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09-29 15:09:09
原標題:尼山觀察|兩天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他們在尼山碰撞出了什么樣的火花?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曲阜報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從曲阜東站出站口一抬頭,記者就看到了這句膾炙人口的話。
9月27日至28日,2021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舉行。兩天時間里,自遠方而來的朋友匯聚在尼山講堂,圍繞“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展開交流。他們碰撞出了什么樣的火花?
尼山講堂
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
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意味著什么?
與會嘉賓認為,當前,世界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十字路口。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聯手應對挑戰,才能實現共同發展。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每一個群體都曾在歷史歲月中沉淀了獨特的思想與智慧。不同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觀念和主流價值,其中也蘊含著許多共同的價值理念。文化的多樣性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些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是相生相成的,迸發出多邊主義的強大力量。
泰王國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殿下在開幕式視頻致辭中說,“我每周會讀一個章節的《論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對《論語》中有關教育的章節尤為感興趣。”她認為,藝術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它們不僅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特征,還能推動不同民族之間建立友誼。關于藝術和文化,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分享,大家也可以共同欣賞。分享、學習和理解彼此的差異是件精彩的事,而不是一個困擾。世界文明和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基。
菲律賓前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在視頻致辭中說,“2006年我擔任總統期間,菲律賓著名的亞典耀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成立孔子學院。2010年的時候,我也非常榮幸為福建師范大學孔子學院的落成進行見證。”她認為,以文化紐帶和貿易為基礎的文明對話可以豐富文化內涵。文明對話越多,就會發現共同價值越多。世界越是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價值的共通性,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越有可能形成。
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在賀信中說,“疫情的爆發給全球帶來了沉重打擊,它進一步加劇了氣侯變化、性別不平等,教育資源不均、人道主義危機、貧富差距擴大和集權主義,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加強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他認為,不同文明只有通過對話才能群策群力,相互激發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在世界文明對話中分享中國哲理智慧
文明需要對話,尼山論壇則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本屆尼山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陳來在發言中說,世界倫理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倫理的指向可落實在個人行為上;而現在講的人類共同價值多是以國家為單位,指向國際關系。但是陳來認為,真正確立人類共同價值不能只停留在國家間,人類共同價值應該有它更深層的倫理基礎——世界倫理。
“中華文明的思想理念和人類共同價值有密切關系。”陳來說,中華文明提出的基本理念,特別是儒家文化提出的價值原理,表達了人類共同價值的道德基礎。“總體而言我是這么認識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等理念的理論基礎。”
對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陳來從儒家思想中分別進行了解釋:以德服人,王道政治是和平的基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發展的基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平的基礎;天下為公,不求私利是正義的基礎;和而不同是倡導寬容、多元的對話,是民主的基礎。
對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文明對話和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北京大學、夏威夷大學教授,山東省儒學大家安樂哲從“輸贏”與“共贏”講起。
安樂哲說,西方的特點是講“原則”,講justice(正義),講個人主義;而他看到的中國的最大特點是講“家”。為了解釋中國的“家”的理念,生長于西方社會的安樂哲給出了他作為外國人的獨特視角:“我們不是‘國’,是‘國家’;我們不是‘everybody’(每個人),我們是‘大家’;我們不是‘人’,是‘人家’。在我上課的時候,我不是‘老師’,是‘師傅’。”
對于現在流行的“個人主義”,安樂哲認為,應該從“個人主義”宣稱都要為了自己,不是輸家就是贏家的輸贏模式,轉變到共贏的模式。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的概念,就是一種共贏的模式。“我覺得要做到共贏,我們就要從個人主義回到家庭的理念中。”
中西文化中的“求同存異”與講好中國故事
本屆尼山論壇上,如何在世界文明對話中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也是眾多專家學者討論的焦點。
本屆尼山論壇上,舉辦了以“文明交流互鑒——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使命”為主題的高端訪談
在以“文明交流互鑒——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使命”為主題的高端訪談中,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楊慧林提出,講好中國故事中的“好”,不是形容詞,是一個副詞,就是怎么才能講好。
如何解決中西交流中的不平衡?中國思想如何進入西方的概念系統?楊慧林認為,其實在西方概念系統里原本就有很多中國思想的痕跡。在交流時,光說中國自己的價值理想還不夠,還要提醒對話的對象,找出彼此之間的共同點。
對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上的共同點,楊慧林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句話中,很多人都把“恕”理解為寬容、寬恕,而一位西方學者在翻譯時,將“恕”翻譯成為“reciprocity”(互惠),非常有韻味。前幾年,歐盟理事會首任主席范龍佩在一次會議上說,歐盟戰略合作伙伴中最關鍵的概念是reciprocity。“我相信范龍佩在講這個話的時候,知道這是一個西方的概念,但其實這也與《論語》有關。”
對于中國如何在世界文明對話中講好中國故事,安樂哲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說,中國迅速強大起來,給了外國一個理由來了解中國,可是目前看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還是不夠,所以現在的一個使命就是要讓外國了解中國。“這個中國不是一個包餃子的中國,而是要了解中國的思維方法和文化傳統。”但傳播中國聲音也不能一蹴而就。安樂哲認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開辦的孔子學院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仍要慢慢來,不要著急。他也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好好學習本國文化,把中國文化帶向世界。
與會學者共識:全人類有著共同的追求、價值、命運
短短兩天時間,在孔子的誕生地,一場涵蓋古今中外的思想盛宴碰撞出無數火花,在一次次的交流對話中,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與會學者達成了共識。
關于全人類有共同的追求:東海西海,心理攸同;此洲彼洲,殊途同歸。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雖有膚色、語言的差異,但更有著共通的人性、共同的追求。我們都渴望豐裕富足的物質條件,需要安定和諧的人際關系,欣賞優美崇高的精神文化,歌頌善良無私的人格光輝。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譜寫了人類可歌可泣的輝煌歷史,創造了花團錦簇的多元文明。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古往今來全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全人類血脈相連的紐帶。
關于全人類有共同的價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度人利他,愛人如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雖有著地理、文化的差異,但更有著共通的倫理、共同的價值。我們講求自由、自律的統一;倡導群己、公私之和諧;希冀和衷共濟,人得其所;推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充分借鑒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更加有效地應對處置當前危機。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人類社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共同價值。唯有尊重人類共同價值,自我實現的機會才會更加均等,社會發展的成果才能人人共享。
關于全人類有共同的命運: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沖突,存在誤解和矛盾,但更有著共通的夢想、共同的命運。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擁有同一個家園,同樣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同樣期待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新世界。這需要我們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互鑒交流,消除隔閡偏見,播撒和平兼愛理念。我們堅信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堅守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共享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共同創造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