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02-21 09:34:02
原標題:冬奧記憶| 北京冬奧會上,活躍著一群山東“藍精靈”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他們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們的言行講述著溫暖的中國故事,他們的熱忱服務展現著當代青年的形象。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
他們就是北京冬奧會上的“藍精靈”——1.9萬名賽會志愿者,在他們中間就有不少山東青年,他們如冬奧會開幕式上的“微火”,傳遞溫暖,讓青春閃光。
為做好報道,大眾日報記者駐扎2022北京新聞中心,見證了志愿者們溫暖的問候、規范的禮儀、周到的服務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What time will the nucleic acid test start in the afternoon”
“Nucleic acid tests are from 2:00 to 4:00 p.m”
濟南學子沙佳佳用英文流利地向法國法蘭西廣播公司記者解答著核酸檢測的時間,舉手投足,洋溢著中國青年的自信與陽光。
就讀于北京城市學院的沙佳佳負責2022北京新聞中心三樓的咨詢服務,記者問詢、設備借還、視頻拷貝……事無巨細,全部悉心接待。
“凌晨4點多就起床了,從順義區趕過來。”正在讀研一的沙佳佳學業很忙,學校科創任務也馬上開始,但她全身心地投身于冬奧會的志愿服務,“為了心中的心愿。”
“買不著冰墩墩,看不到谷愛凌,但我們離冬奧會這么近。”春節期間,她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留在北京志愿服務北京冬奧會。“家人們都很支持我。”
“武漢疫情,更加堅定了我的志愿者心愿。”本科就讀于武漢的沙佳佳回憶起疫情,眼眶濕潤。她被武漢醫護人員和抗疫志愿者危險關頭“逆風而行”的擔當、奉獻感動著,“我能為城市做些什么?”
這是她當冬奧會志愿者的初衷,一直鼓勵著她,激勵著她。
對于“00后”的中國傳媒大學王宜家來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對于“奧林匹克”記憶的開始。那首家喻戶曉的《北京歡迎你》,火熱著08年的夏天。她還記得她們一家人在電視機前,看著29個腳印形狀的煙火一步一步邁向鳥巢時的激動。因此,當2022年冬奧會再次來到北京舉辦時,她選擇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這場“家門口的奧運”。
王宜家的崗位是張家口頒獎廣場媒體運行領域的混合區助理,主要負責幫助記者在運動員獲獎后經過混合區時采訪工作的預約與進行以及現場秩序的維護。志愿者的工作是繁雜而瑣碎的,大到混合區運行的規則制定,小到工作間環境的清潔,都屬于她的工作內容。每一份付出,都是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媒體朋友們提供更為方便舒適的工作環境。而這份默默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證,構成了不同國家的人們之間最為真誠和堅固的溝通橋梁。
來自芬蘭的記者ANNI和攝影師PASI在場館工作的最后一天送給了王宜家等志愿者自己最愛的芬蘭特產餅干,說這里是他們在冬奧期間經歷過的“best service”,所以他們最喜歡往這里跑。或許,這就是奧林匹克在這個時代所具備的意義——跨越國家、種族、年齡、性別的凝聚。
徐夢桃奪金,張家口頒獎廣場第一次響起了國歌。因為混合區工作的緣故,雖然音樂在耳邊縈繞,但王宜家只能通過電視轉播看到頒獎現場。這位參與了四屆奧運的老將在領獎臺上飽含熱淚,王宜家的內心也一樣感慨萬分。在頒獎廣場,見證了許多運動員的高光時刻,有人振臂高呼,有人喜極而泣,有人相擁慶賀。而這些相似又不相似的喜悅,是運動賦予人類的光環。全世界的人們相聚在這場運動盛事,向極限挑戰,為人類永不言棄的挑戰精神加冕。
作為在北京上學的山東孩子,王宜家很榮幸能夠親歷這一重要時刻,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在未來的某天,或許奧運就在她最熟悉的那片土地上召開。到那時候,王宜家還會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跟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道一聲歡迎,驕傲地告訴他們:“看!這就是我的家鄉!”
作為開賽最早、結束最晚、賽程最長的場館之一,國家游泳中心承擔了本屆冬奧會的冰壺比賽項目。來自山東省的志愿者葛菲服務于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攝影運行領域,現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作為冬奧志愿者,她說:“很榮幸也非常開心能夠參與到冬奧會的志愿服務當中。”她所在領域的主要工作包括引導攝影記者有序就位,指引正確流線,維持攝影點位正常運行等。
在此之前,葛菲就曾參加過“相約北京”系列世界輪椅冰壺錦標賽的志愿服務活動,對工作內容已經進行了一定的了解。但與之前不同,測試賽期間她作為閉環外志愿者服務所有媒體記者,現進入閉環后,細分工作分工,更加專注本領域職責。攝影運行領域同屬于媒體運行領域,對于葛菲來說,專業對口,更能夠在這段志愿服務經歷中發揮專業特長,學習專業知識,用她的話來講:“見到更多的媒體前輩,收獲更多的專業見識。”
葛菲講道:“從小到大,志愿服務的種子在心里一直萌芽、成長。進入大學之后,加入學校的志愿者聯合會,幾乎有時間就會報名參加志愿活動。”大學三年,葛菲已經參與過大大小小30多項志愿項目。本次冬奧會志愿服務,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忘特別的經歷,一次十分難得且重大的機遇”。
葛菲期望:“作為傳媒學子,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冬奧會期間,在專業領域,發揚傳媒特色;同時我們冰立方眾多傳媒青年緊緊聚合在一起,認真服務,為前來的各位媒體展現良好的志愿風貌與專業素養,展現‘冰雪小白楊’的風范。”
其實,山東籍志愿者只是冬奧山東人群像的一部分,還有不計其數的山東人默默服務于冬奧會各項保障,他們以埋頭苦干、腳踏實地、敢于擔當的作風勇挑重擔,彰顯新時代齊魯新青年的靚麗形象。
(大眾日報冬奧特派記者 王世翔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