為小麥進行了追加水肥。”近日,在高密市大牟家鎮劉莉家庭農場的麥田內,農場負責人劉莉正在指揮工人們進行滴灌作業。
種地不再單純依靠“老把式”,如今更是拼“科技”。在劉莉家庭農場,麥田不僅可以實現水肥一體化的滴灌作業,地頭還安裝有電子傳感器,實時監測小麥的生長狀況。秸稈還田、深耕整地、小麥立旋雙鎮壓精播、“一噴三防”等技術,如今都是劉莉家庭農場實現小麥高產的核心“武器”。以噴藥為例,傳統的人工噴藥不但費時費力,一人一天大約只能噴十畝地,而該農場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一天作業就能達兩百畝。
春耕還需精耕細作。記者在高密市大牟家鎮采訪,恰逢遇到該鎮不少合作社對麥田進行澆水作業,噴灌已經成為這些合作社的第一選擇。僅僅在噴灌作業方面,記者就碰到了滴灌水帶、移動式卷盤噴灌機、時針式噴灌機等3種作業技術。“與大幅漫灌相比,噴灌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還能節水、節肥。土壤不會板結,更有利于小麥根系茁壯成長。”高密萬畝良田家庭農場負責人王翠芬指著身后正在噴灌的麥田說,這塊麥田是種完菠菜后補種的小麥,別看眼前長的瘦弱,只要噴灌和施肥跟上了,產量基本不受影響。
大馬力拖拉機來回穿梭,掀起陣陣“泥浪”;身材高挑輪子細長的四驅打藥機,展開“胳膊”踮著“腳”,打藥面積廣還不壓麥苗……4月4日一早,萊陽市南團旺村村民丁信北便來到萊陽市團旺信北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忙活起來。“載重達到30公斤,大大提高了麥田作業效率,既減少了人員密切接觸,又加強了小麥春管效果。”丁信北說,這種新型智能無人機只要人工操作飛一次,就能記住飛行軌跡,休息的工夫機器就把活給干了。今年合作社的糧食種植面積在原來2000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00多畝。“國家的政策好,增強了我們種糧大戶的信心,今年我們有信心再干一個大豐收。”丁信北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穩產增產的關鍵。劉莉家庭農場專門有一塊試驗田,與省市農科院合作,試種了多個品種的小麥,在田間地頭實現從良種繁育到推廣種植。記者了解到,高密市在全市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普及率,今年全市優質高產小麥種植面積超過90萬畝,其中高筋小麥種植面積同比增長超過13%。
王翠芬經營的高密萬畝良田家庭農場與面粉廠簽訂的訂單合同,種植了3000多畝高筋優質小麥。“通過訂單種植,我們的高筋小麥市場售價每斤可以提高0.13元,每年可增加收益40多萬元。我們今年和五得利面粉廠也達成合作意向,繼續擴大優質小麥的種植面積。”王翠芬說。
高密市正全面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育繁推一體的種業創新模式,聚焦糧食種業發展,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目前,高密市已擁有小麥育繁推能力的企業達到3家。
作為煙臺的糧食主產區之一,今年,萊陽市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2.5萬畝,總產量目標為37.8萬噸。“為了確保糧食生產目標,我們把任務分解細化,形成部門鎮街齊抓共管的糧食生產格局。”萊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梁雷介紹,春耕在穩定全年糧食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今年,萊陽市春季生產面積約為13萬畝,適當增加了春玉米、甘薯、雜糧等春播作物種植,擴大糧食作物為主的輪作面積,預計春播玉米10萬畝、大豆1萬畝、甘薯2萬畝,目前春耕已基本收官。
萊陽市還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圖斑比對、實地查看等方式,劃清耕地邊界,全力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力保障春季農業生產順利推進。
臨沂市河東區加大農田建設投入力度,增強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
農田戀上“高標準”
□ 本報記者 紀 偉
本報通訊員 朱孟倉 陳可雷
4月6日,在臨沂市河東區梅家埠街道韓家埠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大型機械來往穿梭,工人正忙著對農田灌溉井、灌溉泵房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田間地頭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
“這個村因為地質原因,地下打不出水來,老百姓澆地,只能去附近的河道里,通過抬水的方式進行灌溉。”梅家埠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健說,過去每遇到干旱天氣,農民澆地想盡各種辦法,費時費力。今年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把蓄水池及配套設施建好之后,韓家埠村1700多畝耕地旱季澆地不便的難題將迎刃而解。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大舉措。這兩年,臨沂市河東區持續加大了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政府出資為老百姓種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項惠民政策讓農民種田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力。
2020年,河東區立足農業基礎條件與基礎設施配套等環節,將農業生產最薄弱、最需要的環節,也是農民自身無法、無力解決的環節全部納入建設范圍,共實施了三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4500多萬元,通過對大量面積分散、土質等級差、水利及道路等設施不配套等低產田進行整治改造,將其升級為高產田、穩產田。目前,九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已經完成了總工程量的80%以上,越來越多的“中低產田”逐步變成“高穩產田”。
僅在河東區梅家埠街道,去年就開展了兩萬畝土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等建設,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和改造,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建設是起步,建好是關鍵。為此,河東區各參與單位從工程建設初期就掛圖作戰,嚴格規范建設流程,確保工程高質量加速推進。通過對農田的整治與水利設施的配套建設,改變農業生產靠天吃飯、旱澇無常的狀況,做到旱可澆、澇可排,也增強了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
今年,河東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促進該區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繼續爭取、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完善農田裝備,全方位提升耕地地力,通過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開發、土地整理、高效節水等項目,打造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格局。今年,河東區又投資3000萬元,啟動了兩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同時,通過農田改造技術與先進糧食生產技術的應用,提高農田質量,實現產量的增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