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齊魯晚報
2021-04-13 13:21:04
原標題:重大發現!菏澤發掘156座連片漢墓沖上熱搜!網友卻在問這個……
來源:大眾報業·齊魯晚報
考古又有重大發現,這次是在菏澤!4月13日#山東菏澤發現156座連片漢墓#沖上熱搜第一!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隊員在對菏澤市孫大園堌堆文化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156座漢墓,9座東周墓葬、5個商代灰坑27個龍山文化灰坑。
9日,山東省文物考古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孫大園堌堆遺址發掘工作。
該遺址位于菏澤市魏樓水庫西南部,整個面積1.3萬平方米,年代跨度比較大,從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東周一直到漢代。
其實菏澤這次考古勘探,共發現了3處遺址!孫大園堌堆文化遺址是其中之一。
地處黃河中下游,山東菏澤堌堆文化遺址分布眾多、布點密集。2020年4月至7月,為配合魏樓水庫基礎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菏澤市文物局、菏澤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魏樓水庫考古工作隊,對魏樓水庫建設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呂陵鎮的這些堌堆遺址正是對魏樓水庫進行勘探時發現的。
這次勘探總面積48萬平方米,3處遺址點分別為侯莊堌堆遺址、侯莊西遺址、孫大園堌堆遺址。
看到這兒,評論區有人在問:難道紂王和妲己是說著菏澤話談戀愛的?
對歷史有研究的網友則回答:應該不是……
啥是“堌堆遺址”?
“堌堆”,是古代先民留給我們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關于堌堆的形成,最為普遍的一種觀點是:
在古代,人們在洪水到來時被迫離開舊居,洪水退后又回到原住地,在舊址上重建家園。在一次次與洪水的搏斗中,人們掌握了將居住面增高以避免洪水侵襲的方法。經過千百年的逐次增高,漸漸形成了高達數米或數十米、形若山丘的“堌堆”。菏澤堌堆文化遺址眾多,一直備受考古界關注。
侯莊堌堆遺址
侯莊堌堆遺址位于東北部,呈南北長、東西窄的近長條形,面積約0.6萬平方米。從采集及勘探得的陶片、瓷片看,時代有龍山文化、商、東周、漢、宋元等。
侯莊西遺址位于侯莊堌堆遺址東北,掩埋于厚0.4—0.6米的淤土下,面積約1萬平方米。時代大致為宋、元或更晚。另據介紹,侯莊堌堆遺址今后將做原址保護。
孫大園堌堆遺址發現漢代墓葬群位于魏樓水庫西南部的孫大園堌堆遺址,是此次發掘的最重要的文化遺址。
該遺址文化堆積豐富,延續時間長,文化層年代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延續至漢代。目前共清理漢墓156座,東周墓葬9座、灰坑31個、水井2座,商代灰坑5個,龍山文化灰坑27個。
孫大園堌堆遺址發現的漢墓可分為土坑墓和磚室墓兩類,以土坑墓為主。
還發現有東周時期的灰坑和水井,說明東周時期該堌堆之上有先民定居。
另外,這些遺址中龍山文化遺存較豐富,以灰坑為主。從目前發現看,主要器型有鼎、盆、鬶、罐、甗、器蓋等,以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為主,陶片多飾繩紋、籃紋及方格紋,磨光黑陶較少,中原因素較為濃厚。商代遺存發現較少,時代為晚商,出土遺物主要有鬲、甗、盆、簋等,口沿部多寬帶狀,屬于安丘堌堆類型。此外,還發現了少量北辛文化遺存,以陶片為主,主要器型有鼎、缽、小口雙耳壺等。
網傳發現“呂后墓”?專家:并不是
坊間傳說,呂陵鎮是因中國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和諸呂安葬在此而得名。對于網上流傳“呂陵鎮發現呂后墓”的說法,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予以澄清:“根據目前我們發掘的成果來看,魏樓水庫這幾處遺址和呂后的墓葬沒有關系。”
專家表示,這次考古發掘對研究魯西南地區東周至漢代時期埋葬制度有重要意義。所發現的豐富文化遺物,尤其是商代及新石器文化遺物,是不可多得的考古學研究新材料。“完成考古發掘工作預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后期重點做器物修復和科學檢測工作,從出土文物中挖掘更多的考古價值和意義。”
但不管怎么說,看到自家上了熱搜網友可激動壞了~
“這是我離熱搜最近的一次,歷史悠久允許我驕傲一下”“歡迎來菏澤玩”
現在我們不止有牡丹,水滸文化,還有古墓~
當然還有著名的羊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