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7-09 06:07:07
原標題:“光榮在黨50年”|久遠的故事,熾熱的忠誠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魏然
戰爭年代,他們為革命出生入死、英勇奮戰、保家衛國;新中國成立后,他們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發光發熱。我省2.1萬名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用一生堅守初心本色。
“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是黨的人,就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這是記者在采訪70年黨齡的老黨員崔云娥時,老人反復提及的一句話。
生于1933年的崔云娥,是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人,參軍后參加過青即戰役,負責對敵工事爆破,抓獲多名俘虜,戰斗中右膝被手榴彈炸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成為首批赴朝作戰部隊一員,參加了朝鮮長津湖新興里戰斗,令崔云娥最難忘的,還是漢江戰役。
“當時戰況很危急,飛機、大炮輪番轟炸。我在前沿陣地被炮彈炸傷了,彈片貫穿了大腿根部,血汩汩往外淌。”崔云娥回憶,當時一位戰友冒著被炮彈擊中的危險沖過來,把他背到陣地后方山下的一個水塘邊。“我問他要了一枚蘇制手榴彈攥在手里,想著寧死也不當俘虜!”崔云娥說。直到第二天早晨七八點鐘,志愿軍大部隊上來了,他才被抬下陣地,隨后被轉運回國。
在老黨員的心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絕不是一句空話。
崔云娥今年已88歲,每次交黨費時總是在一張信紙上寫得清清楚楚,金額列得明明白白,信紙里整整齊齊地夾著黨費。“這是一種神圣感,更是一種使命感,每一次我都會嚴肅對待。”崔云娥說。
80多年前的黨員登記表
在昆崳山紅軍紀念館里,一張泛黃的黨員登記表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主人,就是威海市文登區界石鎮閻家泊子村105周歲高齡的王淑貞老人。出生于1916年的王淑貞在1939年10月入黨,是昆崳山紅軍游擊隊隊員劉福考烈士遺孀。
當時,王淑貞的家是游擊隊的秘密聯絡點。在丈夫的影響帶動下,王淑貞成長為一名地下聯絡員。那時,距村3里地、東北方向的山上有座廟,廟里一塊大石頭是交換信息的秘密地點,王淑貞經常在石頭下放下、取走傳遞消息的紙條。為防止敵人發現,白天她就提著籃子假裝上山挖野菜,晚上她假裝到廟里祈福。艱難歲月中,她始終對黨絕對忠誠。
新中國成立后,王淑貞長期擔任村婦女主任,直到1983年才退下來。100周歲時,她還堅持參加村里的黨員會議。在老人103周歲高齡時,她把珍藏的黨員登記表贈予昆崳山紅軍紀念館。80多年過去了,當年薄薄的一張黨員登記表,依然保存完整。
離休后調研1000多次
今年96歲的牟步善,是原日照縣委書記,一位77年黨齡的老黨員,17歲就參加了抗日先鋒隊。擔任日照縣委書記期間,他深入調查研究,成功“南茶北引”,使日照多了一個富民產業。1987年離休后,他先后走過了500多個村莊,調研了1000多次,為推動日照各項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牟步善堅定地說:“共產黨員沒有退休的時候。職務退休了,但是共產黨員的責任感是不能退休的。”
義務守護烈士陵園29年
在惠民縣石廟鎮歸化村北側,蒼松翠柏下的48座墳塋安葬著48名抗戰中犧牲的無名烈士。有著72年黨齡的趙銀亭幾十年如一日守護著他們,不離不棄。
1938年春,我軍轉移北上,途經商河、惠民縣境內時,遭遇日偽軍合圍。在突圍中,有48名勇士主動引開敵軍主力,掩護大部隊撤離,最終因彈藥不足,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1965年,惠民縣民政部門將烈士遺骨遷至歸化村北古寺院遺址土臺上,建立了歸化烈士陵園。
趙銀亭1929年10月出生,1947年10月入黨,曾擔任歸化村婦救會會長、村婦女主任和黨支部書記。她時刻牽掛著這些烈士,一有空就去陵園清理雜物。1992年,她從村支書位子上退下來后,做了一件讓全村人大為不解的事:搬到村北陵園旁的三間小破房子里住,不計報酬,為烈士守墓。
面對大家的不理解,趙銀亭說:“俺不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們家在哪里,但俺知道他們是為革命犧牲的,是為我們老百姓犧牲的,俺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為烈士們服好務。”
在趙銀亭的帶動下,村干部和鄉親們經常出義工修繕陵園,鎮上的機關干部、學生們也經常前來祭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