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12-24 09:17:12
原標題:海岱財評|六百余人次觀摩11區縣,山東下決心要做好這個“關鍵小事”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近日,全省住建系統集中6天時間、分批組織各市和縣(市、區)從事生活垃圾分類的負責同志600余人次,赴濟南市9個區縣和青島膠州市、萊西市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現場觀摩,學習推廣典型經驗,足見山東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視和決心。
近年來,山東加快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濟南、青島等6個設區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今年9月30日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各地大膽創新探索,涌現一批垃圾分類典型經驗。
被列入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的濟南和青島,近年來垃圾分類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國走在前列。
濟南按照“投放設施全覆蓋、社會動員全覆蓋、管理責任人全覆蓋”的要求,初步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工作格局。
比如泉城路街道辦,在全省率先引進了四分類多功能保潔車,在人流高峰期也能隨時巡查保潔,安排廚余垃圾收集車每天三次上門收集,并請濟南老藝人錄制快板說唱搭配在音樂專線上,最大程度保證生活垃圾隨產隨清,引進2臺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轄區廚余垃圾外運減量達80%;市中區建成全市首個垃圾分類主題公園;章丘區培育龍頭企業,統籌全區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建立“580”回收模式……全市共撤除零散投放點2.3萬處,設置集中分類投放點1.5萬處,創新推出92條“公交專線”和146條“音樂專線”,撤除沿街垃圾桶2000余處,今年年底前還將建成一座日處理能力600噸的廚余垃圾集中處理廠。
青島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列為城市品質提升的“頭號任務”,創新建立“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從強化組織、智能監管、閉環鏈條、長效機制四個層面精準發力,成功探索出廚前垃圾就地就近堆肥,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再利用的“青島模式”。
比如膠州市卜落林村按照生活垃圾分類“三化”目標,建設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房、“廚前垃圾”陽光堆肥房,通過黨建引領、精分精投、獎優罰劣,走出了一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新路子;小荒村探索推廣“紅色”黨建+“綠色”低碳生活的創新工作模式,堅持黨建先行,落實網格責任,實施“二次四分法”垃圾分類模式,強化硬件設施,健全收運體系,引進生活垃圾自動分類資源化處理一體機,實現生活垃圾自動分類、粉碎、無害化處理。
來自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濟南、青島、泰安3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全省所有設區市和縣(市、區)全部啟動垃圾分類工作,第二批22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全省示范街道(鄉鎮)達到649個、覆蓋率35%。
雖然現階段山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面臨分類投放質量不夠高、末端處理滯后等問題,尤其是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仍是難題。如餐廚垃圾雖然可以單獨收運處理,加工轉換為粗油脂、沼氣等資源化產品,但是廚余垃圾由于缺乏相應的安全技術標準作支撐,難以直接用于制作有機肥或飼料。同時,山東大多地區廚余垃圾處理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嚴重,存在結構性缺失、區域性不足等問題,由此導致居民產生的廚余垃圾仍存在和其他垃圾混合焚燒等問題,總體資源化利用尚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投放、收集、運輸、處置任何環節有短板,都會影響整體工作成效。下一步山東還應在已有經驗基礎上繼續探索高效、經濟、便捷、綠色的收運和處置模式,進一步完善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同時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引導,真正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方壘 齊淮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