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4-08 06:45:04
原標題:踐行海綿城市理念,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李滄:城市品質“內外兼修”
來源:青島日報
踐行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東部18平方公里區域建設,新建城市綠道10公里,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
李滄:城市品質“內外兼修”
山間蜿蜒的小道盤旋在樹蔭之間,各色林木成片栽植、色塊相接,市區最大“海綿”山體公園——十梅庵公園美若油畫,一旁的青島梅園“梅花清香淡淡顏”的畫面逐漸鋪開;溫暖的春風吹綠了李村河畔的垂柳,也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呈現“水清魚歡”“人和景美”的和諧景象;改造后的老舊小區,“顏值”上升、更加便利,居民高興的表情洋溢在臉上……
2016年4朂通過競爭性評審成功申報為全國第二批海綿試點城市,試點區位于李滄區西北部,面積25.24平方公里。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的李滄以問題為導向,致力于徹底消除水體黑臭、內澇積水等突出問題,逐步改善水生態和水環境,提高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水平,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建設目標。去年,青島市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在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聯合組織開展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獲第二名佳績。
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讓青島城市品質邁入新境界。作為青島主城區的李滄,“海綿”的效應在持續發酵。秉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理念,李滄始終堅持生態宜居,深度融入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環境品質,塑造城市風貌,增強城區魅力,奮力打造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現代化國際創新型中心城區。
“海綿+”提升顏值氣質
“‘海綿’改造讓我們這個老舊小區的環境大變樣。不僅雨天不積水了,小區的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都提升了。”這幾天,在李滄區樓山街道翠湖小區的北湖邊,不少居民正帶著孩子沿著木棧道散步,76歲的居民石先生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翠湖小區位于李滄區樓山南麓,總面積27.3公頃,由107棟多層建筑組成,有居民5031戶。這座已建成十余年的小區既有其他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宅間空間擁擠、功能性差、停車難、植被退化嚴重等通病,也有地形高差大、土坡坡度陡、內澇積水、改造難度大等特殊性。生活品質提不上去,一度讓居民有怨言。
“參照居民意見,我們對小區進行了海綿改造,為小區增加了透水鋪裝4.3萬余平方米,新鋪瀝青路面約8000平方米,整治綠化面積約8.6萬平方米,改造排水管道1000余米,建設下沉式綠地及雨水花園約2.5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近500個。”李滄區城市管理局市政科工作人員馬克帥介紹,利用海綿城市理念科學合理的蓄滯雨水,讓小區的基礎設施和景觀效果得到了較大改善,居住環境和群眾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李滄區御景山莊小區內進行了海綿改造。
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李滄西北部25.24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將老舊小區改造與片區品質提升作為切入點,像翠湖小區一樣,共有98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推行“海綿+”模式,系統解決群眾關心的小區內澇積水、停車難等問題,增加市民休閑活動和城市綠色空間,惠及居民約6.3萬戶。
以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為契機,李滄“十三五”時期共新建山頭公園11座、口袋公園41處,新增綠化面積23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5%。治理河道24公里,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75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5萬戶。
今年,李滄將踐行海綿城市理念,推進東部18平方公里區域建設,實現基礎功能提升、居住環境改善。
以綠色理念繪生態底色
每到春天,十梅庵梅園都成為市民賞花踏青的常去之處。伴隨著梅花的陣陣幽香,一旁的十梅庵公園也游人如織。
十梅庵公園占地面積80.9公頃,最高海拔208.3米,最低處39.8米。如果從空中俯瞰,園內景區可分為三部分。東部為“禽鳴苑”,中部為濱水景觀,西部為“青島梅園”。其中,中部的四清水庫與羊欄頂水庫相連,形成濱水景觀。岸邊水生植物郁郁蔥蔥,親水木棧道儼然而立。走過一段塊石小徑便來到悠然之處;水中小亭任游客駐足。野鴨在荷葉間嬉戲,蕩起的水波在花瓣上拂過。
風景如畫的十梅庵公園。韓星攝
但此前,十梅庵公園山體區域存在大量菜地,裸露渣土堆、廢品收購站等,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山林面貌破敗不堪。園區內道路失修,缺乏配套公廁和停車場,功能性嚴重不足,周邊居民對公園改造的需求日益強烈。李滄區順應民意,及時啟動了十梅庵公園改造工程。
李滄區城市管理局園林科工程師袁剛玉介紹,十梅庵公園改造建設內容結合原有地形地貌增設雨水花園、植草溝、生態旱溪、臺地花田等雨水利用措施,修建登山園路、新增健身休閑廣場和兒童活動區、配備健身活動器械、設置景觀小品、完善照明、綠化補植、景觀亮化及完善附屬設施配套等。按照“自然保護、生態修復、低影響開發”的設計原則對山體公園進行生態修復和全面整治。
十梅庵公園的改造印證著李滄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為生動現實,折射出李滄對于城市品質內外兼修的態度。今年,李滄將堅持見空造園、見縫插綠,新建黑龍江路兩側等口袋公園3處、城市綠道10公里,更好滿足群眾休閑健身需求。完成老虎山公園整治,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城區。
提升城市品質,順“民意”匯“民智”
聚力城市品質提升,帶來的不僅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回應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品質,如何讓政府的決策更符民意、更貼民心、更接地氣?今年1月份,李滄區組織召開了2021年區辦實事篩選共商會議,針對前期征集活動中反映熱度較高、呼聲最為集中的居住小區綜合治理、交通出行和教育體育等10類問題,選取居民代表召開共商會議。
現場,李滄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各街道、各部門負責人,與居民代表面對面交流,進一步聽取居民對2021年區辦實事項目的意見,解惑答疑。其間,居民代表圍繞身邊最“急難愁盼”的問題暢所欲言,李滄區相關部門積極回應,有的現場予以解答辦理,有的將吸納體現到實事項目中。
李滄區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今年,李滄將“美麗李滄新畫卷”刻入城市品質改善提升坐標,將加快推進北王、莊子等5個安置房項目建設回遷,圓2000戶居民安居夢。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升級,建設城市微更新項目2處,新增供熱50萬平方米。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加裝電梯,切實解決老年人上下樓難題。據統計,截至目前,李滄區已完成65部電梯交付使用,3部進入施工階段,5部正在進行前期手續辦理,3部正在申請,通過充分發揮居民“共助、共融、共惠、共享”,努力推動更多老樓實現加裝電梯,助力老舊小區換新顏。
同時,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李滄區建立城市云腦數據中心,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升城市治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規劃30號線等4條道路竣工通車。推進唐山路打通一期工程和太原路立交建設,積極改善鐵路北站片區交通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張晉)
相關新聞:
海綿城市國家標準“青島造”
全市已累計建成海綿城市230余平方公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7日訊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實施《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基礎術語》。據悉,這是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管委會、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市技術標準科學研究所等我市有關單位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導起草的,加上此前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參與制定的國家標準《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設施分類》和正在制定的“設施運行與維護規范”,這是目前國內首套海綿城市基礎國家標準,表明我市在海綿城市標準化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以青島市標準化研究院為主的標準起草工作組,先后對青島中德生態園首條“海綿道路”生態園九號線及富源二號線、北京亦莊博大生態停車場、亦莊X35地塊多功能調蓄設施、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實地調研。同時,標準起草人員還多次與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專業技術人員,對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中所涉及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維護管理整個過程中相關的技術和主要術語進行了研討。經過近5年的艱苦努力,低影響開發雨水控制利用相關國家標準終于發布實施。
2016年4月,青島市入選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包括試點區在內的海綿城市230余平方公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