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8-22 07:16:08
原標題:青島打造“物流+制造”融合創新高地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僅用了6天時間,日日順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為吉利汽車集團物流與備件中心打造了鄭州應急倉,實現從備件總庫到鄭州前置倉再到4S店的高效運轉,并以智能下單、全流程監控、智能調倉等先進的物流技術和前置倉的再加工能力,保障鄭州周邊地區水災后大量“過水車”的搶修維保。
這是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的青島企業的最新實踐。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了全國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名單50個、入圍案例名單60個,山東省共有11個案例入選,其中6個來自青島。從城市維度看,青島的入選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這不僅映照了一座城市作為物流樞紐的輻射能力,還顯示了一座城市的產業能級和服務能級。
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社會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占90%以上;而工業品從原材料采集、生產制造到消費端的整個流程中,有90%以上的時間處于物流環節。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不僅關系著這“兩業”各自的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也關系著城市的相關產業在整個價值鏈中的位置。
搶抓數字化機遇,青島入選的典型案例涉及先進制造、供應鏈服務、外貿信息平臺等多個領域,將數字化技術融入供應鏈管理、服務制造業發展,提供顛覆行業流程的新模式。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到,一座兼具開放稟賦和制造實力的城市,在數字時代向著開放和產業更高能級加速躍升的身影。
發揮城市稟賦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和演進進程中,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已勢不可擋。物流已從附屬服務轉變為提高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潤空間的重要發力點,而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動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這不僅是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的機會,也是城市的機會。
開放和制造是青島的先天稟賦和城市符號,也為青島搶抓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機遇提供了強有力的跳板。
青島港是開放青島的“門戶”。創新應用十項全球首創自動化碼頭技術,青島港集裝箱全自動化碼頭實現了從概念設計到核心技術、硬件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應用的全過程創新,成為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運營的引領者,把國外專家認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實現了綜合競爭力的“彎道超車”。
聚焦跨境運輸,服務能力覆蓋非洲東南部的青島云豹智運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Icheetah智慧運輸平臺項目”,將貨源、車隊、維保、汽車銷售和汽車金融等串聯起來,搭建海外智能商用車服務生態圈,構筑“一帶一路”智慧運輸生態鏈,實現了運力和運輸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平臺上線的3個月內,上線車輛超過2000臺,承接運輸任務800多單。云豹還將東南非多國貨源信息,尤其是眾多中小型生產制造企業整合到平臺,實現車貨信息匹配,減少車輛返程空駛率,提高車隊收入,使得車隊愿意降低運費,從而降低中小型生產制造類企業的物流成本。
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需求拉動著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核心部件供應商的發展,然而打通出海通道需要具備完整物流鏈條和海外網絡資源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支撐。傳統制造企業的物流管控模式多傾向于單節點、分散式,整體物流鏈條效率低下。中國外運華中有限公司發揮綜合物流能力優勢,調動內部各物流節點資源,統一服務窗口,以流程標準化推動供應鏈優化,將IDC產品研發周期從1.5年壓縮到9個月,訂單交付周期從15天縮短至5-7天。
將智能物流融入4.0全流程,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工人只需要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制造流程的物流環節都交給11種近300臺智能機器人:AGV小車自動穿梭運送物料;成型、硫化工序采用智能桁架機器人進行胎坯智能輸送;智能化成品立體倉儲中,堆垛機器人自動輸送倉儲……通過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等30余項工藝流程的升級,實現了不良品率降低80%,單機生產效率提高了50%,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倍。
在物流業和制造業先進企業的融合實踐中,這座城市的開放能級和產業能級也在進一步提升。
顛覆行業流程
流程再造,是物流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的目的,也是成果。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幾乎每一個制造業行業都面臨著傳統模式不再適應當前發展環境的問題,而數字化驅動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不僅可以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甚至可以顛覆行業。
在這一領域,青島企業走在了前面。
直面家電、運動器材、電動車等制造企業與市場終端信息不對稱導致貨量不匹配、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日日順供應鏈創新提出依托數字化技術進行攬收發全國的業務模式,并打造覆蓋前端原材料攬收、供應商管理庫存以及場內物流在內的制造供應鏈服務,有效引導生產制造企業根據下游的需求優化配置生產資源,加速制造企業向以需定產、敏捷制造發展,降低自身運營及物流成本,促進傳統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日日順供應鏈形成了輻射全國的三級分布式倉儲網絡,在全國范圍內已擁有916座倉庫、超10萬輛運輸車輛、多達6000家網點,為其與用戶的深度交互提供了底層保障。即使在618期間,日日順供應鏈也能通過大數據預測和商家預售情況,將商品提前下沉到距離用戶最近的網點,從而能夠高效響應配送需求,實現最短時間內配送。
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針對北船重工的業務需求,開發了船板管理信息系統,由一套管理軟件、設備終端、服務器、信號發射器等綜合組成,對船板管理流程進行了梳理再造,年盤活船板數千噸,實現了資產的盤活,減少了船板庫存的資金占用,初步估算年均盤活資金2000余萬元,為企業管理自身板材提供了樣板,并成功在青島武船進行復制。
技術上從一張白紙起步的青島港,在突圍破壁之后,依托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經驗,研制了6項國際標準、3項行業標準、4項團體標準,構建了國內首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標準體系”,為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可商業化”的“中國標準”。
“物流+制造”兩業聯動融合發展,可以輸出更多的流程優化成果和供應鏈創新模式,為制造行業的顛覆式升級提供樣板。
承擔國之重任
在國家現代化物流體系的構建中,青島正承擔著重要一環。
作為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頂層設計”,2019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根據《規劃》,青島被分別定位為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四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是我國類型最全的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
2019年以來,青島已經先后獲評國家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西海岸新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隨著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的啟用,青島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條件逐漸成熟。
在即將召開的2021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聯合推進會上,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的建設是一項重要議題。這意味著,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正在進入發展樞紐經濟的新階段。這更需要物流業和制造業的加速融合,為樞紐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為青島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爭取國家支持,經市發展改革委組織申報、國家評審,青島利群智能供應鏈及糧食產業園二期項目、青島匯通豐源供應鏈管理和冷鏈物流項目、東北亞水產品交易中心暨國際生鮮冷鏈交易平臺項目、青島保稅港區國際冷鏈物流交易中心二期項目等4個肉類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和青島膠州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一期項目、青島上合金控數碼港項目等2個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進入國家符合支持方向的項目名單,共獲得6900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支持,其中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額度超過2000萬元。
抓住國家現代化物流體系重大節點功能疊加的戰略機遇,打造物流大通道、加速“物流+制造”兩業融合的青島,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也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在新一輪競爭中的比較優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